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1
新一代婆婆代言人
──民視消費高手節目主持人 支藝樺
記得有一次,吳娟瑜老師來節目聊到了她的婚姻故事,在訪談過程中,我不但很驚訝於吳老師本人這麼坦誠,也很佩服吳老師的勇氣。吳老師在螢光幕的形象除了專業的企管、溝通專家外,還是著名的兩性專家、親子專家,但她卻在節目中暢談了自己的婚姻曾經出現過五位「小三」,這簡直是難以想像的事──兩性專家的婚姻也不完美嗎?那麼平常吳老師談的方法真的管用嗎?
所以,當出版社拿著吳老師談婆媳關係的稿子給我時,我又再次被吳老師嚇了一跳──我心想:吳老師,您還真是想要顛覆掉所謂「專家」的定義與形象呀!不管是在演藝圈或是在其他各專業領域中,一個被號稱是「專家」的人,總會小心翼翼的保護自己的專家名聲。吳老師為什麼願意把這一切都攤開來給讀者看呢?
但只要展讀吳老師的書,也許就能夠體會出吳老師的用心──專家並不是生活在對的環境中,真正的專家是在遇見不對的狀況後,還能夠修正調整,並且在過程中有所收穫的人!吳老師就是這樣的專家!早已升格為婆婆的她, 婆媳關係也不是一開始就一百分,跟我們大家都一樣,她們婆媳間同樣有過爭吵、不愉快的時候, 可是想要有好關係,就不能只是互相抱怨,而需要有人先開始「改變」。
吳老師所分享的,就是這個改變的過程。這位「新一代婆婆」既勇敢又有智慧,所以才能夠獲得更快樂和諧的家庭關係,婆媳關係甚至媳婦與兒子的關係也更好!相信許多現代的婆媳們,都能從這位「新一代婆婆」身上,偷學到一點讓生活更快樂的技巧!
推薦序2
轉念的動能
──名作家 游乾桂
吳娟瑜與我的關係匪淺,她要出書,囑我為序,雖是明確的苦差事,情理上是義不容辭。她可是我寫作路上的恩人,如果我是千里馬,她便是伯樂了。在她當副刊主編的那個階段,慧眼獨具,撥了一通電話促成我的第一個專欄。在她看來,也許只是一件小事,但卻是我人生中的大事。這是一個很小的故事,卻看得出來吳老師是一個怎麼樣的人,愛才、惜才,並不吝嗇分享。
這些年來,她在電視、廣播與演講等等領域中多棲而行,而且很有成就。話題廣泛、演講時唱作俱佳,很受歡迎,十足的女強人。有一回,來了一通電話,說想跟我學習美好生活的想法,想撥出一些時自己靜一靜,不要太忙。當我接到這一本書的書稿時,我終於明白,靜一靜的道理了,原來是「待產」去了──生出一本意寓深遠的書。這個主題是台灣忽略,非常需要的婆媳關係。
很多人不喜歡別人知道自己家的醜事,向外揚多不好呀!我們習慣隱惡揚善,專家尤其如是,被說成常常騙人家!彷彿專家的孩子非狀元不可,自己則是超人,媳婦要有三頭六臂。事實上,我們也是人,七情六慾、喜怒哀樂不可免,而且人本來就是最麻煩的動物,兩個人加在一起就是怪物了。
專家的最大麻煩是,用專業的視野看人,全把人放大了,包括能力與缺點。活在專家的家,理論上是辛苦的,而且我也的確從吳老師的文稿中窺見了媳婦難為。還好她是個懂得反思的人,善用自己的成熟與智慧,加上同理心,站在對方的立場設想,一次再一次的化解難題,使她們成了一對無話不談的婆媳。其間的微妙,真是值得一書。
吳老師在書中絕非專家,而是一個溫柔女人,好媽媽、好婆婆、好奶奶,甚或還是小人物,樂於傾聽他人意見的人,戒除他所謂的專家婆婆的壞習慣。在文字的舉棋擺譜中,顯露珠璣與機鋒,換取轉危為安的妙方。
吳老師的媳婦更像她的老師,或者開示的貴人,提著當頭棒喝來著的。而且居然使得一向妙語如珠的她常陷入沉思,還得了妙計,解救自己汲汲可危的婚姻,並且教會她如何據理力爭。
領著好人卡、善解人意的專家有如唐太宗,如果少了魏徵,大約也成不了一代明君,吳老師可能要把這本書的稿費分三成給媳婦!
這些年來,雖說忙著,我依舊保持每天閱讀二小時以上的習慣,有些書艱澀難讀,勉力讀完,很少在笑意中讀畢的。吳老師的這本書的初稿,雖未有美編加持,我仍得趣味,盎然讀完,第一時間出手寫序。很衝動想告訴讀者,非買不可,它是婆媳問題的美好潤滑劑,這本書有能耐讓這對天敵成為美好的伙伴,一起逛街、一起喝下午茶、一起聊心事,還可一起罵各自的老公。
游乾桂寫於閒閒居
作者序
一位迷途知返的婆婆
「Arthur 還好嗎?」
由於多年來我常到海外巡迴演說,所以往往在空檔時間打個電話回台北,通常是打到小兒子的手機。
那天是星期日,Arthur一家人外出遊玩,可能是Arthur正在開車,所以,手機由媳婦接到。
媳婦聽到我的聲音,並沒有特別興奮或開心的語調,她淡淡地回答:「可以啦!」
我驚覺到自己怎麼只問候兒子,立刻補上一句:「小朋友好嗎?大家都好嗎?」
媳婦很平靜地說:「沒事!」
我掛下電話後,立刻後悔打了這通電話,原因有三:
一、兒子一家人在假日開開心心出去玩,我為什麼要打電話囉囉嗦嗦?
二、我劈頭第一句話只問:「Arthur還好嗎?」那其他人在我心目中又佔了多少份量?我豈不是不打自招,自個兒露餡?
三、我向媳婦只問兒子好不好,難不成人在海外,還擔心兒子被媳婦欺負嗎?
果不其然,當天傍晚時刻,Arthur打國際電話給我:「媽,妳不要再打電話來,我很好!」
「好,知道了!」我爽快地答應了。
回台灣後,媳婦曾問我:「為什麼要老遠打電話回來?」
我說:「人在海外,有時候會想念家人,有時候聽聽聲音也好。」
媳婦聽了,不再多言。
當時我沒告訴她真相──我是因為對兒子有掛心,才會如此這般……。不過,我倒是真的逐步戒掉一通電話就是想找到兒子的壞習慣。
找老婆,不找老媽?
又有一回,Arthur剛下班,已經晚上八點多,他打電話回家,我先接到電話:「嗨!兒子,有什麼事呀?」他口氣頗急地回應:「我要找我老婆!」
這時,我立刻請媳婦來接電話。
這種事在一般家庭是再平常也不過的事了,可是為什麼我的心窩裡卻跳出了一句OS:「不找老媽了?」
這種感覺很微妙,一方面高興他們夫妻互相關心,好好相處,這不是天底下父母最期待、最高興的事嗎?為什麼我還要如此嘟噥呢?
一方面我問自己:「妳到底要把兒子照顧到幾歲?媳婦接手,這一切不就皆大歡喜嗎?」
我自知從小和爸爸關係太黏膩了,其他三個弟弟、一個妹妹都沒有這種感覺,我卻長期享受那種「情感依附」的關係,結果,當我成為兩個兒子的媽媽時,不知不覺又用了這種過度關心、過度介入的方式和他們互動。
大兒子Bridge在三十歲出頭時,大概已經感受到慈母的愛心太沈重了,早早搬離外住;小兒子Arthur則因為結婚生子,包袱頗重,一時走不開,因而還需忍受我的噓寒問暖,忍受夾在夫妻之間──還有老媽的時時關注。
老公的至理名言
「妳不可以再出面解決他的問題了,他的人生要他自己扛。」有一天,老公看到我又想出面協調Arthur夫妻之間的事,他立刻出言制止,當時我還覺得老公太不近人情,家人的事怎麼可以不互相關心、儘速解決呢?
看到我陷入兒媳之間的關係,老公又開口了,他說:「通往兒子的路,是經由媳婦這一關最快速也最有效。」
這兩句話我咀嚼了好多天才終於慢慢消化了。
我聽懂也想通了,除了戒掉隨時打電話關心兒子的習慣,也要戒掉一見面就問:「怎麼啦?」更不可以問:「你老婆對你好吧?」這類的話。
我的過度關心、過度涉入,只會阻礙兒子的成長,也會延遲他們夫妻共創幸福的速度。
只有當我放手了,就是默默關心,默默祝福,家庭的人際結構才能夠重整,我這個「婆婆」的角色才不會掉入傳統的模式──掌權掌勢,弄得全家雞犬不寧。
感謝媳婦的出現
說到這裡,要感謝媳婦加入這個家庭的行列,也謝謝她包容一個喜歡寫作、喜歡演說,又常上媒體的婆婆,因為我常把一些家務事搬到公眾面前,這對她而言是不公平的,然而她看到自己的婆婆興致勃勃要出新書,又以她為話題,她還是選擇「默默接受了」。
接下來要感謝老公、兒子們,把他們寫進書裡,我有一個說服自己的理由
──如果我們家人共同成長的故事能夠感動別人的家庭,找到改善關係的步驟,找到更臻幸福的竅領,這不是功德圓滿的事嗎?
在此也要感謝三采文化的同仁們,謝謝各位不但讓我美夢成真地出版新書,還成為「新一代婆婆的代言人」。想到幾年前,我還隱匿自己是婆婆的身份,就怕人家發現我有媳婦,如今,我不但坦然,還引以為榮,因為注重成長的我,就是喜歡看到自己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各位讀者,當您手棒這本書時,我當然非常感謝您的加入,因為新時代的來臨,婆媳關係已然來到另一番境界,再也不是婆婆一個眼神、一句話就可以把媳婦吃死死的年頭。所以,究竟做婆婆如何重新找對定位,究竟媳婦如何理直氣「和」活出自己,還有為人公公、丈夫、大姑、小姑、叔伯……等關鍵人物,如何把家庭關係調和、調勻,大家都可以來書中一起尋找成長的契機,和幸福的密碼。
感謝您、祝福您哦!
吳娟瑜
2011.6.16於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