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氣瑪蒂1:屋頂上的野餐
- 作者:阿思緹.林格倫
- 原文作者:Astrid Lindgren
- 譯者:陳靜芳
- 繪者: 伊蓉.威克蘭 Ilon Wikland
- 出版社:親子天下
- 出版日期:2012-03-15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2414782
- ISBN13:9789862414781
- 裝訂:平裝 / 272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瑞典國寶級兒童文學大師林格倫,寫給童年的深情獻禮!
伴隨每一個孩子,度過充滿愛與歡笑的成長歲月!
媲美《清秀佳人》的女孩成長經典
六月坡,除了一棟紅房子,還有全世界最歡樂的笑聲
六月坡的瑪蒂與莉莎,除了多得不得了的鬼點子,還有一顆充滿愛的心!
瑪蒂一放學回家就興高采烈的宣布全班要去郊外野餐的消息,莉莎聽了覺得很沮喪,因為她沒辦法一起去。為了補償妹妹,瑪蒂想出了一個能眺望景色的完美野餐計畫,只是沒想到,野餐的地點竟然在屋頂上……提著紅色野餐籃、好不容易才爬上屋頂的姊妹倆,會經歷什麼驚險又有趣的事情呢?
瑪蒂,一個「鬼點子來得跟小豬眨眼一樣快」的女孩,腦子裡總有許多刺激的冒險點子,妹妹莉莎則是她最忠心的小跟班。這兩個淘氣、充滿正義感與同情心的姊妹,一起做了很多瘋狂又善良的傻事,也在六月坡度過一段美好又深刻的童年時光!
《淘氣瑪蒂1:屋頂上的野餐》和其續集《淘氣瑪蒂2:天使的禮物》,是瑞典國寶級兒童文學大師林格倫描寫童年最深刻的一部作品,其靈感來自她快樂的孩提時代,林格倫曾說:「我的童年記憶裡處處是花,在大自然懷抱下,毫無拘束,盡情放縱的玩!」書中的主角更真有其人,她是林格倫小時候最好的朋友,一個也叫作瑪蒂的小朋友。書中真實反映出兒童天真直率、對世界有無限好奇的的特質,並貼切描寫孩子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瑪蒂和妹妹莉莎天真、善良、活潑的鮮明形象,至今仍深植人心,帶領世界大小讀者,重溫無憂無慮的快樂童年時光。林格筆下宛如田園牧歌般的鄉間景緻,更滋養撫慰了無數讀者的心靈,讓人在大自然中,重拾生命最純真的喜悅。
本書重點
★ 全球出書總銷量破億的瑞典國寶級兒童文學大師林格倫經典鉅獻
★ 源於作家親身經驗,林格倫描寫童年最寫實、深刻的一部作品
★ 被翻拍為電影和電視影集,北歐家喻戶曉的經典角色
★ 媲美《清秀佳人》,每個小孩必看的成長故事
作者簡介
阿思緹.林格倫(Astrid Lindgren, 1907—2002)
瑞典童書作家,曾撰寫數十部繪本與兒童小說,1940年代出版的【長襪皮皮】系列廣受喜愛。林格倫獲獎無數,包括國際安徒生獎、德國書商和平獎、瑞典國家文學獎、德國青少年文學獎……等,其作品除了翻譯成數十種語言之外,也改編成電影、電視節目與戲劇。她相當關懷社會,強調人道精神。2002年逝世後,瑞典政府以她的名字成立兒童文學大獎,一方面紀念這位舉世聞名的國寶級作家,同時提供高額獎金,鼓勵創作,備受國際矚目。
繪者簡介
伊蓉.威克蘭(Ilon Wikland)
1930年出生於愛沙尼亞,14歲移居瑞典,現居斯德哥爾摩。威克蘭畫風多元細膩,於1954年開始為林格倫的《米歐王子》作畫,之後幾乎所有林格倫作品的插畫,都出自她的畫筆。
譯者簡介
陳靜芳(Jamie Chen)
國立中山大學外文研究所碩士。譯有時報開卷好書《鯨騎士》、史蒂芬.金《桃樂絲的秘密》、美國舞蹈家鄧肯女士自傳《舞者之歌—鄧肯回憶錄》、《未完成的肖像—在賈克梅第的巴黎畫室》、麥可.康納利《詩人》和《黑暗回聲》、哈尼夫.庫雷西《全日午夜》和《蓋布瑞的禮物》,以及譯自瑞典文的林格倫著作:【屋頂上的小飛人】系列、【大偵探卡萊】系列、《米歐王子》和《陽光草地》等書。現居瑞典。
譯者網站: www.jamie.se
推薦序
讓孩子盡情在有意義的玩樂中成長吧!
你們或許很難相信,瑞典因為有了林格倫這樣的作家,整個國家把「玩」當成孩子成長與學習最重要的事情。我想,任何孩子——任何還沒被一堆擔心東擔心西的成人嚇壞的孩子——聽到這個一定很想移民到瑞典吧?!別說孩子了,一直到現在,我都很想旅居瑞典去深度體驗這樣的教養文化與生活觀,因為在我讀過林格倫的作品並到過瑞典這個國度後,我知道我的人生著實少了這塊,並成為無法彌補的遺憾。所以,我跟出版社努力想要從推廣林格倫的作品做起,試著減少還在我們社會發生的遺憾。
林格倫一共寫了兩本《瑪蒂》的書,時間環繞在瑪蒂上國小一年級的一年期間。這個年紀的孩子有個特別的意涵:這個時間是他們從備受照料的家庭生活,要走上社會體制化生活的第一步路。林格倫曾說瑪蒂這個小女生的角色設定,是源自她小時候最好的玩伴。不過,因為瑪蒂外向又淘氣、「動腦筋的速度像小豬眨眼一樣快」與喜好打抱不平的個性,讓人直覺認為林格倫是在寫她自己。我倒是相信,故事裡面很多的創意、遊戲,以及瑪蒂善良清澈的心思,的確是來自林格倫自身的體驗與特質。
怎麼說呢?
林格倫自己是一個在農莊裡無憂無慮快樂玩樂中長大的孩子,她說過「在一定的安全與道德規範內,對孩子發展身心靈與想像力最好的法門,不外是讓他們自由自在的玩樂」。因此,在自由自在歡樂的表層下面,林格倫早已鋪好一層敦厚正義的社會價值觀,牢牢的支撐在那裡了。儘管瑪蒂是個成天找樂子、受盡呵護的幸運兒,但是透過這個角色跟她的家庭結構,林格倫也以同等份量的力道,在傳達她個人對於兒童與社會的種種哲學與價值觀。
一個孩子,從無拘無束的生活進入處處規範的學校生活,當然會產生不適應,於是一開始她「扯謊」——創造出一個理查的虛構角色——來幫自己在學校的狀況脫罪,但她這種「編故事」的功夫,其實是在處理孩子與成人之間的張力與她自己要被制度化的各種壓力。看待瑪蒂或皮皮(林格倫另一個受歡迎的角色)這類角色的塑形,不該在於她們編故事∕說謊的行徑,而是透過她們看到作者如何論述兒童這些行為背後的結構因素。讀者應該看到的,是瑪蒂在被學校體制化的過程中,如何展現她不輕易服從簡要或媚俗的法則,這才是這些角色在歐洲倍受歡迎與肯定的原因所在。況且,仔細聽那些孩子「編故事」的內容,其實也是作者在歌頌兒童創造力的另一種表現。
所以,瑪蒂雖然常跟另一位個性卻強勢的同學米亞打架,卻也是班上唯一跟來自弱勢家庭的米亞成為好朋友的人;她也常為那些窮人的孤苦無依而愁苦哭泣;她更是會將搭乘飛機的珍貴機會讓給沒有童年而提早擔當家計的亞柏,因為亞柏一直夢想成為飛行員;她也會把自己意外獲得的大部分彩卷獎金拿去跟醫生贖回尼爾森伯母死後的屍體,還把剩下的獎金再平分給家裡的傭人愛瑪。也就是說,林格倫透過這些小角色,除了盡力傳達一個健康快樂童年該有的元素外,也在鞭笞成人社會的毛病,例如在尼爾森伯父、市長夫人、學校主任等人的失職怠惰、獨享特權、市儈虛偽等問題,林格倫就透過瑪蒂這個野丫頭,建構了她追求公平正義、不獨尊富貴權勢的社會價值觀。
以上這些故事情節裡的角色特質、對比衝突、寓意意涵都是很值得教養者提出來跟享受閱讀樂趣之後的孩子們討論的。雖說不少兒童文學作家寫故事,也是為了這個目的,但是能做到像林格倫這麼極致,讓孩子玩得極富創意、暢快瘋狂卻又有所分寸,諷刺成人社會如此犀利卻又充滿幽默感和同理心的作家,在這世界上,到目前為止,我還真的讀不到第二個。
文∕資深兒童文學工作者 幸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