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是怎麼飛起來的:科學家如何從化石推敲恐龍演化的祕密
- 作者:克里斯多夫.斯隆
- 原文作者:Christopher Sloan
- 譯者:邢立達,王申娜
- 出版社:大石國際文化
- 出版日期:2011-07-28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8692776
- ISBN13:9789868692770
- 裝訂:精裝 / 64頁 / 27.5 x 21.6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本書榮獲美國國家科學教師協會優秀科學書獎
蜂鳥,是世界上最小、最精緻的鳥兒。而暴龍,是有史以來最大、最兇殘的恐龍。這兩種動物竟然是親戚?這簡直不可思議,但卻千真萬確!
透過世界各地數以噸計的化石證據,以及1996年,在中國遼寧省發現的世界上第一隻全身覆蓋著毛狀衍生物的恐龍——中華龍鳥。科學家發現在最早的鳥類飛上藍天之前,鳥類的祖先——恐龍已經演化出關鍵的鳥類特徵,包括嬌小的體型、羽毛,和翅膀。這些發現也是「鳥類是恐龍真正的後裔」這一論點最有力的證據。遼寧省的這些新發現毫無疑問地證明:在白堊紀大滅絕時,恐龍中有一支系倖存了下來,而現在,我們仍然生活在恐龍世界中!
書籍重點
資深恐龍迷看過來!
鳥類就是恐龍。故事就這麼結束了嗎?不,這僅僅是開始。一種新發現的恐龍竟然身披羽毛。一種會飛的恐龍不只有一對翅膀,而是有兩對。
新的化石發現不斷出土,科學家正努力破解這些發現究竟意味著什麼。和克里斯多夫.斯隆一起去探究最新的發現,追尋科學家們的最新研究成果。
恐龍是怎麼飛起來的?
作者簡介
克里斯多夫.斯隆
古生物專家,曾任《國家地理》雜誌資深編輯,也是《怪異恐龍總動員》的作者,這是克里斯多夫為國家地理兒童所撰寫的第5本書。
譯者簡介
邢立達
科普作家,自稱「古生物學徒」。出版過約 40 本古生物科普書籍,多次在中國中央電視臺介紹古生物知識。 2011 年插畫作品並登上《國家地理》雜誌英文版。
王申娜
科普書撰稿人,科學記者。翻譯過多本古生物科普書籍。她追尋恐龍的足跡遍及中國與加拿大。
引言
對很多人而言,恐龍是種無比龐大的動物,其實這種觀點並不正確。儘管很多恐龍的確是龐然巨物,但同時也還有很多小巧的恐龍,而且這些小巧的恐龍在恐龍演化史上往往扮演了非常關鍵的角色。鳥類的起源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證。在這個事件中,捕食性恐龍中的一個分支體型愈變愈小,並慢慢演化出鳥類特徵,最終成為最早的鳥類。牠們從這個鳥類祖先蓬勃發展,成為今日枝繁葉茂的各式鳥兒。
以上這種認識,是基於世界各地真正數以噸計的化石證據而得。從這些化石中,我們可以發現無論是骨骼還是蛋殼的顯微結構,在鳥類與恐龍之間都有著很多相似之處,甚至連牠們的行為也有諸多相似點。當然,帶羽毛恐龍的發現,依然是聯繫這兩大種群之間最顯而易見的紐帶。
1996年,在中國遼寧省發現了世界上第一隻全身覆蓋著毛狀衍生物的恐龍——中華龍鳥。從那時起,在該地區逐漸發現了許許多多、各種各樣帶羽毛的恐龍,迄今報告的物種數已達十種之多。我和我的同事們非常幸運地發現並命名了其中六種,其中包括極其怪誕的鐮刀龍類——北票龍、可怕的暴龍類——帝龍、以及奇怪的馳龍類——顧氏小盜龍,這是一種四肢都長有飛羽的袖珍恐龍。
這些發現清楚地表明,在最早的鳥類飛上藍天之前,鳥類的祖先——恐龍已經演化出關鍵的鳥類特徵,包括嬌小的體型、羽毛,和翅膀。這些發現也給鳥類的確是恐龍真正的後裔這一論點提供了最為有力的證據。遼寧省的這些新發現毫無疑問地證明:在白堊紀大滅絕時,恐龍中有一支系倖存了下來,而現在,我們仍然生活在恐龍世界中!
徐星博士 中國 北京 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鳥就是恐龍
蜂鳥,是世界上最小、最精緻的鳥兒。而暴龍,是有史以來最大、最兇殘的恐龍。這兩種動物竟然是親戚?這簡直不可思議,但卻千真萬確。我們是怎麼知道的呢?畢竟,我們隨時可以看到鳥類在天空翱翔,但是對於恐龍,我們只有化石——牠們的骨骼、蛋、足跡、糞便等等被掩埋之後形成了石頭。
通過化石和其他的證據瞭解史前生物,這個過程就像解謎一樣。古生物學家(研究恐龍和其他化石的科學家)有兩項基本的工作,一是收集證據(這部分包括在沙漠裡露營,用牙科工具將骨骼化石一點點地從岩層中剔出),二是分析證據(將發現到的所有化石帶回實驗室,拆開石膏包後,一塊塊地拼接起來,再與其他古生物學家在過去發現的類似物種,以及現生動物骨骼進行比對),在這些分析的基礎上,他們會得出「假說」——也就是能夠解釋這些證據的想法。古生物學家研究恐龍和鳥的關係的過程也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