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首先,我們想說的是,在這個時間點來寫這個主題,具有非常特別的社會意義。因為自2007年起直至現在,適逢戰後嬰兒潮的大量退休期,雖說世界各國的起始年不一,但回顧過去人類的歷史,這可算是第一次。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中倖存的人們,在戰後都承擔了經濟復興與災區重建的重大責任。接著他們的下一代,大多數都幸運地在一個和平安定的環境中成長,並且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也承擔起繼承與延續繁榮的使命。在今天看來,他們並沒有辜負在戰爭中犧牲與無辜上一代的期望。
二戰倖存的人們受盡了苦難,接著在戰後又背負著那麼艱鉅的任務。我們對那時代的先人們,都抱著深切的感激與最高的崇敬之心。相較之下,戰後出生的人們,就幸福得多了。經過了無數次社會運動的衝擊,已經上軌道的國家,今日大部分都已建立了一套頗為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能夠合理的提供曾經為社會奉獻過的人們在生活上的基本保障。我們相信,任何一位成熟穩健的社會公民,也都會懷著深深的感恩之意。
但是,一個制度無論它是如何的完善,在經過社會結構的重整與環境的變遷之後,都必須做一個適度的調整或是改革。社福利制度當然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我們審視今日的制度,可以發現它與十年前的制度相比,已經做了很大程度的調整。原因是許多國家在這些年,都面臨著嬰兒潮大量退休的問題。工作人口因此劇減,自然直接影響到國家的稅收。而稅收的不足,又如何去支付社會福利制度下所需要的龐大費用。這確實是國家一個沉重的負擔,對即將享受社會福利的退休族來說,也是一個非常令人憂心的問題。所以社會福利制度的再改革,成為許多國家一個無可避免的重大課題。明白的說,改革成功與否,關係著該國家社會安定與否的問題。
筆者在本書裡想要探討的,不是國家社會福利制度的改革問題,而是建議在這些年退休的朋友們,應該如何因應現有的制度與環境變化,接下來又如何安排往後數十年的新人生規劃。我們以為,退休並不代表人生將逐漸走向終點,更不代表所有的活動也將慢慢吹起熄燈號。它只是給了您一個可以放慢腳步,暫且休息,並且重新思考如何開展另一個人生夢想舞臺的機會。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退休制度也是整個社會的一個「新陳代謝」,這才能使社會注入新血,永續地保持活力與向前邁進的循環。所以,我們是以樂觀積極的態度來看待退休這個問題,期待每一位退休的朋友都有一個快樂而充實的第二人生。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每一個國家都有值得他國學習參考的制度。本書除了有兩位作者的專門領域經營學的知識與經驗外,也因筆者曾長期在日本工作與留學,加上留美的經歷,故同時參考了日、美學者的學術研究成果,特別是日本的社會結構和我國相似,因其社會運動發展得較早,其制度面也已經過了無數次的社會考驗,非常值得作為我們的借鏡。
最後,本書著重於退休者的心理調適和生活的經營設計。關於理財投資和醫療保健的問題論述不多,不足之處懇請讀者們能諒解,同時期待本書也能達到拋磚引玉的影響力。希望讓關心這個問題的朋友們能獲得更多元的參考方向,這也是筆者撰寫此書的主要動機,最期盼的是讀者們能賜給我們更多寶貴的意見和指教。
羅黨興
美國加州州立大學Walking Asia 中國問題研究所研究員
羅瓊娟
實踐大學推廣教育部企劃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