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純如:無法遺忘歷史的女子

張純如:無法遺忘歷史的女子
定價:400
NT $ 160 ~ 510
  • 作者:張盈盈
  • 原文作者:Ying-Ying Chang
  • 譯者:王若瓊
  • 出版社:天下文化
  • 出版日期:2012-10-3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3200557
  • ISBN13:9789863200550
  • 裝訂:平裝 / 392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2012年是南京大屠殺後七十五年紀念,
然而這場浩劫,直到十四年前才廣泛受到西方世界注意,
張純如是首次將這場歷史悲劇推向西方歷史紀錄的報導者,
這本書是她母親張盈盈對她的回憶,記念這位早逝的英才。

  人生有許多美麗的事物,但最美的是女兒的微笑。
  人生有許多光輝時刻,但最燦爛的是陪伴女兒成長。
  人生有許多美好的獻禮,但最寶貴的是能夠愛一個像你這樣的女兒。

  這是作者張盈盈寄給愛女張純如的三十歲生日卡。當時正值張純如寫作生涯的高點,她的調查採訪巨作《被遺忘的大屠殺-1937南京浩劫》占據「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數十週之久,媒體邀約不斷,她有更多的寫作記畫,打算繼續挖掘不為人知的華人歷史。

  然而,2004年11月9日這天,一切都劃下句點,這也是張盈盈最沉痛的一天。她的女兒張純如在加州公路旁邊舉槍自盡,結束短短的36年花樣人生,身後留下了患輕微自閉症的幼子。過去七年裡,張盈盈寫下了23萬字的回憶錄,試圖分析女兒自殺的原因,以及喚醒人們對憂鬱病患者的關注。

  作者張盈盈透過與女兒張純如的來往信件、演講稿和電郵,以及她平日交往甚密的朋友們口中,一點一滴回憶女兒的童年、求學、堅持記錄史實的辛苦調查過程、在美國文壇力爭上游、爭取出版的經過。張盈盈清晰刻劃出一位華裔年輕作家與歷史學者的熱情與自信,甘於貧困並堅持書寫的理想性格,字裡行間流露出身為母親的疼惜與不捨。

  張盈盈表示,女兒死後初期,他們不斷自問「女兒為什麼自殺」,懊惱未能即時阻止這樁悲劇。當時的他們,並不了解什麼是憂鬱症,更不知道有關診斷和用藥之後可能帶來的副作用。這幾年來,張盈盈爬梳女兒生前的字字句句,拼湊出女兒的病情,也慢慢療癒她的喪女傷痛。

得獎記錄

  2012年美國亞太圖書協會文學獎
  2012年美國華人圖書館員協會最佳著作

作者簡介

張盈盈

  張盈盈女士於1940年出生於戰時陪都重慶,1949年因中國赤化,與雙親遷居台灣,1962年畢業於台灣大學,隨後前往美國留學,1967年取得哈佛大學生化博士學位,並與哈佛物理學家張紹進共組家庭。

  張盈盈於普林斯頓大學完成博士後研究,隨後進入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微生物學系展開長達三十年的教學與研究生涯,發表論文散見各大科學期刊,包括《科學》、《生物化學期刊》、《細菌學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退休後與夫婿定居加州聖荷西。

  已故知名作家張純如(著有《被遺忘的大屠殺》)是張盈盈的長女。愛女過世後,張盈盈與夫婿致力於二戰時期亞洲史的維護與保存,並共同成立「張純如紀念基金」以紀念愛女挖掘史蹟守護真相的精神。

  過去幾年來,張盈盈與張紹進獲得多間北美與中國機構的邀請,針對中日戰時歷史發表演講。

譯者簡介

王若瓊

  國立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筆譯組畢業,目前為專職譯者。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震驚
第二章 出生
第三章 兒時
第四章 熱情初顯
第五章 中學生活
第六章 出類拔萃
第七章 初出茅廬
第八章 二十二歲,重新出發
第九章 年輕作家的奮鬥
第十章 改變一生的照片
第十一章 生育時鐘
第十二章 大突破
第十三章 排除萬難
第十四章 聲名大噪
第十五章 雲霄飛車般的生活
第十六章 研究在美華人
第十七章 懷孕生子與電影
第十八章 新書與新生兒
第十九章 崩潰
第二十章 英年早逝
後記
 

前言

關於張純如

  本書讚頌的是一位了不起的年輕女性。她不幸英年早逝,但這無損她一生輝煌的成就。英國詩人兼神職人員約翰.鄧恩(John Donne)在著名的沈思詩中寫道:「……任何人之死都使我減損……因為我是全人類的一員。」反之,每個人的生命,無論是男是女,都使我們增益,因為每段人生都是人類創意、慈悲、愛的無窮展現。即便是我們眼中邪惡之人,犯下再惡劣的罪行,也是人性無限可能的體現。即使那些罪行使我們聞之發抖,它們終究源自人性。

  身為作家與年輕華裔人士,張純如第一部成名之作,也是她的一大志業,就是揭發日軍一九三七年十二月至一九三八年間在南京殘害中國平民,進行恐怖大屠殺。我曾經撰文報導其他大屠殺事件,像是一九三九年至一九四一年間,德軍侵入波蘭與俄國,兩地猶太人遭到「子彈大屠殺」(bullet holocaust);日本廣島與長崎遭原子彈攻擊,兩地居民亦死傷慘重。我很清楚,閱讀相關文件,訪問目擊者與生還者是極為痛苦的體驗,往往使參與者經歷第二手創傷。跟張純如一樣,我也曾經歷惡夢與輕度憂鬱,我認為這證明我已進入受害者經驗,但跟受害者比起來,我的位置顯然又遙遠安全許多。

  我知道自己為什麼要探索這些可怕的事件。我不知道張純如的動機為何,但我猜,她最深層的動機是要以謹慎、深思的旁觀者身分,表達她對受害者的同情,對加害者的憤怒。南京大屠殺在西方世界幾乎被遺忘,日本政府則將事件淡化到極點,只差沒有直言否認,這些反應都使她義憤填膺。張純如具備獨特的文化背景,使她能以自己的觀點處理那段複雜的歷史,通曉中英文也是她獨具的優勢之一。

  但是如果只關注張純如最知名的作品,就會遺漏她生命另一個豐富面向。她也曾是個孩子,是女兒、是年輕人、是妻子、也是母親。從出生到死亡,每個人都扮演過不只一個角色,每個角色彼此補足,缺少任何一個,都不能算完整。無論個人宗教信仰為何,失去的親人總是活在我們的記憶裡。在這本回憶錄中,張純如的母親張盈盈與我們分享張純如不為公眾所知的一面。張盈盈告訴我們,寫這本書幫助她度過喪女之痛。對只從著作認識張純如的人而言,了解她的生活,使我們更理解她是個什麼樣的人,又為何能寫出那些鉅作。

  我對張純如的認識,主要來自她的作品和與和她通信,我只見過她本人一面,但那真是個精采的下午!當時我還沒搬到加州,只是在新書宣傳途中經過舊金山。張純如已與我通信好一陣子,我想我們多半是因為黑暗的大屠殺而結緣,總之,我邀她到飯店共進午餐。我記得那是個安靜的週日,張純如一現身,便令我相當驚訝,我想,她一定走到哪裡都引人注目。我訝異(又高興)地發現她的外表不同凡俗,高挑亮眼,口才流利,而且觀察敏銳。

  我們談了大約三小時,餐廳裡的人慢慢散去,桌子一一清空,多半連侍者也換班了。一般讀者可能以為我們談的是文藝話題,但我們跟大部分作家一樣,只是比較寫作心得,抱怨自己的出版社(作家幾乎總是過著苦哈哈,煩惱收入的日子)。張純如對著作遭到抨擊相當煩惱,我還記得自己當時心想,也許她是自尋煩惱,因為她口中所說的攻擊似乎不可能在二十世紀末的美國發生。透過這本回憶錄,我才知道,原來她不是杞人憂天,煩惱也並非毫無根據。直至今日,網路上仍可見攻擊張純如的言論。當她還在世時,這些攻擊全都針對她本人而來,在她眼裡必然相當可怕。

  見過張純如本人之後,我又有幸見到她的父母,現在我終於知道,她的聰慧與勇氣遺傳自何處。在這本充滿勇氣的回憶錄中,你會認識一個獨一無二的年輕女性、她的家人,還有對生命的讚頌。法國人類學家李維史陀(Claude Levi-Strauss)曾說,當親近之人,或是作家、藝術家等公眾人物去世,「我們感到無可挽回的失落,就像玫瑰絕種,香氣從地球上永遠消失。」回憶錄不能使張純如復生,卻至少能使我們再次感受她的存在。她的存在總是光芒四射,充滿堅持信念的勇氣,也充滿了生命力。

理察.羅德斯(Richard Rhodes)
美國記者、歷史學者,以《原子彈祕史》獲普立茲獎,
著有《致命的盛宴》、《他們為何殺人》

 

內容連載

第一章 震驚

我想忘記那一天,但永遠不可能。

那是二○○四年十一月九日週二。電話在早上八點半響起,女婿貝瑞.道格拉斯(Brett Douglas)來電通知我們,純如半夜悄悄離家,車庫裡沒看到她的一九九九年白色奧茲莫比轎車(Oldsmobile Alero)。

我們趕去純如那間連棟式住宅,距離我們家走路只要兩分鐘。有位聖荷西市的警官已經來過,跟貝瑞談話後離去。貝瑞給我們看一紙列印出來的短信,那是他在純如電腦旁找到的,寫給我、紹進、貝瑞,還有純如的弟弟純愷。列印時間是凌晨一點四十四分,信是這樣寫的:

親愛的貝瑞、爸、媽、純愷:
過去幾星期來,我一直在生死間掙扎,無法決定到底要不要繼續活下去。

我對貝瑞說過,如果一個人覺得自己還有未來,他思考時間的單位會用幾年,甚至是幾十年來考慮。可是一個人若是對未來絕望,他不但度日如年,而且分分秒秒都飽受折磨。

我已失去自我,只剩下這副軀殼,你們不會希望和這樣的我一起生活……我曾經想過要逃走,但我永遠逃不開我自己,逃不過我的思緒。

我作出選擇,因為我太懦弱,不敢承受未來的痛苦與折磨。我的呼吸一次比一次艱難……像是在漫無邊際的大海裡沒頂。我知道我的決定會將部分痛苦轉移到別人身上,尤其是那些最深愛我的人。請原諒我,原諒我,因為我無法原諒我自己。

愛你們的,純如

我的心跳得如此劇烈,連耳裡都是轟轟作響的心跳聲。我幾乎無法呼吸,要紹進與貝瑞趕快找到她,把她帶回來。

過去幾週,純如常說她不想活了。之前為了收集新書素材,她曾到肯塔基州的路易斯堡(Louisville)訪問二戰美籍戰俘,收集巴丹死亡行軍(Bataan Death March)的資料,回來後便陷入嚴重憂鬱。她在八月十二日前往肯塔基,但之前已經連續四個晚上睡不著覺,而且幾乎什麼都沒吃。抵達路易斯堡不久,她在旅館裡便疑似精神崩潰,是紹進和我搭機趕過去將她帶回。回來後,憂鬱症讓她一連換過三名精神科醫師,服用抗精神病與抗憂鬱藥物。十月時,她兩歲的兒子克里斯多福(Christopher)被帶離她身邊,住進伊利諾州的爺爺奶奶家。

我丈夫和我都不懂,純如的人生為什麼崩解得這麼快。她才剛在春天完成五週旋風式行程,宣傳新書《在美華人》,出發前似乎什麼問題也沒有。但五月初回來後,她變得憂鬱、消沉,認為有人要對她不利。她精神崩潰後三個月,被害妄想症變得更嚴重了。

十月二十八日,我在她的皮包裡發現槍枝執照申請表與用槍安全手冊,後來發現,她到過聖荷西東邊的一家槍鋪。我的追問讓她發現我正密切觀察她,從此她更加疏離,既不接我的電話,也不回我電子郵件。我將花與食物帶到她的門前,但她甚至不讓我進門,也不肯接近我。

現在她留下遺書,消失了,但我還抱著一線希望。也許她會打消自殺的主意,很快就會回來—─就像九月那次一樣。那次她已經住進附近的旅館,卻在當天晚上回家。我從來就沒有宗教信仰,但現在我膝蓋打戰,雙手發抖,開始祈禱。

紹進和我回家準備去找她,但很快就發現,毫無頭緒之下,根本無從找起。

「該怎麼辦?」紹進絕望地問我。
「我不知道。」我的聲音顫抖。「我先問問警方。」

我打電話到聖荷西警局,報出貝瑞給我的報案號碼,問他們是不是有純如的消息。一名警員告訴我,警方已經將純如的姓名與車牌登錄到失蹤人口資料庫。

「沒有新資訊。」他告訴我道。但他安慰我,警方一有任何消息,就會立刻通知我們。

我絕望之至,每隔半小時左右就撥電話到警局,但每次得到的答覆都一樣。

「你說純如會怎麼做?」我問紹進。
他沒有回答。他和我一樣害怕。

我決定通知所有近親。第一通電話打給兒子純愷。除了我們之外,只有他知道純如發生了什麼事。純愷在矽谷一家公司當軟體工程師,公司離我們的住處不遠,可是他現在正好到紐約出差。我撥了他的手機,電話那頭的他因震驚而沈默無語,很快就決定要盡快搭機趕回來。

我還撥了電話給離我們不遠,住在帕羅奧多(Palo Alto)的哥哥錚錚、住在紐澤西州的弟弟彬彬、還有住在馬里蘭州的妹妹菁菁。紹進也打了電話給他的兩個兄弟,住在紐澤西州的紹遠和住在洛杉磯的紹遷,希望他們能幫忙出點主意。他們聞訊都非常驚訝,因為我們應純如強烈要求,從來沒把她的情況透露出去,所以近親全都不知道她曾經精神崩潰,我的兄弟姐妹也不知她患了憂鬱症。大家都試著安撫我,安慰我說,純如一定會打消自殺的主意,盡快歸來,但沒有人能提出明確的建議。

不久後,他們又紛紛來電,問我純如最近與憂鬱症奮戰的細節。一再重述她的病情,讓我筋疲力竭。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4
    $160
  2. 二手書
    53
    $210
  3. 新書
    79
    $316
  4. 新書
    79
    $316
  5. 新書
    9
    $360
  6. 新書
    $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