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社會學

教育社會學
定價:600
NT $ 260 ~ 570
  • 作者:譚光鼎
  • 出版社:學富文化
  • 出版日期:2010-09-13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7840704
  • ISBN13:9789867840707
  • 裝訂:平裝 / 531頁 / 16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教育是一種社會制度,教育和社會之間互動關聯密切,因此教育的功能、實務與變遷需要運用社會學觀點予以詮釋分析。教育社會學是教師不可或缺的一種基本素養和觀點,也是教育研究的重要途徑之一。本書分別從鉅觀與微觀兩種層面探討教育現象,鉅觀層面包括社會化、政治、經濟、家庭、階級、全球化與社會變遷等議題,微觀層面則包括學校文化、教師、學生、教育專業、課程、教學等議題。本書主要宗旨是探討教育在社會脈絡中的功能,解析教育運作過程中的問題與原因,並討論教育如何促進社會的變革。

作者簡介

譚光鼎

  學歷: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

  主要經歷:新竹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講師、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副教授、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教授

  主要著作:教育行政學(空中行專)、原住民教育研究、臺灣原住民教育—廢墟與重建、多元文化教育(與劉美慧、游美惠合著)、教育社會學—人物與思想(與王麗雲共同主編)

 

目錄

自序  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教育社會學的基本概念  2
第二節  教育與社會的關聯  4
第三節  教育社會學的研究範圍  10
第四節  教育社會學的鳥瞰  14
第五節  結語──教育社會學的社會學  22
重要名詞  23
思考問題  24
參考文獻  25

第二章  教育社會學的理論基礎  27
第一節  前言  28
第二節  功能理論  29
第三節  衝突理論  37
第四節  詮釋學派  53
第五節  新興議題與發展趨勢  62
重要名詞  68
思考問題  69
參考文獻  70

第三章  社會化與教育  77
第一節  前言  78
第二節  社會化的基本概念  78
第三節  社會化的類型  82
第四節  社會化理論  84
第五節  社會化與自我發展  88
第六節  社會化機構  95
第七節  結語  102
重要名詞  105
思考問題  105
參考文獻  106

第四章  教育與政治社會化  109
第一節  緒言  111
第二節  國家和教育的關係  111
第三節  政治和教育的關係  116
第四節  學校的政治社會化功能  125
第五節  結語  132
重要名詞  133
思考問題與活動  134
參考文獻  135

第五章  教育與經濟發展  137
第一節  前言  138
第二節  教育的經濟功能  139
第三節  經濟發展影響教育制度  144
第四節  人力資本理論  150
第五節  人力資本理論的檢討  162
第六節  知識經濟與教育  169
第七節  結語  179
重要名詞  182
思考問題與活動  182
參考文獻  184

第六章  家庭、階級與教育成就  191
第一節  社會階級的基本概念  192
第二節  社會階級的理論  193
第三節  教育與社會流動  202
第四節  家庭對學校教育的影響  209
第五節  學校對家庭社經地位的影響  228
第六節  結語──反思與建議  231
重要名詞  235
思考問題  235
參考文獻  237

第七章  教育均等  243
第一節  前言──教育均等的時代背景  244
第二節  教育均等的基本概念  246
第三節  教育不均等的原因  253
第四節  族群教育不均等問題  263
第五節  性別教育不均等問題  268
第六節  結語──推動教育均等的反思  277
重要名詞  283
思考問題  283
參考文獻  285

第八章  學校文化與組織革新  289
第一節  前言  290
第二節  學校文化的基本概念  291
第三節  學校文化的層面  296
第四節  學校文化的影響因素  301
第五節  學校文化的社會學意義  305
第六節  學校文化類型──校校大不同  309
第七節  學校文化革新  313
第八節  結語──創造優質的學校文化  319
重要名詞  321
思考問題  321
參考文獻  322

第九章 青少年次文化  327
第一節  前言  328
第二節  基本概念  329
第三節  青少年次文化的內涵與功能  332
第四節  青少年次文化的理論發展  337
第五節  青少年次文化的問題  344
第六節  結語  356
重要名詞  357
思考問題  358
參考文獻  358

第十章  教師社會學  365
第一節  教師角色  367
第二節  教師的社會地位  369
第三節  教育專業  379
第四節  教師承諾  386
第五節  教師專業社會化  390
第六節  教師專業社會化的發展趨勢  396
第七節  結語  397
重要名詞  399
思考問題  399
參考文獻  400

第十一章  教學社會學  405
第一節  教師特質的分析  406
第二節  教師知識  414
第三節  教學文化  420
第四節  教師倦怠  423
第五節  結語  430
重要名詞  432
思考問題  432
參考文獻  433

第十二章  課程的社會學分析  439
第一節  課程的基本概念  440
第二節  知識社會學與課程政治  442
第三節  正式課程  449
第四節  潛在課程  455
第五節  課程的發展趨勢  460
重要名詞  469
思考問題  469
參考文獻  470

第十三章  全球化與教育改革  475
第一節  全球化趨勢  477
第二節  全球化與教育改革之關連  485
第三節  教育全球化  487
第四節  教育改革趨勢  491
第五節  負面影響與問題  505
第六節  結語  509
重要名詞  511
思考問題  512
參考文獻  514
索引  519

 

作者序

  感謝我求學生涯中的授業老師們,是他們的導引,使我走進教育社會學這個令人著迷的學術領域。民國六十三年(1974年)秋天,年逾古稀的杜元載教授(曾任師大校長)走進教室,在老先生遒逸的開講中,我初次接觸到社會學。這位耄耋的美國西北大學社會學博士,拿出一冊泛黃的Sociology原文書,交代全班同學分工翻譯。我雖然如期完成作業,但對於譯述內容似懂非懂,也無法一窺社會學全貌。不過,懵懂之間似乎已經徘徊在社會學的大門前。

  教育社會學引起我的注意,主要是因為閱讀了林清江和陳奎□兩位老師的著作。這一個有別於行政、哲史和心理學的學術領域,突然間為我打開一扇窺探教育的窗櫺。在一向重視哲學和歷史觀點的教育學系裡,社會學像是一個嶄新的視野,新奇而有活力。它不僅擴大了我的想像力,把教育現象連結到校外的社會勢力;它也讓人有一種眼光,穿透教育正常的表象,驚覺底層隱藏著的各種問題;它更把教育放在一個拉長的歷史縱深裡,讓人瀏覽林林總總而有趣的變遷動因。

  令我對社會學產生最深刻印象的,應該是陳伯璋老師。這位在戒嚴時期就已經潛心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年輕學者,丟下幾頁書單給我,裡頭幾乎全是社會學的基礎理論。這些專著的名稱雖然曾經「風聞有你」,但當時我卻沒有「親眼看見」的興奮,因為這不是課外讀物,我必須全力鑽研。在閱讀過程中雖不至於懸梁刺骨,但和那些深澀的文字搏鬥,確實是一種心靈熬練。然而憤啟悱發的結果,是讓我對教育問題的理解、分析和批判,產生更深刻的體驗和認知,也更確定我邁入教育社會學的方向。

  這些年來,我在大學擔任教育社會學的授課,間或也從事相關領域的研究與發表。但是總感覺此一學術領域的發展,東西方的學術界有一些差距。歐美地區不僅著書立說者眾,並且不斷開發新興議題。可是回顧教育社會學在臺灣數十年來的發展,雖然有許多年輕學者陸續投入研究行列,也有不少新銳的論文發表。但大師們陸續退休之後,學術發展似乎有一道傳承的斷層。尤其教育社會學的學術性格十分倚重時間向度,在近三十年來令人眼花撩亂的全球變遷裡,教育社會學產生許多新論述、新理論、新議題和新成果,這些變遷的趨勢確實需要作一個扼要的綜整,讓學習者能瞭解教育社會學的發展全貌。

  當年輕學者們正孜孜矻矻地投入國科會專案研究,或是焚膏繼晷地發表TSSCI論文之際,我深感那些正在從事教學工作者、正在接受教師職前訓練者、或僅僅是關心教育實務的廣大群眾,似乎更需要受到關懷,獲得教育社會學之新知的傳播。他們需要的是一本綜論教育問題的專書,一本從社會學觀點切入教育問題分析的專書。當我年復一年感覺它的迫切性時,當我年復一年在課堂上遙指新教育社會學的桃花源時,我也知道我沒有任何理由推卸責任。就如同這幾年臺灣單車運動的一句名言:「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在2008年,我終於下定決心,動筆開始這本專書的寫作。

  本書的基本架構和以往前輩們並無太大差異,章節的設計仍是依循鉅觀與微觀兩條路線。主要不同於以往的,是增加了有關理論發展、學校文化、課程教學和全球化方面的敘述。作者先從鉅觀角度切入,說明社會化、政治、經濟等勢力和教育之間的關係。再則分析影響教育機會均等的幾個重要原因,包括階級、性別和族群。作者一向認為,教育社會學最重要的部分,應該就是階級和教育機會之間的關聯,此一議題不僅在宏觀層面討論,也牽涉到課堂教學和各種潛在課程。因此,在完成機會均等議題的分析之後,本書即進入微觀層面,先討論學校文化和它的幾個面向(學生、教師),再則從社會學觀點分析課程與教學,這也是七○年代以來教育社會學最熱門的話題之一。最後再回到鉅觀層面,從全球化趨勢討論教育變遷與改革。

  整體來看,我自己覺得這本書有一點像是社會學觀點的「教育概論」,也像是自己兩年來讀書筆記的彙整。不過需要一提的是,在寫作過程中幫助我最大的是兩本國外著作。其一為L. J. Saha所主編的《教育社會學國際百科》(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該書雖然稍嫌過時(1997年出版),但架構完整,篇章觸及各種教育理論與實務。另一本幫助我甚多的是D. L. Levinson、P. W. Cookson與A. R. Sadovnik三人合編的《教育社會學百科》(Education and sociology: An encyclopedia)(2002年出版)。這兩本書是我最重要的參考來源。不過,教育社會學畢竟座落在文化與歷史座標裡,東西方國家的教育現象各有不同背景。因此作者在書寫過程中,也盡可能迴避學術的殖民主義,把教育問題的分析回歸到實際的社會脈絡裡。

  一本專書的寫作,不同於論文集的編著。後者雖然累積常年的學術研究成果,但前者更需要在一個既定架構之下,以有限的時間蒐集各種資訊,並且以融通的方式薈萃各種不同來源的觀點和論述,最終呈現一部組織架構完整,兼顧理論和實務,並且能跟上時代腳步的專書。作者在寫作過程中,學習孤獨,學習靜默,學習忍耐。雖然行政工作纏身,令我疲於應對。但每每在各種夾縫的空檔裡閱讀和寫作時,那種發現新知和自我成長的喜悅,無以言喻。我喜愛那種在寫作時踽踽獨行的滋味,喜愛在浩瀚知識之海的漫遊之樂,更難忘那種在串連文字時的思路困頓與峰迴路轉時的豁然開朗。陳伯璋老師近年來談論「教育是『慢』的藝術」,我在寫作過程中也似乎經歷幾許「慢」的哲理。雖然逐章寫作時,那種「等候黎明」的期待令人身心煎熬,但在慢步之中我有更多的思考時間,蔓延的觸角給我更多接觸新知的機會,漫遊之中讓我鳥瞰更多的時代趨勢。

  如果用更恰當的比喻而言,寫作這本書就如同騎單車環島一樣,我可以那樣真實地貼近臺灣土地,每一個站口都令我深刻難忘。包括在謐靜秀麗而蓊鬱挹翠的北宜公路上躥山躍嶺,在炎陽烈日下享受嘉南原野上稻穗的芬芳,在斜陽映照的椰林裡佇看屏鵝公路邊的海天一色,或是在皎月星空下穿越瀰漫柚花暗香的舞鶴台地。寫作不僅是一種慢的藝術,寫作更是一趟驚豔的發現之旅。

  作者才疏學淺,能力有限,不敢奢望成就一本金匱石室之書,但求在前輩學者們所奠定的基石上,添加一塊房角石。作者坦承也犯了敝帚自珍的毛病,不知剪裁。一些煞費功夫蒐集到的資料,在電腦螢屏上就是捨不得刪去,以致許多章節尾大不掉,內容鬆散且龐雜。在此必需向讀者們致上歉意。由於研究生和大學生的需求不同,讀者在閱讀時,或許可以各盡所能,各取所需,讓閱讀不至成為一個沉重負擔。本書如有任何舛誤,也敬請不吝賜教。

  末了,作者期望這本粗淺的作品能有三種功能,第一是幫助教育工作者更新、躍升並拓廣視野,激勵其對教育之熱愛和奉獻的與日俱增。其次則希望發揮承先啟後的功能,激發學有專長的人繼續寫出更博雅、深刻、精粹的專門著作。尤其當知識之半衰期越來越縮短時,教育界需要更多有識之士投入這個寫作行列,引進新知,分析問題,裨益實務,並啟發改革的方向。如果能達到這些成果,作者將感到萬幸。第三則期待兩岸四地的學術界朋友們,未來一起為教育社會學的發展,繼續努力,合作交流,使教育社會學在華人教育世界裡綻放活力,開花結果。

譚光鼎
序於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2010年9月1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43
    $260
  2. 二手書
    72
    $430
  3. 新書
    95
    $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