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錢

愛錢
定價:270
NT $ 90 ~ 702
  • 作者:珍.何奈克
  • 原文作者:Jane Honeck
  • 譯者:蔡翔
  • 出版社:寶瓶文化
  • 出版日期:2012-10-30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5896044
  • ISBN13:9789865896041
  • 裝訂:平裝 / 240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愛錢不可恥,可恥的是你一生為錢奔波,卻不懂錢對你的意義!
你覺得錢比初戀情人還難追?
那是因為你還不懂怎麼去愛!
這本書不是教你嗜錢如命,卻是在所有理財書之前,你非讀不可的一本書!

愛錢無罪,花錢有理!

  ●一講到錢,就覺得一陣壓力從四面八方襲來?
  ●上了一堆理財課、讀遍了理財書,卻仍然理不好財,攢不到錢?
  ●一輩子為錢辛苦奔忙,卻還是有解決不完的負債問題?
  ●因為賺錢很辛苦,所以要存下所有的收入,不能隨意花費?
  ●當你花大錢買了一心渴求的東西,卻仍然覺得空虛不已?
  ●你認為一旦有錢了,你就能擁有幸福和快樂?

  錢!錢!錢!這個隨時左右我們生活思想的東西,對你而言到底是什麼?只是一堆數字?或是一種令你熟悉,卻奴役著你生命的東西?不可否認,大多數人都愛錢,都想親近錢,卻都難以啟齒談錢,成天為錢所苦,要達到理想的財富數字,更是難上加難--原因為何?

  本書作者珍.何奈克,她以近四十年的專業,以及成功幫助無數人走出金錢困境的經驗,帶引我們從生活的各個層面,找出面對金錢的「黃金之鑰」,從而解決金錢所帶給我們的困擾。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所有和錢有關的問題,其實,都和錢無關!這本書一出版,不僅榮獲獎項肯定,更廣大獲得國外讀書會、企業團體等讀者採用而解決財務問題,更進一步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何奈克長年執行的這套方法,已在全球各地持續發酵,它是你閱讀所有理財書之前,必須先讀的一本書!

  來自各方的肯定:

  ◎2011年ForeWord書籍評鑑:自我成長獎項入圍,2011 ForeWord Reviews:  Self help

  ◎次世代獨立書籍獎:實作指南獎項入圍,2011 Next Generation Indie Book Awards:  How to

  ◎艾瑞克.霍夫獎:自我成長獎項入圍,2011 Eric Hoffer Award:  Self help

  ◎2011 新英格蘭書展:自我成長獎項.榮譽獎,2011 New England Book Festival:  Self Help

  ◎2011 洛杉磯書展: 自我成長獎項.榮譽獎,2011 Los Angeles Book Festival:  Self Help

  ◎2011 DIY書展:自我成長獎項.榮譽獎,2011 DIY Book Festival:  Self Help

  ◎2011 國際書展:個人理財暨獎項.榮譽獎,2011 International Book Festival:  Personal Finance

  ◎2011 國際書展:自我成長獎項.榮譽獎,2011 International Book Festival:  Self Help

本書特色

  ★美國知名財務師告訴你其他財經理財書所不曾探討的金錢真相!

  ★這套對於金錢的解析概念,數十年來,已成功改造無以數計有財務問題的人。此書一出,不僅頻頻獲獎,行銷全球十餘國,並受到廣大讀者採用,徹底改變金錢觀,擁有更好的生活。

  ★不同於坊間的理財書。此書不僅從最根本的金錢觀探討,並從心理、潛意識層面挖掘我們對金錢的盲點。因此,這是我們在學理財之前,甚至解決財務困境之前,非讀不可的一本書!

  ★此書集結了作者執業近四十年的寶貴經驗,在作者循序漸進的導引下,再配以書中的珍貴記錄表格,讀者便能從這套簡單易懂的方式,看清楚自己的消費迷思、解決財務問題,進而創造更多的財富!

作者簡介

珍.何奈克 Jane Honeck

  會計師、個人理財專家、何奈克歐圖爾事務所創辦人,擁有近四十年的專業經驗。她以對人的關懷為宗旨,幫助客戶解決各種財務問題,並從與客戶的深入接觸中理解人們在處理金錢時,內心潛藏的種種觀念與想法。

  數十年來的執業經驗讓她明白,光是提供理財建議給客戶並不足以達成長遠、可持續的財務變革。而真正的解決之道,則是找出支配我們財務生活的金錢觀念。為了推展這樣的信念,並幫助更多人,珍出版了她的第一本書《愛錢》。自出版後,藉由這本書的提點與訓練,幫助了數十萬人以及許多企業,朝向他們期望也應得的財務生活邁進。

  珍.何奈克育有七名子女,同時也是七個孩子的祖母。這個大家庭讓她生活充實,並有許多機會觀察每名子女的成長歷程,並從中得到啟發。她和丈夫偉恩,目前住在緬因州自由港市,並持續進行寫作、財務諮詢以及會計服務等各項工作。

譯者簡介

蔡翔

  台北人,三十開外。
  喜歡閱讀、文字、重金屬以及其它許多相互衝突的事物。
  金融從業,現居香港。

 

推薦序一

賺錢的目的

  在台灣,大家最喜歡問的一句話:「你一個月賺多少錢?」似乎錢代表了身份、地位及一切。反之,過去在美國時,則較常被問及:「你做了多少公益,看了多少本書?」不同的關切,也反映出社會的價值觀及金錢的意義。因此,在理財、賺錢之前,必須先對自己的金錢價值觀理出個頭緒來,否則成為錢的奴隸,汲汲於金錢的追求,到頭來一場空。而這本書的最大意義在於告訴我們金錢的價值觀,了解金錢對你(妳)的效用,並建立一套自我價值觀,如此理財、賺錢才有目標,才有遵循的方向。

  究竟理財、賺錢的目的是什麼?相信多數人會有很多的省思,是滿足自己花錢的慾望?是累積財富?是培育下一代?或有能力善盡社會責任?金錢對每個人的效用都不同,了解金錢對自己的效用,才能選擇個人喜歡的行業,合宜的賺錢、理財的方式,否則埋首於賺錢,滿足自己無窮的慾望,輕則戕害身體、爆肝傷身,重則高度舉債,拖累家人,甚至為錢不擇手段。如本書89頁的老夫老婦購買了和自己所得顯不相稱的房子,到頭來吃盡苦頭。台灣也有相同的情境,在房價飆升之際,為了面子,窮其一生之力,揹了個沉重的殼,祇好錙銖必較,生活拮据,窮其一生……

  舉例而言,目前台灣不少房地產業者或投資客,在缺乏價值觀下,完全忽略了自己的社會責任,無所不用其極,炒作房價,雖然賺飽了私囊,但也使得年輕人、中低收入者陷入貧無立錐之地,致社會不安定或治安崩壞,他們也將成為社會或治安不穩定的最大受害者。其次,若干政客惡意承包工程,剝削中小包工程業者,致其被迫偷工減料賺取利潤,工程品質的崩壞也由全民共同承擔。這些人缺乏正確價值觀,完全忘了賺錢的初衷、效用,最後,祇有落得「窮得祇剩下錢」。

  本書在國外得到不錯的書籍評鑑獎,對個人自我成長有激勵作用。本書作者──珍.何奈克小姐,她是個會計師、個人理財專家,以個人豐富的學養及三十多年實務經驗,透過書中不少活生生的例子,告訴了我們,缺乏金錢價值觀,對個人、家庭可能帶來重大的傷害。反之,合宜的價值觀,使個人、家庭都受利。同時,透過本書的一些設計及流程的檢視,讓我們有機會檢驗自己的金錢觀,產生財務自覺,看清自己的處境及未來努力的方向。

  本書對個人而言,了解賺錢、理財的目的與效用,以及建立好的價值觀,對個人、家庭,在理財、家庭經營上均有向上提升的效果。至於對社會、企業界而言,在賺錢之餘,亦能善盡社會責任,不祇滿足自己賺錢的慾望,也能照顧員工,善盡社會責任,促使社會更和諧、更進步。

王健全(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推薦序二

真正做錢的主人

  是的,金錢不是萬能。它無法買回你的青春,買回你的健康。但是金錢也不是一無是處。就如同台東的陳樹菊女士,把她辛苦賣菜所賺來的錢、捐給學校,圖書館和醫院;幫助一些亟需幫助的人;這是近年來最溫暖台灣人心的故事。

  我在台大財金系開了一門新生入門的課;在學生進入大學之初,幫助學生進行生涯規畫和釐訂正確的大學學習目標。第一堂課,我要每位學生就目前的狀況,說出他們想要的未來生涯。不意外地,很多學生誠實說出他們希望在未來能賺很多的錢。我反問他們,是不是找個高薪的工作,擁有很多錢,人生的問題就能解決?我也提醒他們,人辛苦工作賺錢,是為了讓自己有機會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工作賺錢只是我們的工具,不是目的。可是我們會看到很多人,過度誤解金錢的角色;甚至願意為了追求金錢,犧牲原已擁有好的健康,生活,甚或生命。

  人的一生和金錢脫不了關係。幾乎從一出生開始,最重要的里程碑如養育教育,結婚生子,成家立業,疾病救難,退休養老,都需要用金錢去完成它們。金錢無時無刻在日常生活中出現,因此有不少人錯誤理解金錢在生命中的重要性,甚至讓金錢主宰我們的價值與生命。我們周遭都認識一些人日夜為金錢而煩惱;出乎意料之外的,很多人並不是想像中貧乏之人。例如,許多年輕人,可能受了商品行銷影響,猛刷信用卡,購買不是非常迫切的名牌商品。甚至為了這些消費,鋌而走險,違法犯紀。一對年輕夫妻在不考慮財務能力的狀況下,爭相購買昂貴房地產,之後不僅影響生活品質,家庭失和,更可能在金融風暴中,資產貶值、甚至破產而遭法拍。這些故事真正的癥結,可能在於他們受制於現實社會中似是而非、道聽塗說的金錢觀與消費態度,並讓他們深陷財務泥淖。

  何奈克女士(Jane  Honeck)所寫的另類理財書(可能會讓一些人失望,它不是教你如何賺更多錢)──《愛錢》(The  Problem  with  Money?  It's not  about  the  Money!)──點清我們許多人在解決財務問題中,最重要但也最常被忽略的關鍵,就是檢驗自己理財和消費的觀念,也就是自己的金錢觀。何奈克女士在多年的理財諮詢顧問生涯中,發現許多人遭遇財務困境的原因,不是金錢入不敷出,而是受限於一些未經檢驗、似是而非的金錢觀與消費態度。何奈克女士認為,要真正解決個人或家庭的財務問題,最核心的步驟就是當金錢真正的主人,檢驗自己的金錢觀是否合乎自己的需求,自己是否將金錢放在適當的地位。這本書提出詳盡步驟,幫你檢驗並發現自己真正的金錢觀;整個過程有點像解剖自己,並發現自己的長年沉□,過程可能有點不好受。

  我是一個教財務金融的教授,但是我太太常笑我是一個不能以身作則、非常懶於理財的人,怎麼能當一個好教授?不錯,我除了自住的房子外,將絕大部分的積蓄放在利息很低的帳戶中。我總是會解釋,現在我的生活重心在於學校的教研工作,以及家庭生活,我們並不缺錢,靠投資理財增加財富對我們沒有太多意義,不需再為增加金錢而煩惱。我當然也不希望因為自己理財不當,或承擔過多風險,而失去目前已經擁有的美好生活方式。我決意當金錢真正的主人。

  世界首富之一的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先生,雖然富可敵國,但決定將他累積的財富的絕大部分,捐出做公益;而他自己卻滿足於恬淡簡樸的生活方式。以有史以來最年輕、34歲就邁入富比士美國億萬富豪排行榜的天然氣交易王子約翰.阿諾(John  D. Arnold)先生,決定在38歲退休,跟他的夫人過著致力於公益的低調生活。他們共通的特點是認真工作生活,創造及累積了令人稱羨的財富;但是他們也讓全世界知道他們才是金錢的主人,也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他們也把金錢放在最應該放的地方。

  最後,我希望開始給我們下一代一個好的金錢教育:告訴我們的小孩:錢不是萬靈丹,也並非罪惡的淵藪。讓我們教下一代,什麼是正確的金錢觀,以及如何真正做錢的主人。讓金錢不但能幫助我們完成美好的生活,也可以讓世界成為更好的地方。

陳明賢(台大財務金融系教授)

 

內容連載

選擇,一切都是選擇。人生不正是由一連串的選擇所組成的嗎?我要吃這個還是那個?今天要不要運動?要不要找個朋友幫忙還是自己來就好?每天我們都會做出影響生活的選擇。有時即便已經知道後果堪憂,卻還是做出錯誤的選擇。

我就驚訝地發現,自己是如何在一大早決定節食,熬過一整天後,到晚上耳邊卻響起一個聲音說著:「冰箱裡有冰淇淋喔!」我充耳不聞,但這聲音卻越來越大(當然這裡指的不是我老公發出的聲音),「冰箱裡有冰淇淋喔!」我告訴自己不能吃,我想變得健康也快樂一些,如果可以減掉幾公斤,該有多好。但那聲音越來越喧囂:「冰箱裡有冰淇淋喔!」最後的結果不用多說,相信你也猜得到。

處理金錢時,狀況也雷同,一切都關乎「選擇」。消費或儲蓄?買這個或那個?刷卡或付現?量入為出還是先花再說?這些選擇都很困難。而原因在於,有時我們沒有充足的資訊幫助抉擇,有時則顧慮太多。

我應該投資或消費?應該買這個或那個?應該刷卡或付現?我「一定」得量入為出不可嗎?(是的,量入為出的重要性有些不同。)而這些「應該」、「一定」則代表著做決定時,後面隱藏更多不同的考量。

關於金錢的決策,追根究柢也都是選擇。而當你清楚知道為何做出如此決定時,任何抉擇都是正確的。糊裡糊塗的決定會讓我們陷入困境,盲目的決定讓我們在數日、數個月甚至多年後突然省悟:「我當初到底做了什麼?怎會落到這步田地?」(正如剛剛那個冰淇淋的例子一般。)

當你開始反省時,或許會責怪自己,並感到懊悔。但其實大可不必,我相信沒有人會認真地想把自己的財務狀況搞砸。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財務狀況越來越好,但這個期望不見得會成真,因為人們往往是閉著眼睛進行決策的。

好吧,那如果一開始的意圖、期望都是好的,又到底是什麼因素讓你和金錢的關係變得不正常?為何你無法做出期待中的改變?到底為什麼?原因是,你把焦點放錯地方了。人們總是聚焦在:如何管理錢財──把這些錢拿來「做」什麼。

但所有和金錢有關的問題,其實都跟錢無關。沒錯──和「錢」無關。真正重要的是,存在我們心中那些未經檢驗、實證的「金錢觀念」。這些觀念讓我們根據錯誤的訊息做出決定,接著又試圖使用錯誤的工具解決問題。這就像用腳踏車工具幫一輛巴士換輪胎。你的「金錢觀念」驅動你的財務巴士,而錯誤的觀念把你放上駕駛座,卻不讓你看見前方路況。

在當前的全球經濟困境裡,放眼四處──報紙、電台、電視、網路──所有媒體都在報導全球的不景氣。好像除了金融危機,就沒有別的事情了。人們說我們正經歷一九三○年代全球經濟大恐慌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而當前的困境非得要經歷數載,否則無法解決。

此時,重量級機構法人更是史無前例地不堪一擊,有的接受政府紓困、有的倒閉、有的則被併購:房利美(Fannie Mae)、房地美(Freddie Mac)、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美林(Merrill Lynch)、美國國際集團(AIG)、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克萊斯勒(Chrysler)、美聯銀行(Wachovia)、華盛頓互惠公司(Washington Mutual)……這份名單長到超乎想像。而最後政府介入,提出諸如問題資產紓困方案(TARP)、購屋退稅津貼(Home Buyer’ s Tax Credit)、舊車換新車津貼(Cash for Clunkers)等等方式,搶救金融與經濟。

金融風暴不僅僅影響那些大企業,也影響我們每一個人。就以美國為例:退休基金縮水導致退休年限延後,房價下跌到許多人的房屋市值已經低於他們積欠的房貸。美國個人債務不斷攀升至兩兆美元,平均每家戶債務逼近兩萬美元。而存款呢?什麼存款?喔!美國人老早忘了世界上還有存款這回事。

其實無論個人或企業,我們讓這個世界依照那些沒有被檢驗過的金錢觀念運轉。再者,又因為金錢是一個不會被人們彼此公開討論的話題,所以我們最後就不知不覺地進入一個自以為理想的財務世界。但如果認真檢視這些形塑世界的金錢觀念,不難發現,正是這些觀念把我們領進一個死胡同。

那些「金錢觀念」到底是什麼?又從何而來?其實它們充斥各處。想想日常生活中接收到的關於金錢的所有訊息。那些來自家庭與社會的理財資訊。宗教信仰、教育體系,還有各式媒體都隱藏著林林總總關於金錢的看法。只要細心觀察,不難發現,這些訊息無孔不入,甚至連政論節目都能找到。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33
    $90
  2. 新書
    79
    $213
  3. 新書
    9
    $243
  4. 新書
    $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