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Neuman是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社會系的教授,鑽研方法論多年,本書是它的代表作,在學術界享譽甚隆。
全書內容含五大部分,包括基礎認定、籌畫與準備、量化資料蒐集與分析、質化資料蒐集與分析、社會研究與報告撰寫;從頭到尾,一氣呵成。
作者用平易的語句與社會生活中的實例,論述基本概念,語調輕鬆活潑。
本書每介紹一項方法原則或概念,隨即有範例、圖示緊密搭配,讓讀者活學活用。是一本值得讀者參考的好書。
本書作者Neuman是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社會系的教授,鑽研方法論多年,本書是它的代表作,在學術界享譽甚隆。
全書內容含五大部分,包括基礎認定、籌畫與準備、量化資料蒐集與分析、質化資料蒐集與分析、社會研究與報告撰寫;從頭到尾,一氣呵成。
作者用平易的語句與社會生活中的實例,論述基本概念,語調輕鬆活潑。
本書每介紹一項方法原則或概念,隨即有範例、圖示緊密搭配,讓讀者活學活用。是一本值得讀者參考的好書。
原序
本書出到第四版,顯示這本書已經吸引一批忠誠的讀者,並持續吸引新的讀者。這也顯示重大的改變有其危險。除了全面更新某些範例與材料之外,這一版的調整比較偏向組織安排,而非實質內容。這些更動是針對舊版本讀者所做的回應,它們也提出幫學生更進一步瞭解教材的方法。
第一,本書將倫理與政治議題的討論放在研究設計、測量、資料搜集及資料分析等討論之前。倫理議題很難專置於一章,因為倫理問題影響到研究過程的每個層面。把討論移到書中比較前面的地方,學生就會提早注意到倫理議題的重要性,也能夠在他們研習社會研究的設計與資料搜集的階段的時候,思考倫理問題。
第二個改變是研究設計討論的重組。在過去的版本裡,我用分立的篇章探討質化與量化設計的議題。《社會研究方法》的第四版則在一個段落裡一併討論基本設計議題、測量、抽樣,在各章同時探討質化與量化的方式。這樣將更能向學生說明這兩種研究方式的差異何在,以及這兩種方式也能在研究時彼此互補。
還有,有關文獻分析的部分現在放在最後一章,並且併入先前附錄裡討論研究報告撰寫的部分,予以擴充。這一章也包括使用網際網路的新資訊。強調如何閱讀有關他人研究的報告,以及撰寫個人自己研究的報告,都是研究過程中重要的部分,也是學習研究的重要方法。網際網路的改變猶如電光石火,是否需要說得太詳細,我也躊躇再三,因為它們可能在幾個月內變成明日黃花。同時,網際網路對人們如何做研究,又有重大的影響,也不宜忽略。
第四版添加的研究工具在本書後面的詞彙大全裡可以找到。不僅為學生定義術語,也提供章節篇目,這樣讀者可以很容易地取得相關術語的資訊。
在第四版裡面,我仍執著於過去版本的三大關切重點。第一,學生應該知道社會研究的活動不是在真空中進行的。真實的人從事社會研究,他們做研究的社會與歷史脈絡能夠影響他們的行動。社會研究的生產者與消費者需要思考整體的脈絡如何形塑研究活動,創造的知識如何轉而影響社會與政治關係。第二個,也是與第一個相關的重點,就是社會研究者必須提防種族中心主義的觀點,或是受限於他們自己社會的假定、價值觀與信念。我相信做社會研究的新穎、有創造力的方式在於探索觀點與研究技術之間的交互作用,這些觀點與技術有的只適用於某種文化,有的比較可以放諸四海。藉由日益全球性的溝通與接觸,學生應該更敏於社會研究的活動如何、何時進行,以及如何、何時避免越界。最後,我希望向學生說明,不僅質化與量化這兩種研究方法都有價值,更大的效益在於結合它們兩者。我認為,維持觀點與技術的多樣性,最能增進對這個社會世界的知識,不同研究方式之間的緊張是有好處的。
譯者序
本學術書籍的好壞,可以從形式與實質兩方面來看,兩者都與書的品質密切相關。在形式方面,首先要看作者的專業及其形象與聲譽。作者的專業可以在某種程度上確保書的品質,因為作者的形象與聲譽是一種口碑,代表同行對作者的肯定,不致於荒腔走板,外行裝內行。
書的好壞也要看出版社。出版社的出書策劃、選書策略與行銷方式可以顯示他們對某一本書的定位與期望,以及對作者的瞭解。出版社在業界的形象與名聲也是書籍品質的間接保證。大型出版社挾其規模經濟、龐大的編輯群與顧問,以及豐厚的人脈關係,可以說服好的作者將書籍交給他們出版。中小型出版社以專業取勝,雖缺乏規模經濟,也無力砸錢作廣告,但因他們必須在競爭激烈的出版市場上求生存,除了掌握市場利基之外,選書、出書也必須精準,才能維持形象與聲譽。
當然,書的好壞也要看它的銷售狀況。關於這點,專業書籍要想洛陽紙貴,比通俗書籍還要難上千倍,因為通俗書籍要緊跟流行浪潮,還要看作者是否為知名人物,專業書籍或教科書以專業為導向,市場接受度遠不如通俗書籍,作者亦多非明星或政治人物,實難與通俗書籍相比。即使是教科書,也要看適不適合教師與學生使用。許多學者滿腹經綸,下筆千言,卻令讀者不知所云者,所在多有。
從上述這些形式條件來看,本書堪稱好書。作者W. Lawrence Neuman是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社會學系的教授,鑽研方法論多年,本書是他的代表作,在學術界享譽甚隆。出版社Allyn and Bacon與Longman同屬Pearson Education出版集團,是知名的出版商,專營教科書、參考書、教材之出版銷售,在出版界與學術界口碑卓著。再者,本書出到第四版,也顯示其內容廣受教師與學生歡迎。
形式條件只是外在的,重要的還是看書的內容。市面上許多教科書,尤其是談研究方法的教科書,最容易令人味同嚼蠟,難以下嚥。作者如果要撰寫一本好的教科書,或者學生要選擇一本好的教科書,最好能注意三個要件:
第一,生花妙筆,平實易懂。
第二,架構完整,面面俱到。
第三,介紹基本概念,適時搭配範例,以便學生迅速吸收,活學活用。
讀者當可發現,本書已經具備這三個內容要件。
第一,作者用平易的語句與社會生活中的實例,論述基本概念,語調輕鬆活潑。
第二,全書分為五大部分,包括基礎認定、籌劃與準備、量化資料搜集與分析、質化資料搜集與分析、社會研究與報告撰寫。從頭到尾,一氣呵成。值得注意的是,第四版的編排有兩個特色:一是討論研究設計時,兼論質化與量化,二是特別將倫理問題提到前面。第一個特色意在打破傳統研究方法將量化與質化分開來看的簡化做法。許多學者常有的誤解是質化與量化屬於不同的邏輯與思維,卻忽略兩者其實都是科學方法,以致各分軫域,彼此攻訐。第二個特色與一般研究方法的教科書不同,因為傳統或一般的教科書常將研究倫理放在最後面,聊備一格。但事實證明,研究倫理不宜放在最後一章,研究方法不只是技術問題,更是自重與尊重他人的問題。即使學者成就傑出,著作等身,只要有輕忽研究倫理之處,即使是小差錯,也可能使一世英名與成就毀於一旦。在學術研究的歷史上,這種例子比比皆是,卻總有人忘記歷史的教訓,最明顯的就是抄襲剽竊,忽略同僚、研究助理與學生的貢獻,或者暴露敏感的、隱私的資料,傷害到研究對象。此外,在利益衝突中不思迴避,標榜純正血統,結幫成派,各據山頭,壟斷學術資源,也是極容易犯的毛病。作者將研究倫理的篇章提到前面,可謂用心良苦。
第三,本書每介紹一項方法原則或概念,隨即有範例、圖示緊密搭配,讓讀者活學活用。用電腦的術語來說,本書的撰寫、編排充分達成「使用者友善」(user-friendly)的目標。
本書譯者對研究方法有濃厚的興趣,擇譯本書時受益良多,也希望與讀者分享這本好書。讀者對本書中譯本如有任何問題與意見,歡迎與譯者、出版者聯絡、交流、討論。
元智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王佳煌 草于癡愚齋 200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