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台灣囡仔的歌.台灣動物的故事
從事台灣囡仔歌推廣與創作已有十多年經驗的康原,早自一九九四年就由《自立晚報》出版《台灣囡仔歌的故事1、2》兩冊,一九九六年又由玉山社出版《台灣囡仔歌的故事》,到了二○○二年之後更是連連出版他創作的《台灣囡仔歌謠》、《台灣囡仔的歌》等書,可說是為台灣兒童文學界開拓了較少為人耕耘的台語創作囡仔歌的新路。記得我在為他的《台灣囡仔的歌》序文中,肯定他復活了台灣囡仔歌謠的特色,召喚了往昔台灣的集體記憶。如今康原再接再厲,以更加成熟的創作、更加具有系統的規劃,推出這本主要以動物為書寫對象的囝仔歌,寫飛禽,也寫走獸,鮮活地描摹了各種動物的特質、生態以及牠們和台灣土地的關係。透過康原的筆,透過歌謠意味濃厚、且能琅琅上口的囡仔歌創作,因而翻新了早前台灣囡仔歌的格局。
我讀康原這本囡仔歌集,處處充滿興味。康原寫厝鳥仔(麻雀)、南路鷹(灰面鳩)、卜卦鳥(繡眼畫眉)、望冬丟仔(灰頭鷦鶯)等等台灣常見鳥類,以諧趣的童言,表現這些鳥類和庶民生活、台灣土地的關係,可以讓我們的孩子透過朗讀和歌唱,認識常見的鳥類之外,同時也對自然界中的飛禽充滿歡悅喜愛之情;康原寫家畜與走獸,如十二生肖、田嬰(蜻蜓)、水蛙(青蛙)、毛蟹(螃蟹)等,也都充滿童趣,讓人愛讀,加上相關小典故和「動物知識通」、延伸故事的輔助,使得這本囡仔歌不只是兒歌創作,也具備動物知識小百科的教育功能,足見康原創作這些囡仔歌之際,不僅注重個人創作才華的表現,同時也寓有啟發孩童關愛台灣土地和動物的愛心。
創作囡仔歌不只需要才華、更需要童心童趣,康原的囡仔歌創作兩者均具,能讓讀者看到台灣常見野鳥、家畜、走獸的習性,也能讓讀者感知與我們生活圈相鄰的這些動物的生態;若從教育我們的孩童學習母語、運用母語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囡仔歌詞除了標示台語漢字之外,也以教育部頒訂的台羅拼音標示注音,因此又可以是國中小學鄉土教學最佳的教材;加上相關台灣俗諺、童謠、歌謠的引申,也使本書內容豐富而多汁,對於引導我們的下一代了解台灣文化也有入門的功能。父母或教師在教導孩童的過程中,實際上也一兼二顧,重溫了童時舊夢、台灣典故。
我樂於向關心台灣文化和孩童教育的朋友推薦這本囡仔歌,也期待康原繼續創作,為台灣以及我們的下一代寫出更多可長可久的囡仔歌。
向陽
作者序
說諺語.唱歌謠.識台灣
從一九九四年由《自立晚報》出版《台灣囡仔歌的故事1.2》兩冊後,中央圖書館的台灣分館策畫我的專題系列演講,筆者走進學校校園及各種圖書館與社團,展開〈傳唱台灣文化〉及〈說唱台灣囡仔歌〉為主題的演講,唱施福珍老師的歌謠,講我透過歌謠書寫的故事,獲得許多聽眾的迴響。
一九九六年玉山社也為我們出版《台灣囡仔歌的故事》,二○○○年由晨星出版《囝仔歌教本》,玉山社的書獲得當年的金鼎獎之後,我也開始創作囡仔歌,二○○二年出版《台灣囡仔歌謠》、二○○六年出版《台灣囡仔的歌》,我曾在序文中說:「台灣囡仔歌是台灣人的情歌……有家鄉的風土味、童年的嬉戲記憶與成長過程的生活點滴……」筆者認為作家一定要以作品去傳遞生活經驗。
由曾慧青小姐譜曲的《台灣囡仔的歌》二十首歌,詩人向陽說:「台灣囡仔歌謠的特色,在康原筆下重新復活,台灣記憶也在這些作品中回到我們的心中。」廖瑞銘教授說:「吟唱這些詩歌,一邊回味詩中的農村畫面,一邊感受康原紀錄這塊土地的節奏,是一種享受、一種幸福。」書推出之後也獲得很好的讚賞。
二○○七年八月四、五兩日,在彰化縣政府教育局及文化局的支持下,分別在員林演藝廳、彰化縣政府演藝廳,辦了兩場演唱會,也獲得聽眾的欣賞,媒體報導:「康原為傳承逐漸消失的農村經驗,也為了推展母語,將詩歌譜成兒歌來傳唱……慧青的曲加入西洋音樂的和聲、爵士曲風、古典音樂的風味,卻不離台灣鄉土味……」,演唱會之後,我還是努力的傳唱台灣。
今年我又推出以動物為描寫對象的歌謠《康原囡仔歌(一)》,這本書是以傳授小孩子在學習母語的過程中,除了學習語言之外,還要了解這些動物與人類的關係,長期生活在島上的動物,因與人有密切關係,也產生許多諺語,比如牛:就有「牛牽到北京嘛是牛、一隻牛剝雙領皮、牛聲馬喉、牛頭馬面……」以及摸春牛的┼台灣習俗等,都要透過唱歌的過程,讓孩子接觸台灣文化。
動物與生態教育有密切關係,本書除了文化層面的學習之外,還要讓學生認識動物的生態,因此的編輯上,我們規劃:
囝仔歌詞除漢字外,以教育部頒訂的台羅拼音來標示,方便學習閱讀,又有圖說與字詞註解,以及知識小詞典,並以鳥類實體照片輔助說明。並寫囝仔歌故事及典故,或其他延伸故事,用寫故事的方寫處理,能吸引小讀者或其他的閱讀者。本書可以用聽鳥聲、說鳥諺、唱歌謠的形式,來認識台灣。使小孩能快樂學習語言、認識生態、了解文化並珍愛台灣。
康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