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股票投資雖然不是生死大事,但它已逐漸成為全民運動之一,操作得宜將迅速增加你的財富,使你全家生活在快樂富足之中;操作不當則將使你的辛苦積蓄瞬間化為烏有,輕者全家陷入愁雲慘霧,重者可能鬧出人命。因此股票投資一事豈可不謹慎,豈能不付出時間去了解。本書敘述雖以美國股市為對象,但書中介紹的分析法卻放之四海而皆準,可以應用在不同地區及不同證券交易所的上市股票分析。例如台灣地區的投資人可循以下網址及程序:
★www.funddear.com.tw
★Funddear.com∕公開資訊觀測站∕中文∕財務報表(並鍵入公司代號及選擇年度與季別)∕點擊各分類報表之一
找到損益表及資產負債表後,就可應用本書的程序進行分析,但美中不足的是,台灣的市場及公司資訊可能不及美國資訊完整(例如以上網站並無提供現金流量表),若台灣的其他財務網站能提供現金流量資訊則能進行本書所敘述的完整分析,其他地區(如香港與大陸)的應用亦然。與其他國家相較美國有全球市值最大及歷史最悠久的股票市場,股市的詳實資訊在政府及許多商業網站上皆可免費取得,因此海外投資人不妨利用這種資訊上的便利,援引本書為踏腳磚以對美股進行投資。
美國股市自1995年迄今15年來已經歷兩次大起落。最近一次的大落自2007下半年開始,當時作為經濟前導的S&P500指數受次級貸款拖累,從1565點高峰跌到690點水平(2009上半年),之後又逐漸回升到1100多點水平(2010年1月中旬)。最近股市欲振乏力,則是因年初中國緊縮貨幣及聯邦政府對銀行業嚴加管控所致。股市未來走勢如何是人人都關切的問題,本書主旨雖不在於解答以上問題,但仍願藉此表達一點微見。據已發布的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成長率顯示,自從2009年6月之後經濟情況已逐漸改善;聯邦準備理事會(Fed)有緊縮貨幣政策的跡象。再加上目前的低通膨、企業獲利增加,及大型優質股(如IBM與Merck等)的本益比(P/E)不高的大環境下,相對於債券市場,未來股市應有較大幅度的上漲潛能。
由於以上緣故,再加上近年來互聯網資訊發達,與股市投資相關的訊息不但相當豐富而且大多數都可免費取得,這種資訊型態的發展與十餘年前筆者寫作《股市長短線要略》之際已有截然不同的面貌。以上種種背景因素間接點燃筆者寫作本書的動機,而直接的促成因素則是筆者希望將日常作為自己投資用的教戰守則及心得筆記,結合新資料之後重新整理,如此不但讓自己日後運用方便,同時也希望對他人有所幫助。
過去當股市大起大落之際,投資人宛如坐雲霄飛車,對本身命運只有徒乎負負,他們的痛楚實非局外人所能理解。在股市大起大落時,即使大型基金尚無法倖免,更惶論一般小投資人。雖然投資人無法改變經濟起落或股市漲跌的趨勢,然而在選股及交易過程中,若能遵循正確的分析途徑、善用客觀的市場數據,以及不預設立場地進行最後購買決策,則依以上程序選出的股票雖不能保證日後安全無慮,但通常較未經該程序選出的股票具有更大的上漲潛能及更強的抗跌性。投資人若能再加上一套合理的進出市場策略,則即使在市場大落之際也可減少損失及保住獲利;而最糟糕的是,若投資人對套牢的股票存有難以割捨的情懷,將使得前景變得不確定。投資人捨不得退出市場的原因大半是因為不認輸,總以為股票有朝一日會回頭。當然市場終有一天會回頭,但你的股票卻未必。消極地不肯賣出股票就形同積極地投資該股票,如此把寶貴的資金套牢於無望的失敗股,而置有可能選得成功股的分析策略於不顧,實非明智之舉。
然則在股票市場如何才能做到明智呢?當然明智之人雖有遠見,但有時也可能無法避免失敗。儘管如此,他們總能從失敗中獲取教訓,最後走向成功。然而要投資人經歷各種失敗並從中汲取教訓而成功,這種成功未免付出太多代價。每一次的代價意味著付出學費,很多投資人在付出一次或數次重大學費之後就永遠退出市場了。因此明智人應儘量少從失敗獲取教訓,而宜直接汲取成功策略並讓自己快速邁向成功。尤其是如今經濟前景好壞難料,股市自2009年3月以來漲幅已逾60%,選股難度較從前增大許多,投資人更應遵循正確的分析途徑及儘快擁有完善的買賣策略,以應付多變的股市。
為了肆應選股的目的,本書內容涵蓋層面較為全面,探討的內容從股票篩選到技術與基本分析,章節的安排也儘量依選股程序的先後循序漸進,最後分別針對成長與價值型股票總結其分析流程並以案例說明如何有效應用。雖然分析流程的基本架構看似龐大,但其中大部分步驟都是股票分析所必須,若能熟悉流程則一檔股票的完整分析不會超過數小時,對中長線的投資人而言,這點研究時間是值得且應該花的。為了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致及容易了解起見,書中敘述一氣呵成並處處佐以各類生動的案例說明,總之閱讀本書保證絕無冷場。除此,書中並列出簡潔程序以幫助讀者快速獲得詳實及可靠的網路資訊。
讀了本書之後,過去令人望之生畏的股票基本分析變得簡單而有趣。說它簡單是因所有的分析都未涉及高深數學,只要有小學數學程度就可從容應付;不僅如此,由於本書的大部分章節均附有範例,最後一章的分析流程也附有全程解說的案例,投資人在將書中理論應用於實際市場操作時有清楚脈絡可循,容易上路,這也是本書與大多數坊間同類型書的最大不同之處。說它有趣是依本書所提供的快速且有效的選股程序,你的持股在旺市看漲而在衰市抗跌,如此這般的市場遊戲怎不有趣。此外,懂得合理分析股票也可以使你免於意想不到的災禍。例如投資人若能檢視安隆公司(Enron
Corporation)在2001年第一季的報告,即能免於一場巨大損失的災禍。安隆於2001下半年遭破產清算,但它卻於2000年宣稱其總銷售額達$1010億,不僅如此它還向投資人吹牛說該公司年度淨營收達$425百萬。那時投資人若能多花點時間檢視安隆季度報告的自由現金流量,就可以從容看到該公司的真相。原來安隆在營運中耗掉了$464百萬(即負營運現金流量),而資本支出達$382百萬,也就是安隆在營運中實質耗掉了$846百萬現金,該值大大超過了其淨營收。試問在安隆自由現金流量是負$846百萬的情況下,該公司利潤何在?
因此,如何慎選股票這一課題,就成了投資人在股市中的頭等大事,若做不好,要想在股市贏錢恐怕是鏡中水月。然而讀者若能善用本書理論,且能在自己心中建立嚴格的進出市場規律,即使你對股市毫無經驗或少有經驗,也可以在股海撐船抓魚而不慮沒頂。
話說選股之前有一件事尚待解決,那就是投資人須確定投資取向,究竟自己是成長型還是價值型投資人?這兩種投資人各有不同的選股標準,也有不同的獲利等待期。從長期投資來看,成長型投資獲利通常優於價值型投資,且其獲利等待期也要短於價值型投資。因此一般投資人多傾向成長型投資,而成長股在過去的確為投資人賺進不少銀子。價值型投資人雖然較少,但卻有極為成功的例子,如巴菲特(Warrant
Buffett)等人。在這經濟情勢未定的時刻,投資人究竟是應選成長型或價值型股票來作為投資對象?答案卻很難說,須由投資人的風險忍受程度及對個股的判斷來決定。晨星公司(Morningstar)證券研究部主任多爾西(Pat
Dorsey)在最近出版的Money雜誌上撰文表示,優質大型股、高配息股及醫療保健股是2010年美股投資的三大選項。其中優質大型股即是成長股,而醫療保健股是2009年表現最差的類股之一,目前本益比遠低於S&P500的其他大型股。未來只要不確定因素(如醫療健保改革)消除,其漲勢可期,因此醫療保健股是價值投資人心中的至愛。
在投資取向決定了之後,下一步就是選股。一般人的選股通常先看公司基本面,再依市場規則操作。基金的選股標準論理與前者相同,但由於其進出市場涉及龐大金額,動輒影響市場漲跌;自從最近兩年來銀行體系發生問題之後,聯邦政府介入市場,基金的選股標準不但要考慮政府政策(扶植何種產業),目前還要加入信用與外匯到政府政策來一齊考量。由於基金的選股標準其考慮的層面較為寬廣,因此不在本書討論之列。
最後談談本書的適用對象。如果你是:
股市經驗不多的新鳥,或雖是毫無經驗但卻有志於股票投資(非投機),你應該讀本書。書中提供的各種資訊及完整的分析流程,可以大大縮短你對股票門徑的摸索時間,從而使你在短期間內也可以獲得近乎專業投資人的水平。
有多年經驗的股市老鳥,你應該讀本書。本書融合技術與基本分析於一爐,且各種資訊源都有即時更新,而完整的分析流程更可導引及澄清你的思路,及改善你的投資策略。
技術分析投資人。即使你從不作基本分析,也不該錯過本書,原因是技術投資人固然有一些是中長線投資人,但大多數則為短線投資人,有些人甚至是當日交易者。然而股海浩瀚,在為數達一萬種以上的上市股票中,你該如何快速從中篩選出合適的分析對象是一挑戰性的問題,這種篩選過濾與公司及產業的基本面有關,例如你應儘量從最有成長潛力的產業中挑選最有成長潛力的股票作為交易對象。本書第2至5章將協助你解決以上的難題。
長短線投資人。當市場有方向性(例如上漲或下跌)時,固然適合作中長線投資,這時本書的基本分析內涵(6至10章)就符合你的需求。當市場沒有方向性(例如股價在交易範圍內變動)時則較宜作短線投資(數天至數星期但並非當日交易),這時就適合作迅速選股以搶市場時機,本書(2至4章)將助你解決迅速選股的難題。
由投資顧問代為操盤的投資人。你可依據本書理論來檢視投資顧問的推薦股,或已購買的股票是否為有(或最具)潛力的績優股,據此判斷你的代理人的能力,及他是否值得你繼續委託代為操盤。
總之,不管你
過去對股市有無經驗;
是中長線的基本分析或是短線的技術分析投資人;
是成長型或是價值型投資人
是自己操盤還是別人代為操盤投資
只要你不是當日交易者,都可以在本書找到你要的珍貴訊息。最重要的是透過本書的理論及資訊,你可以在短期間內找到績優股或最佳股而不需倚靠可信度不足的第三者,更不必盲信當前美國境內一些投資顧問,為了賣技術分析軟體或收取訓練費所吹噓的「每天賺$500交易法」。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你不下一番功夫了解股票而企望從股票市場賺錢,豈非緣木求魚,不僅勞而無功而且有覆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