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
韓青印象
劉麗明
一位朋友請吃飯,韓青也在座中,該飯館有一道名菜烤禽肉,居然是限量供應的(在這個物質過剩時代),於是主人省下不吃,都分給客人吃。對這份認真的熱情,韓青在分手時說:謝謝您,如果不是您請,我們就不會知道烤禽肉這麼好吃。那位朋友雖然跟韓青是初次見面,吃飯時已略略領教了她的言辭風格,便說:我不管你說的是真話還是假話……
我對韓青說,你看,這就是你留給人家的第一印象:不知真假。韓青笑,提高了聲線自辯:我是真的,我真的是這麼想的。
我也相信韓青不會故意將嘲諷的意思放進去,但是她隨口一說,永遠有這種效果。如果她順著說:謝謝您請我們吃了這麼好吃的乳鴿,那就不會有什麼歧義了,韓青卻把她的句式擰成了一個莫比斯環。我們小時候看《十萬個為什麼》,數學卷裡曾講到,將一張狹長的白紙條一面塗黑,將紙條的兩端粘住,一般人都是順著粘,粘成一個有黑白兩面的紙圈,將一隻螞蟻放在紙圈的裡面或者外面,不許它越過邊界,它就永遠只能在一面爬行(這象徵著常人意識裡黑白分明真假不會混淆的理想現實)。而著名的莫比斯環則在對接時將紙條的一端翻一個身,使黑的一面接上白的一面,這個紙圈就分不出裡面和外面了,螞蟻不必越過邊界就能自由地到達紙圈內外的任何一個地方,而這擰的動作幾乎是韓青的下意識反應。比如她作為編輯,作者感謝她精心編了稿子,想請她吃飯,這種事如果我來處理,我只會說不客氣之類,與對方在同一個介面上羅索推辭半天,她卻簡潔,半笑不笑地來一句,我給你編稿子,還要陪你吃飯,你太過分了吧?把對方的意思一擰--也是現實啊,對方自己就不往前走了。
其實當今的現實,處處可見莫比斯環,真真假假循環無端,韓青的言辭風格不過是這種現實的明鏡般的反映罷了,在她來說非常簡單,是一目了然的世故。但是多數人拘於自己的物質位置、功利目的,或傳統的意識包袱,會對有些事和有些關係產生先入為主的當真態度,影響了反應的速度與純淨,加上願望的黑白與境遇的黑白步調不一致,也會產生很多的不通、很多的悖論與困境。這些他人的悖論與困境到了韓青這個無根無歷史的人的面前,倒正好把她那物質化人生的慾望空殼填實了,給了她無數即興的方向與忙碌的內容,於是別人做不通的事情紛紛向她彙聚,經過她找到出口。
事通當然要靠人通。韓青的人際關係同樣有著視覺上的透明性與心理上的捷徑。很多真實無情的話我們說不出口,韓青緣於直觀的把握就無所謂地說了,沒有蓄意,沒有主觀意識在心裡漚過的髒,加上她使用語言的才能--她常常把人恭維得哭笑不得,也把人得罪得啞然失笑--就在這樣沒輕沒重的交往中,她的朋友數量超出了許多人的想像。
韓青這幾年做事的範圍,就人們對她能力的想像而言,已經盛開到了沒有邊際的地步,看著她有了逐年增多的社會責任,我希望這些責任能像固定帳篷的樁子一樣,使她能夠在世俗的社會裡變得安定,但是我很難猜測結果,因為無論她活得如何精彩,我對她的憐惜揮之不去--生存的莫比斯環讓人沒有歸宿感,在這循環無端的人生中,越是走得通的人加速度越瘋狂,但還是沒有盡頭。
也許,她的歸宿還在於文字。她有一些筆記,視為隱私,我看過一點點,非常喜歡,讓我想起她的聲音。她的聲音清涼有棱,聽起來有一種疏離感,沒有粘性,尤其在跟人初接觸打電話時,你覺得她的聲音向後上方弓起來,孤零零的。這樣的文字不管內容是什麼,我都不由得用心尖子捧著看。當然我也喜歡她的笑,好像她沒有微笑,一笑就是沒心沒肺地樂,聲音向前一癱,無形無狀,她有一些喜劇文字,貌似嚴肅,卻隱藏著這種笑,在這種笑聲中,我會放心一點,不管怎麼說,世界在當下還是踏實的。
2010年11月寫於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