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什麼是「做局」?如果你見過下棋,或者是喜歡下棋,那麼對於「局」你一定不陌生。一場棋局當中,有的人能預想十幾步,乃至幾十步之外,早早便做好安排;有的人只能看到幾步之外,甚至走一步,算一步。與高手對招,常一步失策,滿盤皆輸。但是高手下棋,眼見的殘局,卻可能峰迴路轉,起死回生。有些人下棋,落子如飛,但是常忙中有錯;有些人下棋又因開始考慮不周,弄得後來捉襟見肘。
什麼樣的人才算得上是下棋的高手?毫無疑問,真正的高手是那些善於做局的人。
人生就像是一場棋局,對手則是我們周圍的人和事。棋子總是愈下愈少,人生總是愈來愈短,如果你不知道計劃未來,必是個很差的棋士;如果你沒有參謀,必是很孤獨的棋士;如果你因為輸不起,而想翻棋盤,早早向人生告別,必是最傻的棋士。
所謂做局,就是要善於謀算自己的每一個計劃,像一名智慧的棋手一樣精心對待自己走出的每一招。依託自己並不是很雄厚的實力,去創造出驕人的業績。
做一個「局」,是謀略的完整過程。做局是智者所為,他們精於謀略,善於佈陣,左思右想,把自己的行動策略安排得密不透風。
在生活當中,我們都希望可以做好局。但是,我們去哪裡學習做局的智慧?
古人常說,「讀史可以明智,知古可以鑒今」,讀史可以讀出歷史的真實,可以讀懂歷史發展的規律,進而理性地參與歷史。讀史使人明智,就是要從歷史中吸取經驗教訓,把理解歷史當作把握人生的一把鑰匙。人的活動是有意識的、自覺的。讀史就是人類思考自己過去的活動,從而更好地認識自己,並自覺把握人生的現在和將來。人類在經歷重大歷史事變之後,總要考察其發生的原因和結果,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思考避免重犯歷史錯誤的途徑和方法。
然而,聰明的讀者在讀歷史的時候往往會發現,一部中國通史,有著「謀略」兩字貫穿其間。貫穿中華數千年的《二十四史》,其實質就是一部關於謀略的歷史,就是一部關於「做局」的歷史。做局,是中國智慧的典範。
學習做局,就應該在我們古老的傳統文化中來學習。在歷史長河中的沉澱下來一個又一個的謀略故事,正是一篇又一篇關於做局的教科書。
局,一個字,涵蓋了中國的智慧,並將涵蓋它此後即將發生的歷史,涵蓋它從開局到結局的全部創意,「太陽底下無奇事」。「局」是中國智慧,其精髓便為謀略。《做局》一書,正是試圖從歷史的軌跡中,去窺探出歷史上一個又一個關於「做局」的智慧,去揭示那些「做局」的藝術,是我們在看待事物的時候,能有一雙更為明亮的眼睛。
一個「做局」的圓滿過程,應該包括備局、謀局、佈局、對局、解局、結局和定局這幾個階段。
所謂「備局」,是在為自己的做局做準備,調動各方面積極有利的因素,修煉好是一個做局者所應該具有的各種素質,是做局者在局前的必修課。
所謂「謀局」,謀一個好的局,一個能夠自我完善的局,需要謀局者在事先統籌規劃,考慮好各種可能發生的情況,力爭做到萬無一失,才能使謀局者最後穩操勝券。
所謂「佈局」,就是讓他人在不知不覺、舒舒服服當中被圈進來,並且願意順著你的意思走下去。
所謂「對局」,是關於在僵持的局面中如何使自己能夠挺過來,最終打破僵局,出奇制勝贏得最後的勝利的一種智慧。
所謂「解局」,就是打破對方的防守,使自己能勢如破竹般地取得大面積的優勢。
所謂「結局」,是關於如何以最小的代價來獲得最大的勝果,不讓煮熟的鴨子飛走。
所謂「定居」,是尋求結局的後果,是本「局」結束之後所需觀察和反思的現實,同時也是新局開始的參照。
所有的局都是關聯的,所有設局的人都是局中人。舊局的結束意味新局的開始,一個局內人的退出意味其他局外人的加入。這個世界,就是一個做局的世界。
有歷史學家認為,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過去是現在的根據,現在包含著過去、預示著將來。理想的將來產生於充實的現在,而惟有與過去和將來相聯繫的現在才是有意義。明智的人既要不忘過去、重視將來,更要全力把握現在、創造將來。我們讀這本書中所描述的歷史上那一個個驚心動魄的「做局」故事,更可以使我們透過歷史看清人性的複雜、社會的複雜,讓你學會在這個做局的社會中如何去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