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荷蘭畫家文生.梵谷(Vincent van Gogh,一八五三 ~ 一八九○年),西方現代藝術的先驅之一。
他出生於荷蘭一個新教牧師之家,二十四歲之前,曾在海牙、倫敦、巴黎等地的畫店當店員。後來成為傳教士,在比利時西南部的博里納日礦區傳教,由於同情和支持窮苦礦工的要求而被解職。在度過了一段極度失望和貧困的生活後,他決定在藝術的探求中完成自我的解脫。一八八○年以後,他到處求學,向比利時皇家美術學院求教,向荷蘭風景畫家安東‧莫夫(Anton
Mauff)學習,但最後還是決定自學。他克服種種困難,努力按自己的認識表現世界。
一八八六年,梵谷隨他擔任畫店高級職員的弟弟來到巴黎,結識了羅德列克(Toulouse Lautrec)、高更(Paul Gauguin)、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秀拉(Georges Seurat)和塞尚(Paul
Cezanne),並參加印象派畫家們的集會,因而使藝術眼界大為開闊。他開始以完全不同於過去的方法作畫,畫面色彩強烈,色調明亮。在他的畫中,總是一片色彩和筆觸的狂歡,這種畫面所造成的氣氛效果表現出一種罕見的旺盛生命力。這時的《自畫像》便是其代表作。
一八八八年二月,他與高更結伴同行,到法國南部的亞爾寫生作畫,長達一年之久。這是他藝術風格形成的最重要的時期,南國的強烈陽光和陽光照耀下的市鎮、田野、花朵、河流、農舍和教堂,使他禁不住一遍又一遍地高喊:「明亮一些,再明亮一些!」他和高更這時已經與印象派的觀點發生分歧,卻同時對表現主義或者象徵主義發生濃厚的興趣。後來因為兩人的關係惡化,高更離去,梵谷在發生割下自己耳朵的事件之後精神逐漸分裂。
一八九○年,經過長期住院治療,梵谷的病情稍有好轉後。他回到巴黎,住在瓦茲河畔的歐威爾,接受醫生的專門治療,並勤奮作畫,作有《伽塞醫生肖象》、《歐威爾的教堂》等。但是,在一八九○年十月二十七日,在和醫生發生爭吵之後,突然開槍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梵谷的名字在世界幾乎家喻戶曉。他短暫的一生極富傳奇色彩:屢次失戀、失業;自學繪畫,在海牙、紐南、巴黎、亞爾、聖雷米和奧維爾創作了《悲哀》、《吃馬鈴薯的人》、《自畫像》、《向日葵》、《星夜》等一系列名作,還有他和弟弟西奧的生死親情,與高更不同尋常的交往,割耳事件,自殺;他一生窮困潦倒,幾乎一幅畫都沒賣出去,死後《鳶尾花》、《伽塞醫生》等畫的拍賣卻創下了天價……,凡此種種,都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梵谷,一個因善良受苦的天使,一個用色彩享樂的天才。他在生活中像個智弱的殘者,在藝術上卻是創造精神的聖人。我們無法成為梵谷,但我們崇敬梵谷。就翻開這本書吧!在梵谷真實的事蹟中領略神聖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