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1
一趟散步旅行,紀錄臺北之美
受芬蘭頌(Finlandia Hymn)作者西貝流士(芬蘭語:Jean
Sibelius,1865-1957)影響,我於二○○五年提前自公職退休,以演講、寫作、導覽和散步為樂。純為回饋社會的想法,先後以公益方式開辦大稻埕老街、臺北雙連打鐵街、臺北城和萬華史蹟巡禮,並擔任數百場導覽義工。為了提升演講或導覽內容暨技巧,閱讀外,經常騎腳踏車或和一群朋友在街頭找尋臺北的美麗、追尋臺灣人的驕傲。
公益導覽的路線相近,導覽內容大同小異,卻因為參與巡禮的朋友不同,加上其中不乏臥虎藏龍、身懷絕技者,致每次都享受「樂莫樂兮新相知」的喜悅,以愉快的心情開始,再帶著喜悅的心回家,不僅提升生活品味,也豐富下次導覽的內涵。
語云:「一花一草一世界」,事實上,我們周邊的建築,因為機關屬性,或商業、公益機能,或進出其間的人物特色而呈現不同的故事及影響力,不論清領時代就有的萬華、大稻埕,日治時期的臺北城,乃至晚近的知名商圈或建築,都有其令人著迷之處,值得細細品味,如果有朋友分享其參觀心得或照片,感動將由點、線、面,逐步向外擴散或發酵,讓臺北成為文化之都。
水瓶子是土生土長的臺北人,認識他源自於大稻埕史蹟巡禮,對其負責的圓環文化工作室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他結合熱心公益的部落格主們找尋街頭巷尾的特色,讓同行的朋友享受故事的臺北,獲得不一樣的感動,透過文字和照片,發揮蝴蝶效應,傳播臺北的美麗。二○○五年後,我在臺北按月舉行的史蹟巡禮,常有朋友說其訊息來自圓環文化工作室,這份樂於分享的胸襟,令人佩服。
水瓶子完成新書,規劃每條都是值得一走再走的路線,憶二○○四年到德國旅行,見該國規劃有文學之路、河流之路、城堡之路和集中營之路等旅遊路線,希望德國人或到德國旅遊的人前往探索,有股心嚮往之的想法。希望每位到臺北的朋友,都應該走一趟水瓶子為我們規劃的美麗動線。
葉倫會(台北散步者)
推薦序2
街道義工,為臺北城走出一條條閒散之路
如果有人說臺北城越來越棒了,我想,應該是像水瓶子這樣的臺北城居民越來越多了。
臺北城建城已一百二十八年了,身為真正的臺北居民們,天天穿梭在車水馬龍的大街小巷時,試問,除了看到了硬體的更新進步,有多少人知道擦身而過的故事呢?
我認為,未來臺北城的魅力與重生,必備條件之一是需要更多像水瓶子這種居民,長時間付出,將臺北城發展過程中的點點滴滴累積為故事,融入文化、歷史、環保、生態與休閒趣味性,讓在地的柔性之美和現代化的科技與建築發展能並駕齊驅,有了這種觀念和實踐,才能真正讓臺北城質變為具有內涵的國際大城市。
實際生活中的水瓶子,身材高大,聲調比一般人低沉,給人的印象是安靜靦腆,像個鄰家大男孩。工作背景是工程師,讓他內心洋溢的理想可以用文筆簡單、乾淨、快速、大量,用網路無遠弗界地表達產生共鳴,結合許多志同道合的網友,在網路上推動文化藝術導覽暢行無阻,現在水瓶子已是個無人不知又親切的網友。
我們都是圓環文化工作室的長期義工,一起主辦過許多臺北城公益導覽活動,雖然只是水瓶子工作的一小部分,但他很投入,用心規畫執行,凡舉網路宣傳、招攬、連絡講師、處理報名事宜等繁瑣細節。更重要的是,這群感召而來的義工們,在不同行業不同角落裡,自願出錢出力,以共同思維,透過參與過程去傳達臺北城街頭巷尾的左鄰右舍、大樹小樹、街道、表演等等。
水瓶子有無可取代的魅力與能力,以文化人自許,也以文化長自律,或許他本人不願意居功,認為導覽是一件義務,過程、參與比結果更重要。許多朋友都了解,他行事很低調,執行力強,生活非常簡約。這種人是臺北城真正不可或缺的居民,若少了這種居民,城市中就少了一種生活底蘊的味道。
多年來穿梭在各個大街小巷的生活經驗,水瓶子將心得規劃出一條條的休閒主題之路,讓更多人共享這生活與文化的成果,當您的腳步踏著臺北城這座土地時,《臺北小散步》正是你閱讀這些故事最好的手伴,你可以一邊啜飲咖啡,一邊欣賞著這些綿延百年以上的精彩故事。
林婉美(星球國際旅行社總經理)
作者序
走進臺北,感受這座城市的不同
從圓環文化工作室開始辦導覽的那一天開始,好像就此註定我要與歷史結緣,不時地散步於臺北大大小小的街道,腦海中總會不時浮出這些街道以前的模樣。
或許是太喜歡到世界各大城市去散步了!在巴黎的街道我拿著海明威的《流動的饗宴》,在倫敦會想到狄更斯的《孤雛淚》,捷克的卡夫卡、維也納的克林姆、羅馬的凱撒、威尼斯的馬可孛羅、佛羅倫斯的米開朗基羅、耶路撒冷的所羅門王、耶穌,這些人與這些城市的關係息息相關,每座城市都足以孕育出那麼多名人,我們也耳熟能詳。但回頭想想,在自己所居住的城市--臺北,我們又了解了多少?
一九五一年,波士頓市長將一些具有歷史性的古蹟連結起來,規劃出一個長四點八公里系統性的觀光步道,突顯波士頓從移民時代長期爭取自由的過程,這條步道叫做「自由蹤跡」。剛開始走這個步道的時候並沒有太多的感受,後來想起了電影《國家寶藏》的情節,印象非常深刻,回來後又細讀了美國建國獨立的過程,覺得這條步道可以讓人快速地了解美國這個移民社會演進成大融爐的過程真是不錯。
臺北當然也可以!試著跳脫吃喝玩樂的模式,臺北有關歷史性、主題性的路線遠比波士頓還多樣化,於是,我規劃了幾條路線,包含了可觀賞各宗教建築的神聖之路、主題書店、革命精神的咖啡館、自由主義、男女平權、威權到民主的散步路線。這幾條路線的景點,包括古蹟、名人故居、書店、咖啡館、學校等,除了古人、名人外,別忘了「我們」也正在寫歷史,文化資產是需要靠不斷地累積的,臺北的建築雖然很年輕,但卻擁有了各國各種形態的建築,非常值得細細品味。
我在參與各類的導覽活動後,心中浮現了這般的小散步路線,都要歸功於眾多的導覽老師無私的分享,我們不但活在當下並創造歷史,還能夠飲水思源,尊重每個人,了解這塊土地,邁向更進步的社會。你不妨試試看,替自己抽個空挪出半天假期,放下一切歸零,走一走熟悉的臺北街道,或許你將會對這座城市也對自己產生不同的感受。
水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