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省議會自臺灣省參議會(1946~1951)起,歷經臺灣省臨時省議會(1951~1959)、臺灣省議會(1959~1998),以迄目前之臺灣省諮議會(1998~),已走過六十餘年的歲月。這一段歷史,從初創、奠基、茁長、轉型,乃至於成熟、衰落、沈寂,在戰後臺灣政治、經濟及社會發展過程中,實具有舉足輕重的關鍵地位。概言之,1945年臺灣光復後,臺灣省參議會為臺灣最高的民意機構,而1949年中央政府遷台後,由於中國大陸淪陷,中央民代遲遲無法改選,只有臺灣省議會才能代表臺灣多數的民意,擔負起民主議會監督與制衡行政部門的角色,尤其是黨外(在野黨)勢力在此崛起,對於我國從威權統治走向民主開放的進程更是影響重大。直到1990年代召開國是會議,進行修憲工程,中央民代全面改選,進而精省作業,廢除省長及省議員選舉,臺灣省議會因而轉型為研究諮詢性質的臺灣省諮議會,完成其階段性任務。臺灣省議會的歷史見證戰後臺灣民主政治發展的重要起伏和轉折,此一歷史經驗可說彌足珍貴。
1998年精省後,臺灣政局變化極為快速,兩次政黨輪替執政,意識形態之鬥爭似無寧日,令人目不暇給,加以兩岸關係複雜緊張,在紛擾震盪的時局下,臺灣省議會過去的歷史已成過眼雲煙,逐漸為人所淡忘。但青史不容成灰,歷史更不能遺忘,所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歷史工作者實有義務和責任將這段歷程忠實紀錄下來。當然,這些年來陸續有不少探討臺灣省議會歷史的著作,但大多是以某一階段或專題為探討重點的學術論文,或屬於短篇概述性質之文字, 迄今尚無全面性與綜合性的論述,可說甚為可惜。本書希望能完整地記錄這一段珍貴的歷史,以通俗淺顯的文字,生動活潑的筆法,以增益可讀性,藉期可廣為流通。本書採繫年之方式,依臺灣省議會發展的各個階段加以敘述,以求其體系一貫,脈絡分明。
全書分成六大部分:一是臺灣省參議會時期,從1946年5月至1951年11月;二是臺灣省臨時省議會時期,共有三屆,自1951年12月至1959年6月;三是臺灣省議會前期,共有四屆,自1959年7月至1973年12月,以蔣經國先生接任行政院長後,展開推動民主改革及十大經濟建設作為分界點;四是臺灣省議會中期,共有四屆,自1973年2月至1989年12月,以召開國是會議進行憲政改革,中央民代全面改選作為分界點;五是臺灣省議會後期,共有二屆,自1989年12月至1998年12月,係以憲改通過精省條例,省議會改制為省諮議會作為分界點;六是臺灣省諮議會時期,共有四屆,自1998年12月至2010年12月為止。
本書係集體創作的成果,全書計有六大部分,由國史館、臺灣省諮議會、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相關人員分別執筆撰寫,雖然在撰寫過程中曾召開數次編輯會議,以求前後銜接與體例統一,但各執筆人之間行文語氣仍有不同,分析敘述之重點亦各有參差,為尊重個人文章之特色,並未多作調整和統一。因此,本書各篇有如單獨論文組合而成。又,本書在極短時間內匆促完成,撰寫期間承蒙臺灣省諮議會全力支持,該會同仁協助蒐集資料,藉此特申謝忱。惟文責仍由各執筆人負責,疏漏之處敬請各界方家不吝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