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1
陳再明牧師來自馬來西亞,為深入瞭解兩岸華人對基督教信仰的理解,在上帝的呼召下,陳牧師放棄工作,帶著家人踏上台灣這塊土地持續他的學習,於臺灣神學院神學博士班進修深造。同時,他也和台灣本地很多教會接觸,透過精彩的講道,分享他的見證與服事,宣揚福音與信仰,讓更多人能得到祝福。
陳牧師的講道總是充滿活力,內容具體且深入淺出,發人深省。藉由聖經教導,感動並振奮人的心靈。他的聖經生活講座、研經及信仰造就等課程在各教會中總是備受歡迎和推崇。陳牧師的講道,將上帝的話語,透過實際的生活經驗,清楚透徹的闡釋,誠如他在本書第二章「逆境中體會上帝幫助」中所說的:「對於在全人類的生活經驗中尋見上帝的蹤跡,這樣的理解非常重要,因為,我們常在一般文化中聽到如此勸世之言:『自助而後天助』,……事實上聖經卻提出一個截然不同的觀點:『自助乃是天助』,因為自助出自天助。在這樣的理解下,我們才能說上帝與逆境中的人同行……」(編按:本書55-56
頁),對於這樣的詮釋,我有很深的共鳴。
在本書中,陳牧師也舉了許多實際的例子,讓我們看見在患難中上帝的力量與扶持。例如,在「感謝」這個章節(編按:本書70-71頁),陳牧師說了一個令人感動的經歷。在他家鄉有一位熱心事奉上帝的長老,因為一把火使他的住家與事業燒盡,這位遭逢逆境的長老在事發後竟然帶領全家在教會舉行感恩禮拜,為著一家的平安而感恩,為著親友的關懷而感恩,為著教會的支持而感恩。因為在這些幫助中,長老深深體會上帝的手正在施恩賜福。「上帝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因為有著這樣堅定不移的信仰,時刻提醒我們,學習在逆境中不動搖、不害怕,憑藉著信心前進。
此次,多位台灣年輕的企業家收錄陳牧師精彩的講道內容出版成書籍,希望能透過陳牧師的見證與服事經歷,讓福音真理深入每個角落,使更多的人受惠於上主的恩惠。
我與陳牧師結識一年多以來,他總是盡心事奉,專注於傳道的牧養工作,不斷地與很多教會接觸溝通,他在神學上的紮實造詣、清晰的思想及精闢的文字著作,十分令人敬佩。本人與馬來西亞一直有著特別的淵源,非常榮幸地曾被馬來西亞政府授與「拿督爵士」勳位之殊榮,對於來自馬來西亞的陳牧師更多了一份親切感。陳再明牧師有著堅定的信仰意志和獨特的見解,本人十分願意推薦並誠摯地邀請弟兄姊妹一同來分享陳牧師精彩的講道內容,以獲得靈性和事奉上的造就和長進。
東元集團會長黃茂雄
推薦序2
《逆境中遇見上帝:路得記對現代生活的啟示》這本書, 單單書名就深深吸引筆者。在現實生活中,的確很少人不會遇見挑戰或困難。《路得記》大多數人印象中,一本年代久遠, 有關一對婆媳在經歷飢荒、喪夫之痛,相依為命的故事。很少人會想到要將這本古老的書與今天廿一世紀的生活境遇關聯起來。
在本書出版之前不久,台灣聖經公會才剛於二○一一年12 月推出《聖經研讀本系列-路得記》。在編輯出版過程中,
筆者曾與同工們在討論中提到,市面上已經有很多聖經的註釋書,我們的研讀本除了幫助讀者跨越時空文化的鴻溝,對經文能有更清楚地了解之外,另一方面必須關聯經文和現代生活的需要,並且指出上帝在今天的參與。陳再明牧師的書和講座非常生動且具有啟發性,幫助讀者及聽眾在與聖經人物的對話中,不但看到自己並且經歷上帝的同在。
陳牧師的書反映他熟悉聖經學者近期關於《路得記》和《士師記》的研究。每章第一節的經文分析或背景介紹,陳牧師深入淺出地幫讀者跨越歷史文化的鴻溝,讓讀者像身歷其境,或似自身當今的掙扎。接著,在與經文對話中,陳牧師從本身豐富的信仰經歷及體會,見證那位恩情滿滿的上帝,不但在三千多年前曾經幫助貧窮困苦的拿俄米和路得,祂也在今天臨到所有在艱辛痛苦中掙扎的人。人生或會有逆境,但不用灰心絕望,慈愛的上帝願意隨時救助那些尋求祂的人。陳牧師關於上帝慈愛的論述不是理論,但邏輯上清晰具體,最重要的是富有感動生命的力量,能夠激發盼望、勇氣、和無私的愛心。
本書在每章內容之後都提供很實際的討論題目,並且附上先前講座時的「問與答」Q & A。這些討論題目或陳牧師的回答,都可以幫助讀者更深入地認識《路得記》,並且在實際生活中應用聖經的真理。與陳牧師相遇,無論是讀他的書或聆聽演講,確實都讓人興奮感動。聖經不再是一本年代久遠深奧的書,它是遇見上帝的舞台,它是引導並建造我們生命的上帝的話。這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薦給眾人及教會的書。
台灣聖經公會總幹事蔡鈴真
自序
聖經絕對是人類文化的偉大經典!
曾經擔任《時代週刊》駐北京特派員的艾克曼(David Aikman)在其著作《耶穌在北京:基督教如何改變中國及全球權力均衡》(Jesus in Beijing: How Christianity is Transforming China and Changing the Global Balance of
Power)中,記述了北京社會科學院的一位代表向一組美國訪問團說了下面一段話:
「我們錯了。我們曾從歷史、政治、經濟,和文化的角度探索西方世界成功的因素。起初,我們以為你們的成功是基於你們的船堅砲利,後來以為是你們有良好的政治制度,接著以為是你們的經濟體制。但近二十年來,我們才瞭解你們的成功因素乃在於你們的文化核心:基督教。正是基督教的道德基礎表現在社會和文化的生活中,才促使資本主義的崛起,以及民主政治的發展。關於這一點,我們不再有疑義。」
在一個習慣以唯物史觀解釋世界、宗教價值遭受貶抑的環境中,要如此肯定基督教的貢獻,委實不易。如果基督教確實是西方文化的核心,並且促進近代文明制度的發展,那麼,我們可以進一步問,什麼又是基督教的核心呢?
這個問題當然可以引起複雜的討論,但是,倘若我們嘗試提出普世基督教會能夠接受的共識,那麼,聖經和其所傳達的信息,應該可以看為是基督教最重要的核心。換言之,沒有聖經,基督教就不再是基督教。不懂聖經,對基督教文明的研究永遠都是隔靴搔癢。這個事實正可以解釋為何近年來在中國的學術界與出版界,對聖經研究的重視明顯比以前熱絡許多。
然而,歸根結底,聖經對人類文化能有所啟發,對社會制度能有所建構,必須是由於它對每一位認真的聖經閱讀者皆能產生獨特的影響力,以至於個人生命的反思與提升,進而帶動了國家社會的反思與提升。
奧古斯丁(Augustine of Hippo)的讀經促使歐洲中古文明在蠻族入侵的風雨飄搖中深耕不輟;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的讀經引發翻天覆地的宗教改革,進一步帶動歐洲社會革新;加爾文(John Calvin)的讀經推動日內瓦成為歐洲典範城市;衛斯理(John
Wesley)的讀經無意間協助英國走一條平穩的社會改革之路,避開法國革命激情過頭的白色恐怖;林肯(Abraham Lincoln)的讀經啟發美國解放黑奴的使命,建立更自由民主的社會。
我們並無意把這些偉人的豐功偉業完全歸因於他們閱讀聖經的習慣,或單單受聖經的啟迪。但是,如果全然無視於這些人在日常個人生活中潛心閱讀聖經的「小小動作」,那麼,怪不得許多人對於聖經的歷史貢獻會有「大大的忽略」。
有人這樣說:「經典」就是大家都認為它很重要,但是很少人認真去讀的書。聖經會不會成為如此被冷落的經典?或許,有人會很樂觀地表示:不會!相比於其他文學經典、哲學經典、社會學經典等等,聖經所受到的重視強多了,因為每個星期日每個教會內都有牧師為人講解聖經。可是,很多基督徒聽見這個說法,可能會覺得有些心虛,因為,除了聆聽牧師講解時隨手翻看聖經之外,個人在私下生活中固定閱讀聖經的次數並不多。在基督徒中,這種例子其實並不少見,箇中原因很多,但是最普遍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讀不明白,另一個是讀了卻看不出與個人生活有關。如果連基督徒都受這兩個因素影響而少讀聖經,那麼,非基督徒更甭說了。
然而,我們還是要重申,無論是對基督徒或非基督徒,聖經是上帝賜給人類的禮物,不開卷拜讀,誠屬可惜。美國林肯總統在宣布解放黑奴之後,有一批得到解放的馬里蘭州黑人特別送他一本聖經。一八六四年9月8日《華盛頓早報》報導此事,並記載林肯的感想:
「關於這本偉大的書,我只能說,這是上帝賜給人類的禮物。上帝賜給這個世界的所有好處皆經由這本書傳達給我們。如果沒有它,我們即無從分辨善惡。無論今天或將來,對人類福祉最相關的所有事都可以在這本書上找到。」
聖經既是如此寶貴,我們如何幫助人克服上述兩個困難, 使他們漸漸對聖經產生興趣?我們認為其實方法很簡單,那就是幫助人讀懂,而且體會它對現實生活的價值和力量。這樣的工作,需要更多聖經學者的協助,以及更多牧師傳道人的 專注。
如果在課堂上以概覽方式快速教導聖經各書卷的經驗不算,那麼,說來慚愧,雖然我講道與講解聖經有超過十年的時間,可是,真正花心思對聖經逐卷逐章做完整講說的經驗,其實不多。為何如此?大多數的牧師都知道,按照教會當下的需要,以主題為導向來選取一段或數段聖經內的某些段落,然後加以講解和運用,其實是最普遍、也是最容易回應需要的一種講道方式,我個人也非常肯定這種講解聖經的方法。可是,在內心中,我逐漸生出一種不滿足感,並意識到一段文字必須緊扣它自己的上下文脈來理解,才能呈現那段文字的完整涵義與十足力道,這種特徵在聖經中即更加明顯。那麼,花時間對聖經各卷書做逐章逐段的講解,並且說明它們對現代生活的意義,看來也是很重要的。
基於這樣的理解,促成我與希伯崙出版集團的合作關係。
該出版集團一向從事英語教學與雜誌出版的事業,在業界頗富盛名。然而,該集團鄭俊琪總經理與阮德恩副總經理向我提及他們更遠大的夢想。既然他們一向有志於透過英語教學幫助人打開人生視野,豐富人生經驗,那麼,身為敬天愛人的基督徒,他們也樂意透過分享聖經,幫助人經歷豐盛生活。如今,以他們出版有聲書的專業經驗,把該公司所舉辦的《聖經生活講座》的內容製作成書籍與DVD,期待成為現代人一窺聖經豐富寶藏的生活勵志有聲書。《逆境中遇見上帝》的出版正是這個夢想實現的第一步。
首先要感謝希伯崙出版集團讓我有此榮幸參與深具意義的 出版企劃,並且又安排一組非常專業的同仁負責書本的編輯 (集團總編輯 Jason,主編 Kathy、Megan)、美編(尚竹與 其設計團隊)、門市行銷(美惠)、執行企劃(Leo)、講座的 舉辦(Vicky、小比)、DVD 的拍攝和剪接(阿榮、小愷)等 等工作。另外,要謝謝來自各教會的義務工作人員,他們的協
助讓每週的講座能順利進行,而且越辦越好。
當然,更要感謝講座現場的與會者,為了配合該公司內部 的運作,講座在每週一晚間七點舉行,對於忙於家務或事業的 人來說,用這樣的時間進行聚會,其實很不尋常(說白了是很
不方便)。但是,報名參加講座的人數卻超過我們先前的預估,而且每週絕大部分的與會者都能準時出席,不僅讓拍攝現場不受到干擾,而且在問題解答時段踴躍提出疑問,他們的這份熱心與用心讓我們深受感動,在此特別向他們致上十二萬分的謝意。
非常感謝東元集團會長黃茂雄先生撥冗賜序(其實,按著馬來西亞社會的規矩,我應該尊稱他:Dato’Huang),雖然他為著事業而周遊各國,極其忙碌,仍然兩次到講座會場給與鼓勵與指點。本書中提及拿俄米對於陪伴返鄉的媳婦路得,表現出格外冷淡的態度,極可能是拿俄米的苦肉計,為要讓路得知難而退,回鄉再嫁。這個推測其實正來自黃會長的提醒,可見他觀察入微,洞若觀火。再次謝謝他對講座與拙作的貢獻。
另外,承蒙臺灣聖經公會總幹事蔡鈴真牧師為文推薦,倍感榮幸。他是臺灣神學院校友,亦曾擔任該院代院長,算起來是我的師長。曾在幾個場合中看見他,總是笑臉迎人,和藹可親。他不僅為拙作撰文推薦,並且非常仔細地提供許多寶貴建議,提拔後進的心意,由此可見。感謝他的辛勞付出。
最後還要感謝楊恩賜牧師伉儷與林美惠長老的邀請,給我機會到他們當中主理研經聚會,本書的許多思考與反省,正是在他們當中完成的。
陳再明 二○一二年4月16日,陽明山
像逆境不斷的霪雨霏霏,
其實也可以是恩雨綿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