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繁體版序
武裝我們的心靈
很榮幸《世界如此險惡,你要內心強大》中文繁體版的問世。
在社會結構轉型上,臺灣以及香港等已先行大陸一步或幾步。但就「現代性」對人的思維和心靈的支配而言,所有華人都是共同的命運。
至於打造一條社會價值排序的心理食物鏈,每天上演「富人吃中產,中產吃窮人」的遊戲,我相信,並不僅僅是中國大陸人民的獨特偏好,整個世界的人都好這一口。
在多年以前,當我開始思考一種社會制度的存在,除了在道德上如何為自己辯護時,也發現了這一點:如果它的心理基礎不牢固,它就不會牢固。
在臺灣,威權體制之所以被民主制度終結;在中國大陸,計畫經濟之所以被市場經濟衝垮,當然有很多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上的原因,但心理學的原因也無法忽視。
一個獨裁或威權的制度並非「公眾選擇」的結果,因此它在心理上無法對人們構成說服,只能壓服,而壓迫的力量愈大,在壓抑中蘊藏、終至爆發的反彈力量也愈大。因此在心理上,威權體制的存在本身就會導致邏輯上的自我挫敗。民主制度則避免了這一邏輯的結果。
計畫經濟也如此。它本質上對應於一個以先天獲得的身分來分配資源的社會,與人後天的能力、選擇沒有多少聯繫。因此,在計畫經濟下,當一個人失敗時,他可以在心理上合理地歸罪於制度。但在市場經濟下,因為他的失敗被認為與能力、選擇聯繫在一起,制度無須對此負責,他更多時候只能怪自己。
不僅制度,整個現代社會的存在,都離不開它背後的心理基礎或對心理法則的利用。競爭就是如此。它天然地包含著心理的競爭:人們對於心理優勢的爭奪。
幾乎可以說,在「現代性」邏輯的支配下,我們生活和工作的大多數時候,都充斥著心理競爭的氛圍,從選舉、工作、消費,到爭論、排斥、賭博,我們無不被它攫住。
正如一個破壞了別人的人,同時也敗壞了自己的精神一樣,對心理優勢的爭奪沒有什麼贏家。其後果就是惡化了所有人的心理結構,召喚出一大群心理弱小的人。他們布滿大街小巷,帶著痛苦、焦慮、抑鬱、狂躁,混亂無序地走來。
一個心理弱小的人可以有無窮多的症狀,但最大的特徵,就是在失去和內心的聯繫時,在心理上也去失了控制和自我相關事物的能力。
自哲學出現以來,「認識你自己」就是人類的一個永恆命題。蘇格拉底曾經給人類指出一條面對真實自我的道路,就是用理性的方法把黑暗澄清,讓一個人和真實的自我相會。
但我痛苦地發現,做到這一點的總是少數人。對於很多人來說,要他認識自己,直接面對自己,而不是逃避那個讓他害怕的自我,在心理上等於要他的命。
這一切的原因是什麼?如何認識和找回我們自己?一個人如何變得頭腦敏銳、內心強大? 這正是我所關注的內容。
這本書在中國大陸出版後,激起了無數飽受心理煎熬,卻苦於找不到方法武裝自己的頭腦和內心的讀者熱捧。很多人讀之淚流滿面。
也有人把它和李宗吾先生的《厚黑學》、吳思先生的《潛規則》相提並論。對此我是不同意的。本書是從精神分析、哲學和社會學的層面上,以通俗而好玩的語言,來洞察人心。在「術」的意義,它是對控制我們的心理法則的深入破解;而在「道」的意義上,它可以讓我們思考宇宙人生。
它們吸引的,可能也是不同的心靈。
我一直認為,一種心理學的方法,一種哲學的審視,從來不是為了讓我們脫離生活,而是為了更好地生活。我們之所以看書,只是為了在暫時看不清楚時,先飛到空中,看清楚下面的一切後,再回到地面。
因此,我主張積極入世的態度,具有一種「存在的勇氣」。在簡體版中,我已經強調過它和別的書的不同:不是搖旗吶喊的勵志書,不是具有神祕主義色彩的靈修書籍,不是帶有濃厚出世色彩的佛家哲理,不是不痛不癢的《心靈雞湯》,不是中國古代的《難得糊塗》,當然更不是什麼心理學專著。
我相信,就人類的行為而言,在邏輯上解釋得不清楚的事情,總可以在心理上解釋清楚。而如果能夠看得清楚,我們就會知道,在武裝自己的頭腦和內心上,又該怎麼做。
石勇
2012年3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