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唐淑華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陳柏霖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候選人

孟恬薪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生

林妙真

  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張佩芬

  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副教授

蔡錫錚

  國立中央大學機械工程系助理教授

黃乃熒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王錦雀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副教授

許殷宏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

黃新民

  宜蘭縣成功國民小學教師

柴成瑋

  基隆市安樂國小教務主任

黃嘉莉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副教授

陳貴生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博士生

賴宛靖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系博士生

黃能堂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教授

Tzu-Bin Lin

  Assistant Professor, Policy and Leadership Studies Academic Group, Nation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Singapore

 

目錄

楊理事長序  III
1.「全球化時代之關鍵能力與教育革新」:緒論(唐淑華)  1
2. 全球化時代大學生關鍵能力與高等教育制度革新之研究(陳柏霖、孟恬薪)  11
3. 全球化時代學生關鍵能力培養與教師教學精進之研究:工學院教師之觀點(林妙真、張佩芬、蔡錫錚)  37
4. 我國中小學「國際教育」指標建構之探索(黃乃熒、王錦雀)  63
5. 學生能力觀之探究──以一所勞動階級學區的國民中學為例(許殷宏)  89
6. 培養反思的關鍵能力──以國小六年級社會《消費與生活》單元為例(黃新民)  121
7. 以批判思考建構全球在地化的品德教育課程(柴成瑋)  145
8. 時代趨勢下教師素質標準中知識與能力之研究(黃嘉莉)  169
9. 從教師專業能力探討教師資格檢定考試之適切性(陳貴生、賴宛靖、黃能堂)  193
10.Defining teacher competencies in the 21st century: a study ofthe TE 21 Report in Singapore(Tzu-Bin Lin)  229
 

推薦序

  教育工作者為了探究學習者的學習能力與學習後的成果,在二十世紀有許多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努力。1905法國學者比奈(Alfred Binet)和賽蒙(Thaodore Simon)開始研發智力測驗量表,並以智力商數(IQ)來表達。這套測驗廣為使用,但近年來已被認為有許多偏差,而產生各種修正的理論。嘉德納(Howard Gardner)提出多元智慧(multi-intelligence)的理念,認為不能只用一個總分來表示人們的智力。此一理論也不斷在修正,朝著更大範圍的能力概念發展。他在2006年又提出《決勝未來的五種能力》,包括「修練心智」(disciplined mind)、「統合心智」(synthesizing mind)、「創造心智」(creating mind)、「尊重心智」(respectful mind)和「倫理心智」(ethical mind),想要用更周延的方式來涵蓋各方面的能力。另一個修改方向是高曼(Daniel Goldman)的《情緒智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一書於1995年出版,剛好比智力測驗的研發慢了90年,高曼在2006年又有《社會智商》(Social Intelligence)一書的出現。上述的這些努力可說都還沒有達到另人滿意的程度,以致於新的理論應該還會不斷地出現。

  在教學上,Bloom等人在1956年提出「行為目標」(behavioral objectives)的概念,將教育目標分為三大領域:認知領域、動作技能領域以及情意領域。此一分類在台灣的師資培育機構也曾經廣為使用,但是,將學生的學習成果以外顯行為做為主要的衡量依據仍是太狹隘;另一方面,要把這三個領域的學習成果從簡單到高深加以分類也碰到困難,以致逐漸沒落。而「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and Cooperation Development, OECD)在「國際學生評量計畫」 (the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有關的研究中,於1997年進行「能力界定與選擇計畫」(DeSeCo, 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Competencies Project),以找出「關鍵能力」(key competencies),其結構分成三部分,即「個人能力」、「機構所需的能力」和「將個人能力應用到集體目標的能力」。這可以說是有關這方面研究另一回合的努力。這次年會的主題「全球化時代之關鍵能力與教育革新」也就是圍繞著此一概念來探討,且其範圍不只限於學生的學習成果,還包括了教師所應具備的關鍵能力。台灣的學生從2006年起開始參與PISA的測驗,且成績還算前段班,預料這方面的研究將對當前各國的教育學術與實際的教育活動有深遠的影響,因此將本書定名為《全球化時代的課程與教學革新》。

  按照研討會的慣例是於會後作者修改過再將文章集結成書,但是本學會往年的慣例是開會時就要拿到書。而為了牽就後者,特別就研討會中較為聚焦在「關鍵能力」的文章,先選出十篇進行審查,由作者修改後再收錄於本書。在此要特別感謝各篇作者的辛勞,以及本會編輯人員的配合。學富出版社願意再次(第四年)出版本會年刊,獎掖學術之功不可沒,特此致意!

中國教育學會理事長 楊深坑 謹識
2010.11

  在教學上,Bloom等人在1956年提出「行為目標」的概念,將教育目標分為三大領域:認知領域、動作技能領域以及情意領域。此一分類在台灣的師資培育機構也曾經廣為使用,但是,將學生的學習成果以外顯行為做為主要的衡量依據仍是太狹隘;另一方面,要把這三個領域的學習成果從簡單到高深加以分類也碰到困難,以致逐漸沒落。而「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

  在「國際學生評量計畫」(PISA)有關的研究中,於1997年進行「能力界定與選擇計畫」(DeSeCo),以找出「關鍵能力」,其結構分成三部分,即「個人能力」、「機構所需的能力」和「將個人能力應用到集體目標的能力」。這可以說是有關這方面研究另一回合的努力。這次年會的主題「全球化時代之關鍵能力與教育革新」也就是圍繞著此一概念來探討,且其範圍不只限於學生的學習成果,還包括了教師所應具備的關鍵能力。台灣的學生從2006年起開始參與PISA的測驗,且成績還算前段班,預料這方面的研究將對當前各國的教育學術與實際的教育活動有深遠的影響,因此將本書定名為《全球化時代的課程與教學革新》。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5
    $361
  2. 新書
    95
    $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