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B-到A+的猶太教養智慧
- 作者:溫蒂.莫傑爾
- 原文作者:Wendy Mogel
- 譯者:陳至芸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2011-04-03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1207007
- ISBN13:9789861207001
- 裝訂:平裝 / 304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暢銷親子作家最新力作
美國亞馬遜親子教養書No.1
還只看成績單?小心教出弱智貴族!
真正的A+孩子──
能樂觀面對挫折,有高EQ
不任意霸凌同學,有道德感
犯錯能勇於承擔,有責任感
能自行解決問題,獨當一面
要孩子擁有一等一的未來,
你要做的,是從家庭教育引導他學習獨立!
猶太家庭相信,孩子是上帝借給父母的,我們不過是管事罷了。
面對成長中的孩子,臨床心理學家溫蒂.莫傑爾透過風趣溫暖的筆觸,結合過來人的親身經歷、專業的心理分析與猶太教誨,提醒父母,別把自己的遺憾投射在孩子身上,太過看重成績,或強求他們做超出能力範圍的事。
只要視子女青春期裡那些令人挫敗、擔憂的事為「福分」,用不著嚴格管教、過度干涉、焦慮,運用本書各種冷靜有效的應對方法,適時引導孩子學會在未來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能讓他們成為負責、有道德感、充滿自信的年輕人!
書中教導父母如何在適當時機拉孩子一把,何時該放手給他們自我成長的空間:
適性發展──引導孩子找到自己要的,鼓勵他將天分發揮到最大
自然陪伴──用愛陪孩子成長,不事事插手,他的未來由他自己決定
生活教育──讓孩子一同分擔日常大小事,培養未來的生活自理能力
本書特色
專業而具體
1. 有別於一般父母教養書,作者以心理分析專業為基礎,援引個案或相關例子,為父母檢視孩子以及父母自身的心理狀態,內容紮實。每個不同個案的分享也使書更有趣。
2. 具體分析什麼樣的用詞易引起青少年反感,溫和地指導父母當遇到青少年甩門、弄丟東西時,可以怎麼和孩子相處與適時管教他們。讓父母重新檢視自己面對孩子的行為時的心理反應,以及應該怎麼和孩子溝通
作者簡介
溫蒂.莫傑爾(Wendy Mogel)
臨床心理學家,教育工作者兼兩個女兒的母親,也是全美知名的親職教育專家,現定居洛杉磯。著有《紐約時報》排行榜暢銷書《孩子需要的9種福分──古老猶太教的教養智慧》(The Blessing of a Skinned Knee: Using Jewish Teachings to Raise Self-Reliant Children)。自前作出版後,由於親身體會父母面對青春期子女的苦惱與擔憂,以自身經歷結合多年諮商實務與猶太教義,為束手無策的父母解決青少年教養問題。
譯者簡介
陳至芸
青少年時期隨父母移居阿根廷,後返台就讀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系。現為自由譯者與西班牙文口譯。愛好自由、喜愛運動、熱愛海邊。
譯有:《消費心理學》(合譯)、《紐約時報嚴選100張值得珍藏的歌劇專輯》(合譯)、《其實你可以生氣》、《沙娜拉創世紀:辛特拉精靈》等書。
E-mail: [email protected]
專文推薦 讓子彈飛一下──一本讓家長豁然開朗的書 李偉文
專文推薦 創造青春期的教養福分 秦夢群
專文推薦 逐一破解青少年的問題,給爸媽帶來信心 陳安儀
專文推薦 對青春期孩子傷痛欲絕的父母,您有福了! 彭菊仙
專文推薦 多一份了解,多一份愛的交流 番紅花
專文推薦 如果教養需要一種信仰 黃文弘
作者的話
CH1能教養青少年的父母有福了
CH2孩子舉止怪異的父母有福了,因為你能接納他們的獨特光采
CH3孩子態度差勁的父母有福了,因為你能學會如何對他們寬容
CH4孩子只考B-的父母有福了,因為你能明白作業、家事和打工的真正意義
CH5孩子弄丟毛衣的父母有福了,因為你能讓他們控制物慾和惜物
CH6教孩子解決問題的父母有福了,因為你能讓他們從判斷錯誤與壓力中學習
CH7孩子熬夜的父母有福了,因為你能讓他們懂得空出時間來休憩、玩樂
CH8孩子闖禍的父母有福了,因為你能讓他們體驗真實生活的道德實驗室
CH9孩子宿醉的父母有福了,因為你能讓他們正確看待性關係、飲酒和嗑藥
CH10鼓起勇氣,放手吧
致謝辭
推薦序1
讓子彈飛一下──一本讓家長豁然開朗的書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許多家長充滿了困惑與挫折:「這是我的孩子嗎?不久之前那個又甜美又貼心的小寶貝到那裡去了呢?」
家長們以為孩子被朋友們帶壞了,或者以為自己在那個環節做錯了什麼事,或者是否在不經意中某些狀況被自己疏忽掉了?
其實我相信很多時候,青少年的叛逆最主要是在反抗自己,憤怒於他們自身的徬徨與不知所措,甚至我也相信這個時代的青少年比以前的青少年壓力還來得巨大許多,因為這一代的孩子在生理上來得成熟,但是以前十六、七歲早已進入社會承擔責任,但是現今身體已長大的孩子卻必須跟小小孩一樣接受父母保護,甚至乖乖聽話學習,好應付這個變化愈來愈快,又愈來愈複雜的社會,所以青少年的苦悶與壓力,家長應該要設身處地感受一下。
看了這本《從B-到A+的猶太教養智慧》,相信可以讓整天為這個與全家做對的「外星人」擔憂到睡不著覺的家長鬆一口氣,因為作者溫蒂.莫傑爾是個從事家庭諮商已三十年之久的專家,也同時是個家有青少年的媽媽,在專業理論與親身體驗之中,用非常生動的筆觸與具體實用的例子,提供了許多與似乎不再熟悉的青少年相處的祕笈,以及如何與叛逆中的青少年溝通的教戰手冊。
我很認同作者強調的「別反應得太快」,家長要在家庭生活之外培養自己的嗜好,興趣,舒解自己的焦慮,甚至用幽默的心情來看待青少年孩子的搞怪與離譜的行徑。
因為我在許許多多朋友身上看到,當年他們為了孩子煩惱得白了頭髮,整天長呼短嘆的,可是過了那幾年,孩子還是順利長成上進有禮的青年。
當然,別反應得太快,不是完全視而不見,分寸的拿捏,管或不管視許多狀況與條件而定,是藝術而非不變的規則,但是其間也有許多專家的研究與過來人的經驗值得我們參考,讓我們在猶豫徬徨時,有個可以觀照的方向,這本書的確是非常好看又實用的指引。
當孩子的挑釁行為像一顆子彈朝你射過來時,記得,請不要忙著反擊,就讓子彈飛一下吧!
李偉文
(本文作者為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推薦序2
創造青春期的教養福分
家有孩子的人都知道,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青春期的教養問題最讓家長感到憂慮及擔心。青春期是孩子由兒童期發展至成年期之過渡階段,因此必須面對生理與心理的劇烈變化,青少年心理學家霍爾(Stanley G. Hall)特別將此時期稱為「狂飆期」(storm and stress period)。顧名思義,可知此時期的青少年,表現在外的是如風暴般強烈而不穩定的情緒波動。對許多家長而言,當孩子進入青春期,親子關係即面臨驚濤駭浪而衝突不斷。最常見的驚恐往往是「曾幾何時,我家可愛的孩子不見了」。
本書作者溫蒂.莫傑爾為臨床心理學家,以自身多年的諮商經驗及本身教養女兒的經歷,告訴父母別太擔心孩子看似「難搞」的行為,並以猶太教義鼓勵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在面臨孩子青春期時難以承受的轉變,其實正是教養孩子的必要之苦。
本書的另一特點乃在以猶太民族的傳統,教導如何教養狂飆期的子女。猶太人歷經千年苦難,流離失所並遭受迫害,但其因宗教與家族之緊密結合,始終未被外族打倒。在美國讀書期間,身邊猶太同學展現之待人之道,隱約顯示出一份過人的成熟。與台灣家庭一樣,猶太人父母關切子女之行為更甚於一般美國家庭。他們如何在講究民主的西方社會中,發展出一條教養的康莊大道,值得我們加以關注。
在書中,作者列舉出青春期常見且讓家長束手無策的狀況,如奇特的興趣、態度差勁、面臨錯誤及壓力、物質主義、違規的行為等。但令人驚訝的,作者卻將這些一般父母憂心忡忡的事視為「福分」。因其認為孩子正常的叛逆行為,其實正是他們邁向心理成熟發展的過渡期。只要家長能適性引導子女成長,絆腳石也能轉變為踏腳石。
對於教養青少年的建議,本書作者最後提出請家長「鼓起勇氣,放手吧」。此並非鼓勵使用撒手不管的放任管教態度,而是提醒父母不要過猶不及。在孩子成長的旅途中,他們看似在繞遠路,但也是唯一能到達目的地的方式。因此家長不要堅持提供捷徑給孩子,要知道,成長沒有捷徑。父母需要做的,乃是尊重並支持這趟探索的旅程,只要適時給予指導即可。孩子也許跌跌撞撞,家長在心痛之餘,也必須瞭解此乃子女獨立人生的必經之路。歲月如白駒過隙,惟有親自體認成長痛苦與奮鬥的孩子,才能回首感謝家長的養育苦心。為人父母者實應多加深思。
秦夢群
(本文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推薦序3
逐一破解青少年的問題,給爸媽帶來信心
回顧我自己的青春期,實在不僅只用「風暴」一詞來形容。
我媽常說,我小時候是一個安靜的天使,貼心、乖巧,從不惹事。但是,自從進入青春期之後,我和父母的關係簡直就像一場災難:我的功課一落千丈,小時候五科一百的模範生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數學十分、英文二十分的倒數成績。安靜內向的我消失了,改頭換面而來的我舉止、態度差勁,對父母刻薄、粗魯、蔑視、仇恨,每當他們教訓我的時候,我便伶牙俐齒的以激怒他們為樂。我熬夜、生活不正常;學會抽煙、喝酒、交亂七八糟的男朋友……讓我媽日夜以淚洗面,煩惱得夜不安枕。
如今風水輪流轉,我女兒也將步入青春期。每當我回想起我自己當年與母親的關係,就彷彿一場惡夢,要從頭再做一次,只是苦主換人──這回,惴惴不安的人換成了我。尤其是當女兒逐漸開始顯現青春期的「症頭」:頂嘴、粗魯、態度差勁……我真的是誠惶誠恐、不知所措地等待著報應即將來到……
因此,拿到這本書,就像是即將步入死期的人拿到了解藥!猶太心理學家溫蒂用非常實際而有效的方法,一項一項將青少年的問題逐一破解,並且以「有福的父母」來給做爸媽的帶來信心。例如:「孩子舉止怪異的父母有福了!」、「孩子態度差勁的父母有福了」、「孩子只考B-的父母有福了」、「孩子熬夜的父母有福了」、「孩子闖禍的父母有福了」……這裡面提到的青少年問題包羅萬象,包括藥物、性、宿醉、奇裝異服、穿環打洞……都提出了父母可以應對的方式和適當的解決辦法。
不用說,拿到書稿我第一個看的就是孩子態度「粗魯、不遜」的那一章,讀完之後,我才恍然大悟,原來青少年的腦袋還有一部分尚未發育完全,他們雖然外表像個大人,但事實上體貼、同理、記憶、邏輯的部分,並無法像成人一樣。而作者身為一個心理學家,除了自身的專業,還有無數諮商的經驗與技巧,因此除了解說「為什麼」之外,她更仔細地教導父母如何辨別哪些行為是青少年的必經路程,父母必須「忽略」、「視而不見」,而哪些事則必須提出糾正。
至於要怎麼糾正態度不好、叛逆的青少年?作者也舉出非常多實用的例子,比方如何列出「粗魯清單」,制定每個家庭不同的禮儀守則;如何以準確的言行對付孩子賴床、遲到?如何看待孩子的功課低落?以及如何鼓勵孩子在衝撞之後,找到自己處理問題的方法。
這是一本非常實用的青少年教養書,也可以說是一本放諸世界皆準的工具書。無論是家有青少年、或家有即將進入青春期孩子的父母,都應該預先閱讀,先做準備。在此推薦給大家。
陳安儀
(本文作者為人氣親子部落客、媽媽play親子聚會創辦人)
推薦序4
對青春期孩子傷痛欲絕的父母,您有福了!
我覺得自己非常幸運,能夠在孩子快要進入青春期前讀到此書,因為截至目前為止,我鮮少在路上看到讓我賞心悅目的青少年。特別是男孩,當他們勾肩搭背、穿著垮褲、頂著不明髮色又遮住視線的怪頭,言語無味地迎面而過時,我總是不屑一顧,卻不免想著,我家三隻小豬,長大就這付德性啊?不!我絕不相信!
當我看到鄰家往日彬彬有禮的男孩,一上了國中竟然常常怒氣沖沖、摔門而入時,我揣想,我家的三隻現在就已桀驁難馴,將來我們家不就天天都像世界大戰?不!我絕不能接受!
更有甚者,每當聽到友人教訓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最後演變成兒子罵老子,而且理直又氣壯、分貝加三倍之時,我真的害怕,非常害怕,因為像這樣爆炸威力無窮的炸彈,我家可是有三枚啊!不!我不要!我真的會崩潰啊!
孩子到了青春期,就是宣告親子美好關係的終止?孩子總是忘恩負義、行為膚淺,給我們當頭棒喝,要我們認命:生養孩子不過是白忙一場的惡夢?
當看到溫蒂.莫傑爾以嶄新的觀點解讀青少年的粗暴狂亂時,我像是突然戴上一副特製的透視眼鏡,超乎想像地穿透了青少年的深層心靈,看到我所想不到的,思考我所不知道的。
作者雖以宗教智慧做理論基礎,但是只要掌握此理,任何一位深深苦惱著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必定會豁然開朗。她把猶太人離開埃及,前往應許之地的漫長路途,比喻為猶太人民的「青春期」。雖然上帝知道有一條捷徑可以直接穿越沙漠,祂卻刻意讓摩西花費四十年時光帶領人民繞行遠路,一路上人民叫囂抱怨、紊亂脫序,摩西卻秉持冷靜與智慧,終於帶領大家安抵目的。「猶太人民的青春期得夠長、得受夠磨難,才能真正生出得來不易的智慧,最終也才能真正長大。」
以此延伸對教育青少年的思考,同樣是「不可抄近路」,教養青少年難若登天,各種痛苦卻都是必要之苦。作者特別提到,孩子種種叛逆的行為,並非針對我們而來,行徑怪異、奇裝異服,意味著他們獨特的性格逐漸浮現,而是源自於他們開始準備離開父母的意念。因此,孩子會以過度違抗父母、刻意拒絕父母,以完完全全感受自我意識;犯下愚蠢的錯誤,以便深深感受是非對錯。我們不給青少年夠多的時間發牢騷、打轉,甚至犯錯,那麼他們就如同猶太人到達不了最後的應許之地。
這個古老故事正提醒我們,以正面、慈愛的眼光看待青春期兒女穿越崎嶇難行之路的種種反應與轉變,寬容看待他們意欲衝破一切、展露自我的強烈本能,如同長途跋涉中,摩西始終冷靜面對群眾的一切混亂一般,我們也得練習「縮減自己的力量,得收回,得吸氣」,當他們處在無傷大雅的危機、錯誤、心碎、被拒絕時刻,我們避免捲入過深,保持適度的關心與適度的置身事外。
溫蒂.莫傑爾還供給我們很多實用的管教方法,比如:依據孩子的身心發展狀態,列舉一份「行徑過當的言行清單」,規範關於禮貌、應對、電腦使用規則、穿著、社交、夜歸等問題,要求孩子遵守清單並確實執行後果,才能避免孩子予取予求,並且避免自責。我們要學習對孩子的攻擊視而不見,而將焦點放在是否違背「言行清單」之上,一切都得「照規矩來」,否則很可能在這個風暴時期,讓家庭轉變成固定的叫囂溝通模式。
對於青春期孩子情緒波動很大的苦惱,作者提出的「有益的受苦」,這真是父母的一大福音:「他們感到無聊、孤單、失望、挫敗、鬱鬱寡歡,都是有益的,因為他們必須在獨立以前,熟悉情緒波動的模式,而懂得去釐清與解決自己的問題。」看完這段話,我真是深感寬心,實在不需要對孩子的心緒起伏過度焦慮,因為我必須告訴孩子,生活裡就是容許正常的起起落落啊!
對於性、網路、酒精、藥物等難以啟齒的問題,溫蒂.莫傑爾更風趣而務實提供父母們妙招,如何堅守孩子們看來古板的正義,而讓孩子擺脫成癮、不被輕浮的性觀念所扭曲?這裡,一定要見識作者所提的「惡之衝動」理論,如此,孩子在這段人生風暴中,將能把狂放粗暴導正而為朝氣蓬勃的力量!
彭菊仙
(本文作者為 Chu-Chu 媽咪、親子教養作家)
推薦序5
多一份了解,多一份愛的交流
懷抱著新生嬰兒,親自把乳頭放入他嘴裡任他吸潤時,天地靜好。初為人母以為嬰兒永遠甜美,等到過了幾年以後,嬰兒長為一頭精力充沛、敏捷活潑、四處闖禍、好奇好動的小獸,我才開始體會這新生命,可是會在歲月的遞嬗裡,不斷丟出成長的挑戰給我。而我將一路在孩子的心智演變下,領受他們的小小心靈大衝撞。啊,誰沒有成長路哪。
青春期的孩子更是難以捉摸,據說他們有時候寧靜如天邊的晚霞,而有時,那寧靜只是山雨欲來風滿樓,稍一不察,孩子就轉化為一陣呼嘯而來的暴風雨了。這本《從B-到A+的猶太教養智慧》,便幫助我預習了解那青春期的孩子,需要父母所給予怎樣的自由與關愛,多一份了解,多一份愛的交流。
猶太教義於我們東方是頗陌生的,溫蒂.莫傑爾在這本書裡提出一些啟示和觀點,讓我感到值得深思。例如她提到青少年去打工,一份薪資微薄、但腳踏實地的工作,其意義可能比海外志工來的更大,給薪工作的實際價值和靈性價值在哪裡?世界的責任在哪裡?當青春期孩子的物質慾望高漲,我們該如何面對與引導?在他們青春生命的當口,這本書確實誠摯的給予很多父母親一個足供參考的清楚方向。
我的老大 Milla 也即將邁向青春期了,我們全家都很興奮地期待這條成長路,每個階段帶來不同的教養風景,未來或許難免會有風風雨雨,但出於愛、理性、尊重、和父母堅定的信心,我相信我們可以「可愛」地度過,把成長視為一份祝福,就像溫蒂在這本書裡說的,日常工作宛如一份禮物啊!
番紅花
(本文作者為親子教養作家)
推薦序6
如果教養需要一種信仰
二○一一初春,美國耶魯大學華裔教授蔡美兒出書,記述她對兩個女兒的嚴厲管教及其「卓越成果」。由於在媒體上高調宣揚,這位「虎媽」(Tiger mother)意外掀起美國各界對教養方式的爭論,兩造激辯中式高壓管教和重視孩子尊嚴的西方教育孰優。這當然沒有標準答案,有趣的是蔡教授提到當小女兒反叛管教,即使強悍如她也只得調整做法,以挽回幾近冰封的母女關係。
不管家教鬆緊,也不論是品學兼優的模範生、火爆衝動的校園老大、內向安靜的乖寶寶,還是明星學校裡最頂尖的資優生,青春期一到都像定時器般「發作」躁動情緒及詭譎行徑。其實,「叛逆」是尋覓自我的一段歷程,它的樣貌可以是叼著菸打撞球、拒絕聯考,也可能激戰網路遊戲、流連夜店,甚至嗑藥、援交。這些青春期的「衝撞」猶如蛹蛻,不僅孩子掙扎其中,在旁守候的父母也備受煎熬。昆蟲學家提醒我們,如因心疼蛻變之苦而幫忙破蛹,反將剝奪翅膀在擠壓過程中強化的機會,不利競爭生存。若干臨床案例雖然順服地度過青春期,卻在他們成家立業後出現遞延的反彈,不斷「叛逆」自己的健康、婚姻、工作或人際關係,甚而波及自己和下一代的親子互動。
然而,面對不斷出包、挑釁的孩子,說來輕鬆的「放手」、「尊重」卻變成充滿掙扎的功課。每每和父母們談到他們叛逆的孩子,總要提醒「完美父母」對成長的窒息效應,以減輕他們在自責裡發酵的無力感和怒氣。不過門診∕會談畢竟時間有限,一直在尋覓可以推薦給家長們的好書,陪伴他們釋放壓力、重建與青春期子女的良性互動。
本書作者是知名的心理學者及親職作家,她以自身經驗重新檢視教養邏輯,發展出更貼近「家庭成長」的方法。書中分章討論美國青少年的各種疑難雜症,這些與本地家庭面臨的困境並無二致。作者捨棄艱澀拗口的心理術語,大量採用日常對話來重現生活場景,讀來頗具臨場感;在輕鬆詼諧的字裡行間,作者更不著痕跡地融入心理學的核心概念。她還特別引用古老智慧,以傳統的猶太教義來安撫千瘡百孔的家長。我建議不熟悉猶太教義的讀者,可以用自己的文化和宗教來解讀這部分的內容。記得有一位母親告訴我,她某天從掙扎的親子關係中頓悟佛法,不再擔心自己的不完美。幾個月後,她的家庭互動獲得改善,孩子和「不完美媽媽」反而更顯親近。
耶魯教授媽媽的中式管教衝擊了美國社會。期待這本來自不同文化的著作,也能為台灣的教養討論激盪出更多可能性。誠摯推薦這本書,相信大家會和我一樣獲益良多。
黃文弘
(本文作者為耕莘醫院永和分院、昱捷診所精神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