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是歷來不曾斷絕過的文學主題,不同時空背景之下作家所描繪出來的母親形象亦有差異。從文學史的角度綜觀,台灣戰後歷經數度多元思潮的衝擊與文藝流派的遞嬗,文學中的母親角色亦隨之變動且因而有不同的闡釋空間。本書研討的時空範圍從五○到九○年代,分別以「沉默與犧牲」、「介於慈與惡之間」、「情慾.毀滅.流離」、「瘋癲,或者逃亡」為題,探究從琦君到蘇偉貞等十二位女作家的母親書寫。論述過程以文本的細讀剖析與深度詮釋為首要,並配合不同階段台灣的政經背景、社會脈絡、文史思潮,以及女性主義各個流派的母職理論,加以互證詮解。
本書特色
◎從文學史的角度探討並分析「母親」的各種形象
◎分析從琦君到蘇偉貞等十二位女作家的「母親」書寫。
作者簡介
陳靜宜
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博士。曾任台北大學、東華大學兼任講師,目前就職於台北商業技術學院。曾獲中興湖文學獎、東華文學獎。著有短篇小說〈夢旅〉、〈半生佛〉,散文〈雨夜,她從黑暗泅泳而來〉,現代詩〈陌路〉,單篇論文〈走進荒野,詩的繁花盛景──當代台灣女詩人的性別意識和語言實踐〉、〈中國古典夢文學的追尋意識〉、〈囚與逃──張愛玲《傳奇》的迴旋敘事學〉、〈現代主義女作家的母親書寫──以歐陽子、陳若曦、李昂的小說為例〉等,學術著作《張愛玲長篇小說的女性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