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地點的命名我們發現了,當時的開發應該是以八卦台地-百果山開始的,只要原因是有充足的水源,「水源地」就是因有泉水湧出而得名,日治時行政區名為武東堡「柴頭井」、「湖水坑」,戰後政府改其名為員林鎮林厝里、湖水里。在彰化六大古井中的「柴頭井」,傳說因從前此地﹝在今十三鄰處﹞開鑿有一口井,在開鑿時挖到井底有一樹頭故得此名。據道光版彰化縣志載:『在縣治南二十四里,水清而潔,可造紅酒,近庄酒窯十餘皆資此泉製造。』因此「柴頭井」不只是一口井、「柴頭井」也是一個地名喔!可惜我們很努力的訪詢已找不到井的蹤影了,尚保留完整的井仔公是刺榴仔井,因井邊以前有一顆刺榴仔樹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