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美麗
- 作者:瑞秋.賽蒙
- 原文作者:Rachel Simon
- 譯者:謝靜雯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2012-03-04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2721200
- ISBN13:9789862721209
- 裝訂:平裝 / 384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理查與茱蒂讀書俱樂部、美國獨立書商聯盟選書
《跟著妹妹搭巴士》暢銷作者最新力作,版權售出十餘國
《歐普拉雜誌》、《今日美國》齊聲力薦
《給山姆的信》、《馬利與我》作者,高聲讚揚
出版兩週,旋即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榜
有一種美麗,純真無瑕,澄靜如一座湖。
有一種美麗,用一輩子去期待,都值得。
冰冷的世界裡,有最溫暖的人性觸動;
醜態百出的人世中,一則美麗雋永的傳說正在上演……
大雨滂沱的冬夜,一對神祕男女突然造訪。
他們從何處來?他們要逃往何方?
失去了與生俱來該有的一切,卻因為一個新生命的誕生,
讓他們甘願不顧一切,自殘缺人生的鎖鍊中脫逃。
但命運的安排,從來都不像母親慈愛的手……
一九六八年賓州的一個冬夜,寡婦瑪莎獨坐在家,門上響起了一陣敲打。大雨滂沱中,一對神祕的年輕男女站在簷下,手中緊抱著一個稚嫩的小女嬰。男人是個粗壯的黑人,名叫四十二號,女人清秀而美麗,叫作琳妮。他們似乎不會說話;四十二號比畫著難解的手勢,琳妮僅是反覆說著「不-不-不-不」。瑪莎好心讓他們進屋躲雨,不料警察前來敲門,毫不客氣地表明要追捕這兩人。一陣混亂中,四十二號成功逃走了,琳妮卻被抓個正著。然而臨走前,琳妮努力地在瑪莎耳邊喊出一聲:把她藏起來……
那一夜,三個短暫相依的生命就此分離。琳妮回到了本該逃離的地方,那裡充滿著嚴厲的規條、惡劣的職員與糟糕的設施。四十二號輾轉流連,在險惡的社會裡求生,他遭人利用,也獲人信任。瑪莎帶著小女嬰逃離賓州,在她的細心呵護下,茱莉亞逐日長大,卻因為同儕的影響而誤入歧途……
生命若是一幅畫,誰來決定它的美麗?等待能否換來人生該有的幸福,讓他們在生命某個轉彎處,再度相遇?
曾以回憶錄《跟著妹妹搭巴士》感動無數人的美國作家瑞秋.賽蒙,這次以小說形式,描述一群不被社會理解、被安置在特殊機構裡的人們的故事。
本書特色
■一段不可思議的相戀,發生在最難以想像的地方;一則缺憾中才見真摯的美麗傳奇。
■揉合現實的冷酷與人情的溫暖;有懸疑的氛圍,更有揪心的傾訴。
作者簡介
瑞秋.賽蒙(Rachel Simon)
《跟著妹妹搭巴士》暢銷作者!!
美國知名得獎作家及演講人,一九五九年生於紐澤西,畢業自賓州布林莫爾學院(Bryn Mawr College)。賽蒙自一九九五年起在普林斯頓的邦諾書店主持讀書會,也為《費城詢問者報》(The Philadelphia Inquirer)撰寫評論。其最為人熟知的作品《跟著妹妹搭巴士》(Riding the Bus With My Sister : A True Life Journey),講述作者每日陪伴患有智障的妹妹貝絲搭車的經歷,曾改編成電影於賀邁名人堂(Hallmark Hall of Fame)節目中播放,為賽蒙抱回了數座獎項。其他作品包括短篇小說集《小夢魘,小夢境》(Little Nightmares, Little Dreams)、長篇小說《魔奇之觸》(The Magic Touch)等。目前任教於母校布林莫爾學院寫作班。
譯者簡介
謝靜雯
荷蘭葛洛寧恩大學英語語言與文化碩士,主修文學。譯作有《玩命處方箋》、《失物之書》、《鋼琴教師的情人》、《歸鄉路》、《她的對稱靈魂》、《一隻貓,療癒一個家》、《失落的秘密手稿》等。譯文賜教:[email protected]。
第一部 躲藏
第一章 新娘的請求
第二章 學校
第三章 人跡較稀的小徑
第四章 用手說話的人
第五章 在灰姑娘的馬車裡
第六章 翻動書頁
第七章 大圖畫
第八章 共謀
第二部 出走
第九章 撒馬利亞人的知音
第十章 文字的歷史
第十一章 鬼魂
第十二章 故事時間
第十三章 跟書本一樣大的轉變
第十四章 啊─提思克特、啊─泰思克特
第十五章 紅羽毛的那天
第三部 尋覓
第十六章 遊行隊伍
第十七章 第二次機會
第十八章 比你的手語給我看
第十九章 懺悔
第二十章 替自己發聲
第二十一章 灰塵
第二十二章 第二種希望
第二十三章 邁入光明
第四部 安然無恙
第二十四章 家的夢想
推薦序
被隔離的人生 廖輝英
有一些人,因為外貌或身心狀態跟主流大眾「不一樣」,或者成長的速度有別於一般「正常人」,甚至只是學不會一般人的溝通方式、跟不上大家的溝通速度,就被某些主流者輕率判定為殘障、智障或身心障礙,必須另外圈地在收容機構「豢養」,不准他們進入主流社會。
在那些豢養的世界裡,一位接一位的院民日復一日、季復一季地遭受掌摑、唾棄、辱罵、束手縛腳與「毛手毛腳」的對待。管理者享用納稅人提供的薪資,卻違背天良、放任這一切在自己眼皮底下發生,彷彿這些被隔離的不是人,而是某種禽獸,根本不該擁有自由、尊嚴且不被侵犯、干預與控制的人生!
當然,最先放手、把他們推入這類似地獄的悲劇人生裡的,不是別人,正是生下他們、卻不願繼續養育他們的生身父母!這些父母,無法忍受自己終其一生,都必須和這樣不正常的子女捆綁在一起,他們不願時常被這悲慘的孩子提醒著自己的「失敗」,他們必須逃離,因此很自然過早就放棄孩子可能會有轉機的希望,狠下心來,一方面告訴自己:進收容所對孩子比較好;另一方面告慰自己:送走不正常的,才能保護其他正常的孩子,這是不得以的辦法。
然後,那「不正常」的孩子就被遺棄在收容所裡。剛開始,父母還會去探望他幾次,慢慢的,有意無意的,探視間隔愈拉愈長,最後終於無疾而終,進入收容所的孩子真正成為人間孤兒,在充滿漠視、鄙夷和惡意的命運裡,顛沛流離。
但其實,如果經過有效的語言訓練或智能開發,甚至是小小的關愛與仁慈,他們很多是可以重返主流社會,自力更生的;大部分人,也懂得自愛與愛人,甚至比「正常人」更值得信賴、更堅強、也更有所堅持。
這本書,描寫的正是有語言障礙的美麗白人少女琳妮,和耳聾的黑人青年侯蒙之間,在賓州收容學校的邂逅、逃亡、相愛與分離。琳妮被校內職員強暴懷孕,為了避免嬰兒出生後也變成悲慘的院民,侯蒙與她相偕逃亡,將甫出生的女兒託付給素昧平生的六十六歲退休老師瑪莎。就在那個晚上,侯蒙失蹤、琳妮被捉回收容所。
曾經生下不健全兒子卻無緣做母親的寡婦瑪莎,匆忙受託,為了逃避學校追回嬰兒,瑪莎拋棄家園、連夜帶著嬰兒逃亡。幾年間,她賣農場、不斷遷居、隱姓埋名、不敢交朋友……辛苦撫養嬰兒長大。她擔心有生之年,無法將身世告訴嬰兒,所以持續寫下一封封長信,用黃絲帶包紮、以木盒保存,等待茱莉亞長大。
琳妮與侯蒙相思相愛卻相隔兩地的戀情,從一九六八到二○○一,整整三十二年才因有人臉的燈塔而重續。但琳妮和愛女茱莉亞的相見,卻一直要到更晚的十年之後。作者的筆力貫穿四十二年,琳妮、侯蒙與茱莉亞,儘管血脈、情意交纏不息,卻依然得各自在不同的一隅獨自奮鬥、寂寞追尋。作者娓娓敘說,筆調輕柔,卻緊緊揪住讀者的心。這無疑是一部愛情小說,但絕對不僅止於此,它揭發了人世間曾經普遍存在、而現在也一定用不同的面貌繼續存在的殘酷不仁,很多人可能不相信,書中很多人物,居然可以面不改色、對同為人類的院民做出那種敗壞到骨子的惡行!我們也同樣不相信,人為了自保,甚至可以對在自己眼前進行的虐待和迫害視若無睹,這可不是簡單兩個「鄉愿」的文字就可以帶過。
作者也向我們提示了人性的惡,是如何巨大的左右著弱勢者的福與禍;父母的愛,往往也會因孩子的殘缺而決絕的放棄。我們雖無法要求家中某一個人用「犧牲」來成全我們,可是,我們的幸福,有時候真的是因為某一個家人的成全而獲致!所以,那願意成全的人,又是多麼值得我們感謝啊!是否,今後我們應該去正視那些未必命定要為我們做各種犧牲的家人或親人?
這本書同時也點醒我們:一位素昧平生的人、一位擦肩而過甚或僅只是同行一小段人生路途的人,他們的一點點善意,有時能帶給我們好大的幸運與平順!我們應該感謝這樣的善意,並在人生路上,也慷慨的拉人一把!
(本文作者為知名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