奧斯卡與我:普列希特給兒子的 20 堂哲學課

奧斯卡與我:普列希特給兒子的 20 堂哲學課
定價:250
NT $ 198 ~ 405
 

內容簡介

《我是誰?》、《愛情的哲學》作者溫煦力作,給兒子最珍貴的哲學體驗
德國 Amazon 非小說類、哲學類 Top 1,
銷量衝破 300,000 冊,再創書市暢銷奇蹟
最親切的德國哲學家父親 VS. 最好奇的 8 歲德國小男孩
一場化雨春風的父子對話,一本毫無門檻的哲學入門佳作

  「那是什麼東西啊,爸爸?」
  「那是一堵牆。」
  「它那麼高,怎麼爬得過去?」
  「奧斯卡,築圍牆的目的,就是不要讓人爬過去。」
  「那一定會很無聊……」
  「那麼奧斯卡,你覺得自由是什麼?」

  人們常說,孩子是真正的哲學家。
  他們對什麼都好奇,從不把這世界的一切視為理所當然的存在。
  他們大抵知道自己很多東西不懂;相反地,大人們總是以為自己什麼都知道。

  這一趟柏林的遠足,我與奧斯卡展開了許多哲學對話。
  我們談到「我」是誰、「美」是什麼,還有人類的公平、正義與自由。
  奧斯卡窮問不捨,卻也漸漸發現,原來不是每個問題都有確定的答案……
  而那些難以回答的,往往就是哲學問題。

  暢銷書作家、德國當代知名哲學家理察.大衛.普列希特,此次以對孩子傾談的口吻,藉著與兒子奧斯卡拜訪柏林各處景點,帶領讀者思索 20 個最重要的哲學課題,指引哲學的奧妙之處。一整個夏天,這對父子在柏林各處散步,他們造訪柏林科博館、動物園、友誼島、普勒曾湖、忘憂宮、普倫特森林、圍牆公園、電視塔等地,展開一趟趟有趣而生動的哲學探索之旅。一路上,這位爸爸搔著腦袋,努力回答兒子許多稀奇古怪的問題:「我到底是誰?」「生命是從哪裡來的?」「人可以吃動物嗎?」「人為什麼會有煩惱?」「我怎麼知道,所做的事情是對的還是錯的?」……

  這對父子在柏林科博館尋找人類出現的意義、在動物園體會狐蝠與人類的不同感覺、在馬燦的迷宮花園探尋「我」從何而來、在普倫特森林思索正義的理念、在柏林圍牆公園沉思自由的價值、……普列希特以遊戲般輕鬆且饒富興味的方式,透過故事及想像,嘗試向奧斯卡解釋這世界的種種,包括道德、公平、美、正義、自由,以及生活裡最重要的事--如何才叫幸福。

  本書是普列希特繼《我是誰?》後的全新力作,全書充滿哲思之樂及孺慕之情,既寫給好奇心滿腹、求知欲旺盛的年輕學子們,也寫給帶領孩子看見這森羅萬象世界的大人們。

作者簡介

理察.大衛.普列希特Richard David Precht

  哲學家、政論家、作家、媒體出版人。1964 年生於德國索林根市(Solingen)。1994 年於科隆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其後幾乎任職過德國各大報與電台,並曾獲美國《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記者獎學金。

  2000 年榮獲生物醫學大獎。創作有兩本小說、五本非文學類著作。童年回憶《列寧只來到盧登夏德》(Lenin kam nur bis Ludenscheid)已拍成電影。哲普著作《我是誰?》一鳴驚人,榮登《明鏡週刊》非文學類排行榜冠軍,德國 Amazon 不分類冠軍,長踞不墜,令讀者大眾與評論家驚豔不已。隨後《愛情的哲學》、《無私的藝術》等作品,亦叫好且叫座。

  自 2011 年 5 月起,擔任呂內堡大學(Leuphana Universitat Luneburg)哲學榮譽教授。現居科隆和盧森堡兩地,與前妻育有一子。目前與太太(較其年長)共同撫養她的三個小孩。

譯者簡介

林宏濤

  台灣大學哲學系碩士,德國弗來堡大學博士研究。譯作豐富,包括《與改變對話》、《鈴木大拙禪學入門》、《啟蒙的辯證》、《詮釋之衝突》、《體會死亡》、《美學理論》、《法學導論》、《愛在流行》、《隱藏之泉》、《神在人間》、《眾生的導師:佛陀》、《南十字星風箏線》、《菁英的反叛》、《神話學辭典》、《我的名字叫耶穌》、《神子》等作品。

 

目錄

前言 大人的東西、蜥蜴的東西和孩子的東西……

第一部 我和我
第一章 在自然科學博物館:為什麼世界森羅萬象,而不是一片虛無?
第二章 在自然科學博物館(續):為什麼會有我?
第三章 在水族館:動物們的名字是從哪裡來的?
第四章 在動物園:為什麼沒有名字的老鼠比較可愛?
第五章 在動物園:當一隻狐蝠是什麼感覺?
第六章 在地下鐵:為什麼大猩猩可以隱形?
第七章 在科技博物館:「我」是誰?
第八章 在馬燦的迷宮花園:我真的是我嗎?

第二部 善與我
第九章 在友誼島上:大腦裡有「道德」這個東西嗎?
第十章 在火車站:五個人比一個人更有價值嗎?
第十一章 在愛德醫院前面:我們可以殺死貝爾塔姑媽嗎?
第十二章 在普勒曾湖:為什麼鏡子讓人們不敢扒竊?
第十三章 在國營鐵路維修廠園區:酬賞會敗壞性格嗎?
第十四章 科勒街三十七號:公平是什麼?
第十五章 在科諾普克香腸攤前面:我們可以吃動物嗎?

第三部 我的幸福和我
第十六章 在忘憂宮:人類為什麼會有憂愁?
第十七章 在新博物館:美是什麼?
第十八章 在普倫特森林:正義是什麼?
第十九章 在柏林圍牆公園:自由是什麼?
第二十章 在電視塔上:生活裡什麼才是重要的?

 

內容連載

第十九章
在柏林圍牆公園:自由是什麼?


  柏林有一座「圍牆公園」(Mauerpark),是許多人的勇氣和創意的成果(就像國營鐵路維修廠園區一樣)。尤其是夏天的周末,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湧向那一大片綠地。公園裡有個跳蚤市場,東西的價格都很便宜,人們也可以在草地上隨處躺下來。空氣裡充滿著烤香腸的香味,玩滾球的人們在擲球。有人在玩雜耍,有人在打籃球、踢足球。在露天劇場,來自各個文化的人們大展歌喉,相互較勁。聽眾好奇而友善,處處洋溢著輕鬆寫意的氣氛。在那裡,每個人似乎可以盡情享受,愛做什麼就做什麼。

  現在人聲鼎沸的柏林圍牆公園,以前是一片死寂。十九世紀時,那裡原本是北區火車站廣場。在帝國時期,貨車從那兒開到史特拉松德。二次大戰以後,戰勝的列強瓜分柏林,法國佔領區和蘇聯佔領區的界線就從那裡經過。圍牆公園的西區維定被法軍佔領,東區普倫茲勞山則有蘇聯紅軍駐守。

  一九六一年八月十三日,東德政府在以前的佔領區界線上,也就是後來的東西德國界,築起了圍牆。沒有人可以從東柏林翻過圍牆到西柏林。西柏林的居民和觀光客可以在觀景塔上從西區眺望東德,看到封鎖區和警戒區。

  東德政府垮台以後,德國於一九九○年十月統一。附近市區的居民假日時都到那個缺乏管理的廣場閒逛。那塊土地應該如何處置,人們始終爭論不休。市政府想要將它當作建築用地出售,但許多公民團體卻為了「他們的」公園,和政府官員激烈抗爭。

  奧斯卡和我第一次去圍牆公園玩時,他好奇地站在圍牆前面。公園裡至今仍矗立著一大片高牆,上面有五顏六色的塗鴉。於是,我們有了以下好玩的對話:

「那是什麼東西啊,爸爸?」
「那是一堵牆。」
「它那麼高,怎麼爬得過去?」
「奧斯卡,現在你知道了,築圍牆的目的,就是不要讓人爬過去。」
「但是現在我可以爬了。」
「奧斯卡,我想你不行吧。你還太小了。」
「好吧,只好等到下一次蓋圍牆的時候了,爸爸……,」奧斯卡沉思了一會兒說。

  幸好柏林不知道哪時候才會再築圍牆,現在的兒童和青少年,幾乎無法想像當時的柏林如何被一堵圍牆撕裂。

  二次大戰以後,戰勝國美國、英國、法國和蘇聯將德國分割,在西方陣營的佔領區成立了西德,在蘇聯佔領區則成立了東德,兩個國家涇渭分明。

  在東德是「社會主義」體系,工廠不屬於私人,而是屬於國家。房租也非常便宜。每個工作都等值,所以每個人的工資都差不多。這想法是不錯啦,但是東德政府並沒有消除不義,反而創造了新的不義。社會主義政黨的黨員比其他人享有更多的好處。政府不信任它的人民,因而成立了無惡不作的特務機關。人民被監視、竊聽和祕密偵查,批評政府的人都會受到殘酷而不公平的刑罰。在東德,出國旅行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198
  2. 二手書
    84
    $210
  3. 新書
    9
    $225
  4. 新書
    9
    $225
  5. 新書
    $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