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活京都 深呼吸:京都二十四節氣 深度體驗

慢活京都 深呼吸:京都二十四節氣 深度體驗
定價:290
NT $ 70 ~ 270
  • 作者:麻生圭子
  • 原文作者:ASO KEIKO
  • 譯者:王文萱
  • 出版社:天下雜誌
  • 出版日期:2012-05-07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2415061
  • ISBN13:9789862415061
  • 裝訂:平裝 / 248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京都「深處」潛藏著二十四節氣

  這是作者在日本經濟新聞的網頁上連載文章,由於是每個月兩篇,因此讓文章內容能夠與二十四節氣相關。

  根據作者麻生圭子所說…在東京時,她只依照月曆上的數字更迭來渡過一年。來到京都之後,則一邊注意四季、節日、以及月亮圓缺,一邊過著生活,原本她已感到滿足。但自從開始修習茶道之後,她的生活當中,又加入了「火」及「風」兩個季節,以及二十四節氣。

  她察覺到,這些被稱作「茶人」的人們,手中無時無刻掌握著陽曆及陰曆。

  而她所謂「茶碗眼鏡」,就是用來利於窺視京都的眼鏡。不知從何時開始,她用「茶碗眼鏡」,來稱呼這佩戴在「心」上、透過茶道來理解京都的方式。

  作者將本書的橫軸定為是「茶碗眼鏡」,縱軸則是「曆」。也就是透過茶道的方式來觀察與理解一整年京都所呈現的風貌。並藉由作者一貫清新、優美的文字,化為一篇篇雋永的散文。

  所謂茶道,如各位所知,網羅了生活中所有文化的修習。包括了季節、四季行事、歷史、花、款待之心、和果子、懷石料理、數寄屋造(譯註:採用了茶室建築手法的住宅樣式)建築、與茶道具相關的傳統工藝……等。除了「點前」(譯註:茶道中主人在客人面前刷抹茶的整套程序)以外,也必須一點一滴地學習這些內容。這是作者以四十歲後半的年紀,從茶道當中學到的事情。

作者也覺得,恰巧在這樣的時期接觸茶道,也算是一種緣份。
與茶道邂逅只是一、兩年的事情,卻讓作者感到京都的景色似乎更為沉靜且清澈了。
作者的視線,也由「觀光」轉為了「探訪」。
「觀光」時所無法得知的「深處」,現今也得以窺知了。


作者簡介

麻生圭子 ASO KEIKO

一九五七年大分縣日田市出生,成長於東京。
曾任作詞家,現為散文家。
一九九六年再婚,移住京都。
一九九九年開始町家生活。興趣為茶道。
現居住於擁有茶室的建築中,伴隨季節,每日享受京都生活。
主要著書有《東京人導覽京都》、《麻生圭子的京都「小巧生活」》(中文由天下雜誌出版)。
作詞家時代暢銷作品有德永英明「最後的理由」、吉川晃司「You Gotta Chance」等。


譯者簡介

王文萱

  台大日本語文學研究所碩士,日本京都大學碩士,博士課程在學中。譯有《東京達人遊京都》、《音樂腦》、《麻生圭子的京都「小巧生活」》、《小巧京都食導覽》、《山崎豐子自述:我的創作,我的大阪》(天下雜誌日本館)等。

 

目錄

前言

立春 節分時在吉田神社遇見鬼
雨水 山紫水明 手心與鴨川相繫
驚蟄 東風吹起 泥土甦醒 梅花祭
春分 彼岸前 嵯峨釋迦堂 點起松明
清明 花篝 在櫻樹下陶醉春日
穀雨 藤花似雨 聞香東福寺
立夏 於家中茶室 嗅夏日微風
小滿.芒種 音之水滴 心之樂器 實相院
夏至 白晝長 於茶碗?瞧瞧土
小暑 祇園祭邂逅陰翳禮讚
大暑 懷石與茶懷石 與懷石料理
立秋.處暑 六道之交點敲響送迎鐘 送火後秋日未臨
白露 卷積雲 井中吊桶 微風露水
秋分 彼岸花 拜領清水寺之水
寒露 觀月茶會 犬與尺八 瑞峰院 
霜降 每日的家事 是水屋工作
立冬 第一次擔任亭主 家母壽誕茶會
小雪 鷹峰 紅葉 光悅 常照寺
大雪 錦市場 夫妻一同修習料理
冬至 太陽漸弱 洗柚子澡
小寒.大寒 於初釜學習和果子 和之心

後記
關於二十四節氣

 

推薦序
  
滿城盡皆風雅人
李仁芳

  一千兩百年歷史的王城京都,很自然地長期磁吸全日本俊逸才情之士。無論百工?匠、名仕美人,以迄食材巧織、美術戲曲(像西疆鄰日本海島根縣出雲神社巫女阿國,也不遠萬里來到都城鴨川畔四條河原獻藝表演,是今天日本國技歌舞伎前身),均被都城磁吸而來。凡百技藝,在此演化淬鍊,精益求精。

  而京都百姓的眼界,自然日益高遠廣?,對生活品質質感的要求日益提昇。

  京都百姓庶人,在尋常過日子中,常常不經意展露出來的風姿氣品,每每讓外地人感動莫名。

  就如你隨意散步到?小路東洞院通交叉路口,東南角就有一座環境藝術家八木□□□設計的小型開放空間。幾道以舊石、珪藻土、古紙、?與貝殼砌成的弧形矮牆土?風雕塑,半圍著一個稱作「初音之庭-地之響」的小小空間。修長翠竹與紅楓小樹倚角對映成趣,靠內垣一個圓形小石庭內緣設置了一個水琴窟「心之庭」,五支一米餘長竹筒從水琴窟往石庭外緣成扇形放射狀排列地面。隨便拿起任一支竹筒一端側身就耳,一端緊靠石庭地面,耳中就會傳來水滴琤琮聲響。迴音空靈,繞耳不絕。

  矮石牆另一側擺著三塊古樸舊石材,是原來初音中學校的御影石,地面外圍還飾以一列古瓦,古樸石材剛好權充街頭小憩座椅。拿出隨身普洱熱茶與一方盒蘇黎士Sprungli巧克力擺在地上,你的京都流動咖啡屋就可以這麼開張起來了。

  清涼的早晨空氣,三兩背著書包的學生與騎自行車的女士偶爾穿過小街初透的朝陽。城市中心設計有這樣的閒適空間,讓市民與外來客有隨意散步、喫茶的地方。「下町純情」,充分表現了京都市常民百姓的生活主張:

  「鼻香茶熟後,腰軟日陽中,伴老琴長在,迎春酒不空。」

  幾年前一次在京都洛南宇治川邊寂閒遊蕩,一邊渡過橘橋、朝霧橋、夢浮橋;一邊想起紫氏部源氏物語「宇治十帖」中才子美人抵死纏綿的繾綣情史,就發生在千年前的此地。花、迷、夢;月、夜、歌──千年古都,王朝之雅,你的步伐極可能就踩著浮舟、薰與勻君的足跡,橋姬、椎本、早蕨、宿木、蜻蛉與夢浮橋……。跨越千年時空的浪漫情懷,一邊念著宇治川畔幽徑旁樹立的「與謝野晶子」和歌碑上狂野戀情的詩句,一邊靜靜體驗著千年繁華落盡後的禪靜與閒寂。

  就在你神魂跳躍古今之際,宇治川畔成排粉白櫻花樹下石座上,一對庶民夫妻老伴的身影抓住了你的目光。看起來是相親相伴牽手一世的一對老伴,在微風春陽的宇治川岸,兩人一起分享妻子親手做的壽司,老先生一邊喝清酒,左手握住老伴右手,一邊用低沉沙啞的嗓子引吭高歌宇治的地方民謠……。

  你只想遠遠的站在遠處,不願打擾他們的幸福。那景象、那歌聲,與那春陽、那微風,散發出濃郁的生命的香氣。

  對我們一般人而言,城市的容顏是由她的子民身上顯影出來,而我們與一個城市的「奇緣」,也往往源於與此城巿子民的遇合。 

  以不甚刻意的自在態度,自然隨意地追尋尋常日子的詩意時光,我們不禁都很羨慕這樣的城市與這樣的人民。

  另一年春光時節遊宇治平等院鳳凰堂,上午晨光空氣清涼、春陽溫融。過朝霧橋時看到宇治川中中之島河床上一群鄉民穿著青海波文樣祭典衣服,圍在那跳「源氏□□□」民俗舞踊。站在旁看不一會兒,你也被熱情的鄉民拉進去一齊跳,還有人脫了身上的青海波祭衣讓我穿上。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涼入心扉的宇治川邊潔淨空氣與和煦金陽,還有沿著宇治川岸整排怒放的粉白櫻花,大夥兒就在這靜好山川天地間詩禮樂舞,和著胸中彩烈青春的鼓聲環圈舞踊。

  再有一年夏天,參加完幾天的祗園祭慶典,京大欣穎陪你上比叡山蒂曆寺。一千兩百年前,開創日本天台宗的傳教大師最澄,奉桓武天皇命,在平安京東北方比叡山上建造此寺。其中東塔區一乘止觀院的根本中堂內,供奉最澄親雕藥師如來佛本尊。佛前綻放光明,破盡幽闇的,是延曆寺開寺一千兩百年以來,從未熄滅過的「不減法燈」。

  那天在橫川中堂巧遇一大群也是來參拜的老太太,她們由一位老先生帶隊,每人手中一枝鉛筆,一本小拍紙簿。說是此行來比叡山參拜,每人也要創作俳句。欣穎滿口道地的京腔日語(老覺得京女的京都腔,跟深情在睫,孤意在眉的雅?蘇州美人的吳噥軟語像極了)與她們聊得高興,讓老太太們對她大感興趣。拜堂門前的香爐點的不是一般的線香,居然是源氏物語香圖風格的文樣白檀時香盤。雖然七月伏天時節,但數百年樹齡的參天巨大杉木、楠木綠蔭下,清風徐來,白檀清香縹緲,令人了無暑意。

  生活的華美與質感那裡一定要和奢華(虛華?)的消費相聯。說到底,天地逆旅,光陰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如果我們能夠靜心靜觀萬物風情,然後想起我們短如一夢的人生,相較於悠久恆定的比叡山、宇治川,千百年來沈靜矗立山麓的巨杉、大楠,與一千兩百年來佛前綻放光明破除幽闇,從不熄滅的「不滅法燈」。我們終究能夠開悟--
  身外之物,莫過於當下此刻之情。

  是京都百姓面對生活的態度,而非他們物質的奢華,決定了京都巿民百姓尋常人尋常日子的甜度與幸福。

  麻生女士這本《慢活京都 深呼吸》,可以說是為京都這個「滿城盡皆風雅人」的城巿,與其庶民百姓面對生活自在過日子的優雅態度,依著四季節氣,作了非常深情的白描,值得大家細細品味。

(本文作者為政治大學「創新管理」教授,臺灣「美學經濟」創言人)


 
京都茶道生活的季感心
韓良露

  麻生圭子在中年時,離開東京選擇了京都生活,對如今已出了幾本書的她看來好像很理所當然,若回顧當時她拋開流行作詞人的身分,拋下努力在東京踩著向上的腳步賺更多錢、買更大的公寓、吃穿更貴的名牌的生活方式,其實並沒有那麼容易。因為麻生圭子做的選擇,是違反大部分現代日本社會的主流價值,還好京都有自己堅持了千年的傳統價值,可以讓麻生圭子依歸。

  在《慢活京都 深呼吸》這本書中,麻生圭子很清明地點出東京和京都生活最大的差異即在於「東京是向上的城市,但京都是往深的城市」。東京的現代化,習慣拋棄過往,求新求變,和世界競爭向上,但愈往上爬愈高處不勝寒。依賴工業文明的城市如此脆弱,在日本311海嘯後,東京已經成為無法醒來的惡夢了,反觀京都的傳統性,卻是傳承生活的本質,讓文明、傳統、人性、心靈成為綜合的生活有機體,持續成長,而不是分裂的生活碎片。

  面對東京當前的悲哀前景,離開東京的麻生圭子想必同感哀傷。她或許不該慶幸她做了對的生活選擇,但若提昇私人性到公共性來看,我們不得不深思在文明型態的選擇下,京都和東京代表的整體生命價值究竟那一個對人類較有益?

  從麻生圭子之前的幾本書,一路看到《慢活京都 深呼吸》,十多年下來,讀者也可以看見麻生圭子往深處成長的軌跡,早期麻生圭子仍像個東京來的異鄉遊人般說著京都美好、華麗、驚艷的故事,但慢慢地麻生圭子透過生活的實踐、文化的修習、心靈的沉澱而逐漸蛻變成具有京都之心的人,為什麼不直接說麻生圭子變成京都人呢?因為京都人們也未必全有京都之心啊!

  在生活的實踐中,麻生圭子最重要的安排是選擇租老屋修復,而不是買新房。在東京、台北房價都如此昂貴的今日,抱著修復傳統住宅之心意,反而讓麻生圭子得以住進世人多無法享有的美好的數寄屋造,有著?千家庭園、露地、茶室、水屋等等的古木建築。

  但種種的美好付出的勞動代價也十分驚人,光從書中記錄的只能用清水不能用任何清潔劑擦洗的木頭,從最早一天用十幾條乾淨抹布到如今一天仍要換一條新抹布,就知道和古建築生活的艱辛,但這些困難卻具有心靈淨化的功能,麻生圭子等於在她的老屋中打著日日不間斷的勞動禪七吧!

  麻生圭子住傳統老屋,當然也必須過傳統生活才能身心合一,好在京都的傳統不是書本上的死文化,而是生活場域中的活文化;京都人世世代代守護的生活文化,從茶道、花道、香道、懷石料理、和?子、西陣織、友禪染、清水陶藝、民藝等等,這些不只是文化觀光項目,而是不少京都人朝夕生活的儀式與物件。在京都生活,若不熟悉這些文化修習,就如同劉姥姥進大觀園白走了一趟。麻生圭子在京都的生活中,文化的修習中最重要的功課就是茶道,茶道是京都文化的整體完型呈現,包含了數寄屋造建築、庭園、露地、茶室、水屋、花道、香道、京乾果、京生果、茶漬、茶懷石、茶道具、茶巾、茶禪師、茶人等茶文化大成。

  麻生圭子有幸向表千家學習茶道,也因之才得以進入門檻極高極深的京都文化生活,本書中記錄了麻生圭子參加的茶會,都顯示了清、敬、和、寂的心境。

  京都之心的核心是季感心,在本書中,麻生圭子用二十四節氣來呈現,二十四節氣本是華夏的古老文化精神,卻在京都被保存的比在中國還好,二十四節氣的變化與循環,是世間天地人關係的無常與永恆,茶會一期一會,亦是無常與永恆的交錯,麻生圭子在天地節氣的呼吸吐納中,透過茶道找到了心靈的沉澱。

(本文作者為南村落總監)

 

品茗、交心、悠遊、慢活
張德永
   
  讀完整本書的感覺,好像又去京都神遊一趟似的,作者麻生圭子女士以處處留心觀察的細膩眼光(作者稱之為茶碗眼鏡)和專注情感,將生活中的悠然情境一一加以描述,並寫下深刻的感悟。在麻生的生花妙筆之下,我們可以隨著她的足跡到處溜達,並試著揣摩那種超脫的意境。作者的筆觸與心境讓我們感受到真正的生活是「處處留心皆學問,落花水面皆文章」。

  作者以京都的季節變化為背景,透過農曆廿四節氣的名稱作為休閒生活或旅遊探訪的對照線索,而將茶道、文化史、文學、藝術、建築、空間擺設,以及花草樹木等形形色色的人文景觀或自然景物,融進個人的身心感悟,並且帶到人際交流的悠閒互動之中,讀來頗有令人心曠神怡的感受。所謂的樂活、慢活在京都,直可以讓人深深體悟,京都展現出來的就是一種古樸的悠然神韻。京都在作者的筆下,其風雅情調,有時候像極了吟詩作對的文人雅士;而空靈的境界,有時候也像默默冥想靜坐的禪師;甚至有時候也展現出一點風姿綽約的少女神韻。

  筆者雖曾到過日本數次,也曾赴京都旅遊,對於日本古剎與山水庭園的意境頗為感動,並且印象深刻。然而對日本民俗與文化的了解卻有些粗淺,尤其是茶道文化與禪寺祭儀典故等,更不用說有什麼深入研究了。因此,當編輯小組要我寫序的時候,我真有些後悔答應太快了,因為初閱本書之後,我發現這跟我平時讀的學術論著有很大的差異,真有點擔心不知道如何向一般讀者推薦本書呢!

  然而,讀完本書之後,我感覺自己好像真的陪了作者在京都神遊了一年,並且身臨其境般的感受到京都的一花一樹、一草一木的變化多端。因為作者的細膩與謙虛(善於觀察及探索學習),乃將京都的寺廟建築、民俗典故與人文風情描述得淋漓盡致,甚至將各種儀典的細節,特別是茶道的擺設、程序,以及進行方式等,一再地(多次在不同時地)在書中加以鉅細靡遺的描寫,使讀者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日本茶道文化的深刻意境。

  茶道真的不只是喝茶而已,它必須在選茶、道具擺設、烹煮、品茗,以及參與者的穿著打扮,和時間、空間條件的配合等,一一加以考究。因此,茶道是人與日本歷史文化結合的產物,也是個人修身養性的重要呈現方式,更是人際交流互動的管道,甚至是藝文展演、詩作吟唱的創作舞台。

  作者麻生圭子原來也是一個對茶道完全陌生的人,她懷著謙卑領悟之心,藉著對茶道的學習來觀察周遭的人、事、物,緬懷先人的精神與文化,更體悟到生活中很多的學問,增進了人際交流互動的情感,提升了自己的身心修養。無形中也闡述了日本茶道文化的精髓,真的會讓不懂茶道的讀者多一些實境的想像,更能仔細的體會其中的奧妙。

  在佛道文化普及的傳統日本社會中,寺廟(或庵、苑)在古都京都真的非常普遍,作者帶領我們從這些寺廟的建築、景觀和擺設中加以觀察,並且也藉由一些祭典儀式的說明,讓我們知道日本禪寺文化的深厚典雅。當然,也似乎感受到了寺廟環境中的「清、敬、寂、和」,特別是在青山綠水環繞中的寺廟,更讓人有一種「只緣身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的悠然神往境界。

  筆者才疏學淺,對本書所介紹的日本文化內涵無法做深入的分析與回應,然而,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卻也學到不少東西,也試著在自己客廳的榻榻米上慢慢的「品嘗」作者的意境,並且在停頓閱讀、稍做思考之際,仰頭探向窗外的小公園,看看那棵小小的櫻花樹是不是開得依舊燦爛。此刻的筆者,好像也領略到春意正濃,大地似乎向我們招手,各種花草樹木綠意盎然,只是,台灣的天氣在這一陣子實在「濕意」太重了,讓人覺得戶外活動會有一點掃興。

  總之,閱讀本書真的是一件令人感到喜悅和滿足的事情。讀著、讀著,有時讓我想到「雲淡風清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的輕鬆快樂;有時又讓我感受到「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悠閒靜謐;甚至也有一種「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的空靈禪境,真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呢!


(本文作者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24
    $70
  2. 二手書
    43
    $126
  3. 二手書
    72
    $209
  4. 新書
    79
    $229
  5. 新書
    88
    $255
  6. 新書
    88
    $255
  7. 新書
    9
    $261
  8. 新書
    9
    $261
  9. 新書
    93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