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潘樵能,你也能
大家印象中的潘樵是狂熱的藝文創作及文史工作者。
2010年他的「迷途」之作《蛙現台灣》,讓很多朋友驚奇不已,也「意外」地獲頒行政院新聞局的金鼎獎。在《蛙現台灣》新書發表會中,他才發願要探訪及撰寫的殼斗科專書,一晃眼間已要問世了,承他囑咐催我寫序,心想我何德何能,又何其無辜,要連寫兩篇序。思考再三,想起了潘樵那句老話:「人如果只能在自己有把握的範圍裡做事,那麼人生好像不夠精采」,所以再次以分享的心情,與各位關心台灣鄉土、愛護潘樵的朋又略述一些心中的想法。
殼斗科是一群很特別的植物,主要分布於北半球的熱炎、亞熱帶及溫帶地區,多為高大的喬木,在外部形態上有很特別的構造,單葉互生,偶有對生或輪生,花是單性花雌雄同株,雄花穗狀或頭狀,雄蕊3~112枚或更多,雌花單生或3~4朵聚生,柱頭3~10裂。堅果為卵形、橢圓形或扁球形,總苞片常變硬成為斗狀突的殼,包覆堅果果實的全部或一部分,在殼斗外常有鱗片狀突或刺。全球的殼斗科植物有10屬約900種,台灣原生的有6屬,約50個分類群,他們的分類研究從日治時代到今天,已將近有100年,但在屬及種的認定上仍有許多爭論的問題。呂福原等老師在2006年撰寫的「台灣樹木圖誌」中,列出了苦櫧屬10種、青剛櫟屬13種、山毛櫸屬1種、苦扁桃葉石櫟屬2種、石櫟屬12種、麻櫟屬7種,共45種,要辨識及找齊它們,需費一番功夫。
殼斗科植物在台灣中低海拔的森林中,與樟科、桑科等共同組成天然闊葉林的主要樹種,在生物多樣性維護、國土保安上具有無比重要的功能,木材優良,可供建築、製造家俱、農具,果實則是森林中鳥類、囓齒類及台灣黑熊等野生動物的食物。其中青剛櫟、錐果櫟、赤皮、捲斗櫟、狹葉櫟、短尾葉石櫟、卡氏櫧等,更是台灣寶貴的蝴蝶資源中的黃斑蛺蝶、台灣綠蛺蝶、甲仙綠蛺蝶、窄帶翠蛺蝶、朝倉小灰蝶、紫小灰蝶、紫燕蝶、紅小灰蝶、台灣綠小灰蝶、江崎綠小灰蝶、姬白小灰蝶、白小灰蝶、清金綠小灰蝶、伏氏綠小灰蝶、台灣單帶小灰蝶、細帶綠小灰蝶、蓬萊綠小灰蝶、白底清小灰蝶、寬邊琉璃小灰蝶、達邦琉璃小灰蝶、霧社綠小灰蝶、阿里山長尾小灰蝶、玉山長尾小灰蝶、翅底三線小灰蝶等24種蝴蝶的食草,在台灣蝴蝶資源的保育上扮演著非常關鍵的角色。
能寫、勤寫、不斷的寫是潘樵的特色。2010年11月在《蛙現台灣》的推薦序文中,我就提到,會寫自然生態有關的書,是他將近50年血液中鄉土基因的爆發,不得不然,我也太膽預測不久的將來,一定還有餘震連連。果不出所料,《台灣尋櫟記》在不到一年半的時間裡,已呈現在各位眼前。潘樵老師從尋蛙、寫蛙,到探訪殼斗科植物、寫《台灣尋櫟記》,這樣的心路歷程及酸甜苦辣,其實給我們每一個人很多的啟示,台灣這塊土地隨處都是寶,不管你的背景及學校專長訓練是什麼,只要細心觀察,有心投入,深度學習,每個人都可以是傑出的生態觀察家、鄉土自然史的忠實記錄人、寶貴自然資源的代言人,甚至生物多樣性保育的捍衛者。潘樵能,你也能。
文∕彭國棟老師(前農委會特生中心研究員兼副主任,現任暨南大學及亞大兼任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