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1
培養正確的習慣,是成功立身處事的基礎
游伯龍博士所創始的「習慣領域」(Habitual Domains,
HD)學說,主要的功能在於激發人們的潛能,擴展自己的習慣領域,使學習者擁有積極光明的心態及適當有效的人際技巧,來解決自己和別人的困難及壓力,增強自己未來發展的競爭優勢。陳將軍深研「習慣領域」的理論與執行技巧,從個人取得美國加州大學UCLA教育學哲學博士,並於軍中官拜少將副校長退伍,可說是驗證習慣領域學說對個人成功修身處世的最佳代表。
今日,欣聞陳將軍於國立交通大學開設「習慣領域」通識課程,不僅四年來嘉惠眾多青年學子,並彙集授課重點與精華出版《e世代HD:跨越代溝的生命智慧》一書,用創意式的「課堂實況劇」,生動地呈現陳將軍與學生們分享、論辯的教學過程,將「習慣領域」的理論與原則做深入淺出的解說,匠心獨具,不但兼具故事性及趣味性,而且頗具教育意義。最主要的是,本書內容特別針對時下青年的生命觀、習慣觀以及人際關係等做探討,頗具參考價值。尤其對「正向心理」、「敬業態度」及「創意思考」等議題,著墨甚多,篇篇生動精彩,發人深省,值得做為青年輔導書籍以及大學通識教育課程的補充教材。
當今的大學生及青年朋友,面對全球化的衝擊及國際化的激烈競爭,除了專業知識技術的學習,更需要培養正向、樂觀、積極,以及勇於面對人生與失敗的心理與態度,來因應各種未知的挑戰;當前的大學教育更需要提供這樣的通識教育課程、這樣的師資、這樣的課堂氛圍,讓青年學子在進入高深學術研究領域,或貢獻所長於社會之前,能自我警覺培養良好生活態度與習慣的重要性,故樂於撰文推薦。
教育部部長 謹誌
推薦序2
交大有你們,真好!
我有幸先讀到陳膺宇博士等的新書《e世代HD:跨越代溝的生命智慧》的一校稿,翻閱中,竟然被書中的若干對話情節所吸引。
──有位袁姓男同學說:「每一章樂譜都有它的旋律,如果我們把節奏加快或調慢,部分曲調升高或下降,抑或是添上幾個裝飾音,或更換樂器,就會有不同的曲風、不同的優美!」他是在談音樂的變奏曲!
──另一位女生譚同學說:「放眼望去一大片景緻,使用超廣角捕捉數大之美。天空和地面的比例也有學問,或者是調整光圈、白平衡創造不同的明暗、色調,就能給人不同的感受;拉進其中一個配角做陪襯,頓時就成了主角。同樣的框架,對焦點在人物,或遠景,整張畫面又有截然不同之美!」她是在說明攝影的技巧。
(以上兩則引自第47課〈人生畫筆,繪出自我風格〉)
──彭同學對數學有專長,他說:「一點小小的改變,就能造成大大的影響。不管人生的座標上有多少未知數,我都要勇敢地描繪出我的未來,因為挫折和困難影響只是路徑的參數,而XY平面上無限的點都是屬於我的集合,只要稍作改變,我擁有的就是無限寬廣的平面!」這是正向心態的思維。
──陳同學也發表他的看法:「改變參數同時,也改變了我的反應函數;解決問題,就是在不斷改變反應函數的情況下,求出最佳解答。」這是解決問題的策略
──鍾同學說:「我想為那固步自封的生活方程式增加一點『新的參數』,甚至是『改變原有的參數』,讓自己原本的生命多一點刺激感與創新力,那麼人生將會增加許許多多的樂趣。」這是新思維、新觀念的動力。
──張姓女同學則說:「我要當一個可以掌握正負號的人:我要把『負號』變『正號』來導正我的『向度』,把『參數』加大來增加我的『深度』。」這是對責任與視野的自我期許。(以上四則,引自第48課〈改變參數,創造無限的可能〉)
原來,這些都是本校通識教育「習慣領域」課程中,以「改變參數法」來探討創意策略的精彩片段;我看了後,真的對交大的同學有「刮目相看」的感覺!
本書作者除了陳博士外,尚有陳冠維、陳弘育兩位交大的高材生。陳副教授告訴我說:他非常驚訝以理工科冠全國的大學裡,居然有這等創意思維、這麼富有人文素養的同學!他們竟能協助老師把原來各自獨立、片段、零散的課後作業,編撰成有系統性,且生動活潑、精彩可期的「課堂實況劇」。我也認為,這應該是文學院高材生的專長,沒想到讀本校理工科的兩位同學,竟然達到了這似乎不可能的任務!
我接任交大校長以來,特別強調要重視學生基本素養和核心能力的培養。經過對「習慣領域」學說的初步了解,以及閱讀本書的大要內容,我認為「習慣領域」課程對培養學生的正向心理、人際溝通能力、創新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跨界多元思考能力等,特別有幫助;也有助於本校「培育跨領域領導人才」、「成為世界頂尖一流大學」願景的達成。看了同學們這麼有趣而有意義的創意表現,我更堅信我來本校的初衷,更有信心帶領各位達成本校的願景與使命!
本書引發我上述的想法,我願意推介給交大和各大學的每位同學,以及關心大學教育的學者專家們,也要向書中的107位主角(當然包括陳老師及另兩位作者)說聲:「交大有你們,真好!」
國立交通大學校長
推薦序3
好的「習慣領域」是給自己最好的禮物
哪個大學的課程可以允許上課睡覺,結果整個學期下來卻少有同學打瞌睡?哪個大學課程中實際操作人生必經的生命歷程──模擬約會?這是國立交通大學通識教育由陳膺宇副教授所講授的「習慣領域(HD)」課程!這個課程不但活潑、有趣,讓學生終身受用,也引起媒體的關注與報導,是交大最熱門的課程之一。
本書是由陳膺宇、陳冠維、陳弘育三位作者,依據實際上課的內容與氛圍,以及學生們經過消化後所寫的精彩作業心得編撰而成。陳冠維、陳弘育兩位是不可多得的傑出同學!試想在成千上萬的大學生中,誰會被遴選與老師共同編撰出一本有意義的書?可見他們兩位的才華,以及對「習慣領域」的熱中與恆心、毅力。
陳膺宇博士是位生命非常豐富、精采,而不可多得的人才。早年投筆從戎(建國中學畢業後,捨一般公立大學而就讀政戰學校),後來到美國名校UCLA修得教育學的哲學博士,堪稱能武能文。他在1995年開始參與研習「習慣領域」基礎班、進修班、講師班的課程,我們因此結上了深厚的師生之緣。記得當時他為了擔任「習慣領域」的講師,特別用心研讀艾森豪(Dwight David
Eisenhower是二次大戰美國在歐洲的聯軍統帥,後來當選兩任總統,是非常傑出的政治家,任期內沒有發生世界戰爭,因他在戰爭未形成之前,就把它化解掉)的多本傳記。因此,陳博士除了有HD深厚的功力外,也有艾森豪的「習慣領域」;這是他能夠發揮才華、創收良好績效,而被長官拔擢升任將軍的主要原因之一。他在國軍人才招募中心時,充分善用了HD的原理原則,突破了許多傳統的束縛,讓國軍招募中心成為精彩多姿、最有效率與創意的團隊,並且連續三年得到行政院行政績效的優等獎項,開創了政府單位空前的紀錄!後來,陳博士被升任為國防部軍事教育處處長、政戰學校教育長,繼而在副校長任內毅然決然地提前退伍,乃要保留第二個生涯來推廣「習慣領域」。他現為中華民國習慣領域學會的理事長,在他的領導下,HD得以更有力量地推廣,來造福社會及所有參與的人。
好的「習慣領域」是給學生最好的禮物;好的「習慣領域」也是給自己最好的禮物。什麼是有「好的習慣領域」的人?他的想法又深又廣,能立刻取出有效的方法,來解除自己和別人的痛苦及煩惱,而創造喜悅和智慧。能解除自己跟別人的痛苦及煩惱,是所有競爭力的基礎 。如果一個產品或服務,沒法解決顧客或別人的痛苦與煩惱,這個產品或服務就會被淘汰!
本書是三位作者經過特別深刻的腦力激盪,所淬煉出來的心血結晶。我曾經到過他們三位為激發靈感、創意而住了一個禮拜的烏來內洞瀑布邊的小木屋,更體會出他們的用心良苦。果然,經過半年多不眠不休地努力,他們居然能夠將原本零散的學生作業與智慧,依照「習慣領域」的中心思想,編撰成25項法則及75堂課!這些編撰成的「課堂實況劇」,都結合了陳博士獨特的教學方法,也應用了學生自己的語言,反映出他們的HD及他們所關心的事情,讀來親切、有趣而興趣盎然!特別是,這25項法則適足以讓學生邁向好的或理想的HD,是給他們自己和朋友或家人最好的禮物!
本書除了令人讀了有趣之外,它無形中也會讓讀者營建、打造好的HD,也是給自己最好的禮物!我誠懇地推薦本書給所有大學生,以及對大學教育有興趣、有使命感的同仁們!
美國堪薩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國立交通大學終身講座教授
「習慣領域(HD)」學說創始人
游伯龍
推薦序4
強化青年就業「軟實力」的好書
在大學生素質提升、強化畢業生競爭力呼聲愈來愈高時,各大學校院無不急於尋找有效方法,改革學校的教學設計與學生學習問題,減低大眾對大學生品質的憂心。大學生的學習問題,可從二方面探討:一是專業學習,一是做人做事有關的學習。專業學習在工作難找、「畢業即失業」的壓力下,學生的專業學習比起做人做事有關能力養成,較不迫切,但大學生的做人做事有關就業競爭力則不然。
軟實力本來是哈佛大學教授Joseph
Nye在1980年代提出各國實力的分析比較,他將軍事、經濟、文化等區分為軟、硬實力。針對就業有關的軟實力,許多學者認為態度遠比知識重要,提出一個方程式:C=(K+S),亦即能力(competence)= 知識(knowledge)+技能(skill) 再加上態度(attitude)的次方。說明年輕人有無競爭力、能力,要看他是否有知識、技能,但是知識、技能並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他的態度或是人格特質。因此,例如如何看待自己、看待別人,怎樣與別人合作,如何解決問題,面臨困難挫折時怎樣面對等態度,則是以次方的強大影響力左右著能力。這與青輔會近年的青年就業力研究,建議必須加強青年的穩定度、抗壓力及良好工作態度等就業軟實力,是相互呼應的。
本書是陳膺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教育學哲學博士,現任習慣領域學會理事長,有感於現代年輕人的生活知能亟待協助,因此記錄下交通大學通識課程「習慣領域」的教學過程與學生學習心得所編著的書。本書成功地融合習慣領域理論,使大學生在生命觀、習慣觀、人際技巧、創新能力與正向心理等五個方面,能夠藉著閱讀,檢視個人長期養成的習慣,是如何深遠的影響自己,進而能試著轉化、活化個人的習慣領域,使能自主學習,不受習慣宰制,成為懂得反省與突破限制,因而成為具有成功潛力的菁英。而這正是生在科技發達時代的e世代大學生,最欠缺的生活知能。
極多數大學生上課之外的時間,均埋首上臉書、推特、噗浪,因此不知不覺已經習於快速閱讀,以及大量與各PO文者互動,例如在各篇PO文上按讚,養成未能仔細思辨嚴肅議題的習慣。因此本書的出版,能讓讀者看到同儕(交通大學學生)對上述有關態度議題的思考分析,因此開始反思自己是否也該調整心態行為。尤其本書針對學生最關切、也最困擾的人際技巧,如戀愛問題,整理出大學生的想法,歸納出他們認為的應有態度與行為,比起專門的理論與師長的八股說教,更能打進年輕人的思想世界。再者,本書以重點式的摘要提點讀者,使不耐長篇大論的年輕人更易接受。
大學生在學校四年中的課堂學習,通識課程在所有學分中,占四分之一比重(各校規定至少應修28學分,而畢業最低學分為128學分),從大學的學生核心能力培養來檢討,大學的專業學習與就業軟實力學習比例,可說大約是3:1,但通識課程中除了生活知能面向,還有其他如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藝術等面向,這些面向與就業軟實力的關係其實關聯不大。因此本書在促進學生的就業軟實力、生活知能上,最符合近年標舉以學生為本的高等教育目標,而且確實能協助解決大學生素質提升、強化畢業生競爭力問題。
筆者長年研究大學生的學習發展問題,因此很高興看到此書出版,更樂於推薦所有關心大學生素質人士,以及希望幫助自己成長、發展成為具有成功潛力的大學生,本書是很好的上課輔導參考教材,也是很值得自修的好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教授 張雪梅
推薦序5
請大學生走出來吧,愛是需要學習的!
幾個月前,中國大陸某個城市的教育局竟然在公布新的大學教學大綱中,要求各大學院校開設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等課程,教導學生如何談戀愛,以加強對大學生的情感教育等。儘管消息傳來,不少學生認為:戀愛無法用教的,還是得靠親身經歷去體驗,否則只是紙上談兵!但卻也獲得不少家長的肯定。
這段新聞讓筆者想起大約半年前,與交大通識課陳膺宇教授共同主辦的「政在交往.花博模擬約會」活動。活動之初,某位同學曾對我說,到了大四才第一次參加通識課所舉辦的模擬約會活動,必須真正單獨面對異性,因而出發前緊張與興奮得徹夜難眠。事後證明:透過課程及課外活動的安排,讓時下的宅男與宅女們跨出約會的第一步,實際去體會人生。而這種整天與電腦為伍的年輕人不在少數,且普遍存在各大學校園,很不容易說服他們走出來,學習愛人及被愛!
據我所知,這是陳教授出版此書的最重要的涵義。因為身為兼任老師的他,這幾年在交大通識課程中顛覆傳統課程的種種作法,例如交大學生熱絡地與陳教授聯繫、來回繳交作業與改寫過程,安排學生出書及新書發表會種種突破習慣領域的作法,讓人佩服之至!筆者也因此向其取經,透過個人所教授的「性別教育你我他」通識課程,經由理論與實際經驗的結合,鼓勵學生把握大學生時代,了解他人的想法,學習與異性相處,勇敢走出去與同學談戀愛,從中找到生命中的夥伴∕伴侶,進而學習如何相處。當然,課程中最具挑戰性與精彩高潮的是與陳教授共同主辦的參加花博「模擬約會」活動及心得報告,為此,政大與交大的學生必須在活動開始前兩個月前,在公布的特定網頁上自我介紹與推銷,以徵求約會對象。其中的創意無限,但遭無人點選及被人拒絕後,如何絞盡腦汁解決問題,又是另外一絕。至於兩校負責幹部則為此活動而南北奔波,開會商討,折衝協調、事先模擬活動可能遇到之問題,並思考應對方法等。這些幹部的成長令人驚喜!
從這整個活動,我們才發現當前大學生在網路饒勇善戰、口若懸河,然而在真實世界中卻充滿膽怯與退縮,不知如何與人,尤其是異性相處。這樣的情形其實與幾年前盛行的日劇「電車男」所描繪的情形十分接近。而陳教授看出這一點,邀請班上的同學,一起合作完成了這本跨越世代的專書,從大學生的角度出發,描寫他們這一代人的想法,這又是另一項突破習慣領域的創新作法!這與國內大學最近經常提到的:如何建立學生核心能力的目標,不謀而合。因此,特予以推薦。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周祝瑛
代自序
感謝
感謝交通大學讓我一介退伍老兵,能在通識教育開設「習慣領域」課程,自96年9月起,至今已八個學期,幾無間斷。
98年12月,我被發現罹患慢性病中的絕症──帕金森症。在這跨越生命轉折點的兩個學期(98學年第一、第二學期),我繼續努力上課,更常常因批閱同學們的作業而又笑又哭──笑他們的純真、幽默與創意;哭他們從困頓、委屈甚或絕境中「破繭而出」的感動……。
有一天,在靜坐沉思中,突然有股聲音從心底發出:我有責任將同學們這七百餘篇的作業精華,留下紀錄來!尤其趁我右手還敲得動鍵盤的時候!
於是,99年4月,在內人的鼓勵下,我進駐烏來深山的內洞瀑布區休養,享受負離子的洗禮。7月的第一個禮拜,我邀請班上兩位自願參與編書的同學,前來共商大計。我們常在水氣直噴而來的瀑布下腦力激「辯」,也常在空谷孤燈下徹夜長「考」,一定要設計出一本可讀性高、又有意義的好書出來!果然──同學們請看!你們在作業上所「寫」的每一句精彩的文字,不就由你們自己親自在(新書的)課堂上「演」出來嘛!(請給我們鼓勵,鼓勵!)
書就要出版了!我要感謝游老師,感謝我內人,感謝通識中心的蔡、黃兩位主任,感謝「雙吳」兩位校長,感謝「雙陳」兩位夥伴,感謝每位在課堂上搶著舉手發言、搞得全班笑聲連連的同學,感謝將作業心得大方地授權出來的同學,感謝高教出版社的同仁們……。還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了!只有「謝天」吧──感謝主耶穌!我已舉辦了「告別式」,我已經是一個「新造」的人了!我要讓我第二個的生命──秒秒生光!
敬識於烏來內洞瀑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