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再為我心跳
- 作者:貝努娃特.葛胡
- 原文作者:Benoite Groult
- 譯者:蘇瑩文
- 出版社:寶瓶文化
- 出版日期:2010-08-3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6249190
- ISBN13:9789866249198
- 裝訂:平裝 / 288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這輩子如果能談一場像這樣的戀愛,死都願意!
法國情愛小說天后──貝努娃特.葛胡,最激情的經典之作!
※法國長銷500,000冊!全歐洲狂銷數百萬冊!
※德國銷售突破1000,000冊,蟬聯暢銷排行榜長達106週!
※熱烈行銷全球24國!
※已由《香水》編劇安德魯.柏金自編自導成知名電影《激情海岸》!
直到你的心不再為我而跳動,
我才知道,
這世界上,
不會有人像你一樣愛我。
你是否曾經很愛過一個人,卻因為他和你懸殊的差距,而感到裡足不前?
高文和我,就是。
十八歲那年,當我們在夜晚的海岸,躲入海水中赤裸擁抱時,我就知道自己這輩子,都將渴望著他的愛和軀體。
高文徹底改變了我的生命,雖然──他只是一個來自布列塔尼的粗獷漁夫。
而我,活在他永遠無法接觸的巴黎上流社會、無法理解的歷史與藝術裡,所以就算我愛他,也無法與他結婚。
但我們臣服於愛情,情願用一年年漫長的等待,換得寥寥數日、相聚後又將悲傷分離的偷歡。
這個男人是用生命在愛著我!
只是當我明白,自己再也找不到像他一樣的情人時,命運終於讓我後悔,為什麼當初不願意成為高文的妻子……
愛情到底是什麼?一段注定沒有未來的愛情,是否值得用一輩子去守候?貝努娃特.葛胡在本書中所描繪的,不只是一段階級懸殊的祕密戀情,更是所有人心中最嚮往的,那毫無世俗之見與物欲雜質的純粹情感;唯有單純,才是最動人、最難得、最激盪生命的一場愛戀!
作者簡介
貝努娃特.葛胡(Benoite Groult)
法國當代女性主義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1920年出生於巴黎的時尚世家,因父母與藝文界往來頻繁,從小浸淫在藝術與文學的環境裡。在拿到文學學位後,成為電視公司記者,開始從事創作。1978與友人合創《女型雜誌》,出任總編輯一職。自1982年起擔任費米娜文學獎常任評審至今。
貝努娃特曾有過四次婚姻,前兩次均因丈夫在新婚隔年及兩個月後去世而告終。她的創作或多或少受到這些經歷影響,但是更大部分,則是來自她女性主義的思維。而其作品,亦多與此類議題相關。
1958年,她與妹妹芙羅拉出版第一本小說《四手記事》,受到文壇注意。之後,兩人陸續合作出版兩本作品,包括1972年出版的《大小事》,以及1975年出版後風靡全球的女性散文作品《她就是這樣》等。1988年出版的《如果你不再為我心跳》,則是她首次獨立完成的長篇小說。
這部小說轟動法國文壇,將貝努娃特推向重要地位。不僅在法國創下五十萬本的暢銷佳績,在德國銷售甚至突破百萬冊,蟬聯德國暢銷榜長達106週,風靡全歐洲數百萬名讀者,且於全球24個國家熱烈發行。1992年,此作亦搬上大銀幕,由《香水》編劇安德魯.柏金自編自導為知名電影《激情海岸》。
貝努娃特長年來在文學與藝術的貢獻,更為她在2010年獲頒法國文化界最高榮譽的「榮譽軍團統領勛位獎章」。
譯者簡介
蘇瑩文
輔仁大學法文系畢業,任職外國駐華機構及外商公司十餘年,現專職英、法文筆譯與口譯。曾遊居歐洲,切身領受當地人文之美。譯有《南方之星》、《我認識你嗎?一個生命老去的美麗故事》、《再見,寶貝再見》、《蒼白冥途》、《最高權力–西塞羅執政之路》、《沉默的十月》、《莎拉的鑰匙》等書。
推薦序
性與愛的男女之別
袁瓊瓊
民初的社會小說裡時常有這一類的故事,富家少爺認識了貧家女孩,兩個人愛得死去活來,結果女方失身之後,男的不肯娶她。
《如果你不再為我心跳》裡,敘說的也是一段階級不平等的感情。只是它跟我們的民初故事正好相反,那個不肯結婚的人是女主角喬琪。
她這個行為發生在二十世紀的三○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發生,而在中國,許多家庭裡還在上演「大紅燈籠高高掛」。理解了時代背景,才能理解喬琪這個決定有多麼的「女權主義」。或許三高(高學歷高出身高職位)女性拒絕那些社會階層不如自己的男性不算什麼新鮮故事,但是一邊拒絕讓男性為自己「負責」,一邊還繼續維繫肉體關係,這可是許多現代女性都還不大有魄力做到的事。我今天才聽了一個故事,發生於二○一○年,男女分手,女方痛罵男方不負責。
而上世紀的喬琪,自主到自私的地步。不但多番拒絕男主角的求婚(同時還繼續跟他上床),並且面不改色的不斷嫁給別人。
喬琪和高文的故事是灰姑娘的反轉版。這裡沒有白馬王子,有的是白馬公主。與童話裡不同的是,公主不願意「娶」她的對象,只願意與他發生關係。至少,這種性自主的態度非比尋常。女性因為有懷孕的可能,事實上在性關係上處於劣勢,表明不要男人負責,這不但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宣示。
作者貝努娃特.葛胡是女權主義者。書裡的主角喬琪與她背景類似。猜想多少是她的親身經歷。而這個被貝努娃特描寫的女主角,其實並不是百分百女人。她雖然既嬌美,又聰慧,又出身高貴,但是她的那種獨立自主,其實頗男性化。相反的,書裡頭那位充滿了男性美的男主角高文,卻是女人性格。他在這段感情中間的依依不捨,眷戀,被動與低微,全然是陰性狀態。甚至在性關係中,也往往被喬琪帶領,甚至讓喬琪啟蒙。
貝努娃特的書寫,明擺著是要向D.H.勞倫斯的《查泰萊夫人的情人》致敬。事實上,在書裡,她也時不時提到這本書。
《如》書中,男女主角的背景設定與《查》書一樣,女尊男卑,而男方都是體力勞動者,有美好的身體。比較男女兩個作者在對待性愛的態度,比較特別的一點是:D.H.勞倫斯始終認定性即為愛,查泰萊夫人最後選擇跟林場守護人在一起,離開了她有錢的丈夫。而喬琪始終不承認這一點。一直到高文身死,她才恍然憬悟,兩人之間,不只是性,其實就是愛。
兩個作者對於性和愛的認知,至少在架構情節時,正好顛覆他們的性別。勞倫斯採用的是女性「真愛無敵」觀點,他深信愛可以讓人做出重大犧牲,拋棄富裕生活與高階地位,而貝努娃特則是男性取向的:「愛不等於性」(或「性不等於愛」)。由於不把性與愛連結,所以因為愛而必須負的責任,女主角從不考慮。多年來,始終只把男主角視為性對象,直到完全失去他。
關於性,西方經歷了從禁忌到解放,又從解放到節制,正好橫跨了二十世紀的六○到八○年代。從性開放到性節制,據說是因為愛滋病。這個世紀絕症剛出現的時候,被目為對於性革命的天譴。但是,並不像某些革命路線,在「性」的道路上,愛滋病沒有讓世界「倒退三十年」。雖然有得絕症的危險,該開放的依舊開放,不開放的,也依舊開放不了。
顯然,性是一條不歸路,上了路便無法退轉,只能勇往向前。這無論對於個人,或對於群體,都是一樣的。
本書裡有大量的情慾描寫。性革命之後,情慾書寫幾乎是全世界女性作家都想要突破,或嘗試的範圍。貝努娃特幾乎是以情慾為全書的主軸,不僅止於性描寫,她更談到性之於男人,以及性之於女人的意義。時至今日,她那些當年非常前衛的內容,事實上,已不再驚世駭俗。現在的世界充斥著認真和不認真的性。類似《如》書中的情慾,文字或影像都舉目皆是。然則閱讀這本書依然有一種對照的作用,上一世紀的喬琪,其實比現在的我們更為「現代」。
《如果你不再為我心跳》出版是一九八八年,正是全世界對於氾濫過頭的性開始感覺恐慌的時候。這本書在法國狂銷,可能是「星期天效應」。雖然第二天要上班,據統計,上班族星期天多半遲睡。這就像節食減肥前吃的最後一頓飯,戒酒之前喝的最後一瓶酒,這種末日感會讓我們努力去捉住那些我們以為即將失去的東西。
女權主義者貝努娃特.葛胡在六十八歲時出版這本描繪情慾的書,我覺得必然也是因為某種末日之感。雖然小說內容似乎是在敘述她那一段延續五十年的感情,事實上,她在悼念的,不是情人而是情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