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北風吹來愛情
- 作者:丹尼爾.葛拉陶
- 原文作者:Daniel Glattauer
- 譯者:林敏雅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2010-01-29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6285200
- ISBN13:9789866285202
- 裝訂:平裝 / 256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這是一封寄錯的E-mail……
浪漫訊息傳送中……
●銷售突破1,000,000冊
●榮登德國amazon年度TOP10
●350位讀者5顆星評價
●長踞《明鏡週刊》排行榜
●入圍德語最具影響力「德國圖書獎」
●翻譯授權20餘國
●舞台劇與電影改編開拍中
請寫e-mail給我,艾咪。
寫信彷彿親吻,只是不靠雙脣。
寫信是兩顆腦袋的親吻。
艾咪寫了一封E-mail向《來客》雜誌取消訂閱,因為打字錯誤,陰錯陽差傳至李奧.萊克的信箱。艾咪三番兩次寄錯,李奧於是回信並禮貌地解釋了這場謬誤。沒想到,兩個全然的陌生人透過E-mail開始有了不尋常的魚雁往返。李奧向艾咪表示:「親愛的艾咪,我對您非常感興趣,而且我也知道,這份『感興趣』聽起來有多麼荒謬。」艾咪回信:「在您的字裡行間,並透過我對它們的理解,一個男人的影像悄然浮現。突然之間我能夠想像,在這世界上真的很有可能存在一個像他這樣的男人。」
兩人遊走於生疏與親密之間的曖昧界線,心中迸出愛情的火花。接下來,無可避免的念頭:他們是否該見面呢?這似乎只是時間的問題。然而,「見面」的想法讓兩人猶疑不決,裹足不前,寧可一再地延宕。
更何況,李奧才剛剛結束一段失敗的感情,仍在療傷;而艾咪已婚,婚姻生活「幸福美滿」!
到底,這份經過傳送、接收、儲存的感情,是否經得起「以真面目示人」的考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話,兩人又該如何是好……
本書特色
愛情為千古不衰的主題,本書符合現代人的情感模式與思維,寫作的巧思與風格令人驚豔,形式突出,玩出意想不到的絕佳效果。是小說中的傑作。
作者簡介
丹尼爾.葛拉陶 Daniel Glattauer
1960年出生並成長於奧地利維也納。大學主修教育與藝術史。1985年起為記者,1989至2007年任職於奧地利《標準報》(Der Standard),負責有專欄、法庭報導與副刊,後來因其每日刊於頭版的幽默專欄而聲名大噪。法庭報導的經驗讓他善於觀察並寫作與社會脈動有關的議題。已出版有專欄結集作品、小說《聖誕節狗兒》(Weihnachtshund),已由德國電視第二台(ZDF)拍為影集,小說《職是之故》(Darum)也拍成電影。
葛拉陶在《失眠的北風吹來愛情》一書中,以最有限的條件,即一封封的E-mail,將小說的形式玩至出神入化的境界,這項創新突破所承載的是千古不變的話題──「愛情」。在他筆下,一對網路戀人的絮語為現代男女演繹出一則「浪漫主義」深入骨髓的愛情神話。
《失眠的北風吹來愛情》出版後,風靡了德語地區廣大讀者,受到熱烈迴響。創下銷售佳績,榮登德國amazon年度Top10,長踞《明鏡週刊》排行榜,並入圍德語最具影響力「德國圖書獎」,此書還成為中學德語老師指定的課外讀物。
目前書寫最多的是E-mail,每天要寫無以數計信件,儼然是最會寫E-mail的作家。創作《失眠的北風吹來愛情》時,最喜歡寫女主角艾咪的部分,但至今仍不清楚她的具體模樣。
經過兩年的思考,葛拉陶為《失眠的北風吹來愛情》寫下續集(Alle sieben Wellen,商周出版已取得中文繁體版權),部分應讀者要求,部分也是創作上的挑戰,成果斐然。目前為專職作家。
譯者簡介
林敏雅
台灣大學心理系畢業,德國特里爾(Trier)大學心理系。並於薩蘭(Saarland)大學修習藝術史,目前旅居荷蘭並從事翻譯工作。譯著包括《小國王十二月》、《黑貓尼祿》、《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巴黎釣手尤納斯》、《但願我不是一隻小鳥》、《會跳舞的熊》、《海豚的夏天》、《獅子的足跡》(玉山社)、《童話治療》(麥田)、《女性自戀》、《dtv心理學百科2》(商周出版)等。譯作曾獲中國時報開卷年度最佳青少年圖書獎。
2009年翻譯《失眠的北風吹來愛情》,榮獲「歐洲翻譯者協會」針對當代德語文學的翻譯獎助(Impulse 2009. Aufenthalts-Stipendien des Europaischen Ubersetzer-Kollegiums fur Ubersetzer zeitgenosischer deutschsprachiger Literatur)。
專文推薦
每一封E-mail都是情書
邱祖胤┼假仙客
假仙客(以下簡稱假):聽說你當兵的時候寫過一百封情書,而且封封露骨限制級。
痞子邱(以下簡稱邱):一百封算少的,那時只要當一年十個月的兵,天天寫的話,少說也七百封。
假:如果改用E-mail,你還會這麼認真寫嗎?
邱:應該不會,軍中對網路是有管制的,不可能讓你天天上網寫信聊天,就算能寫,被檢查的機會絕對比書信時代還高,誰都不想信件被偷看。再者,用手寫在紙上的感覺是有溫度的,比較有感情。
假:你覺得科技讓感情變廉價了嗎?
邱:那倒不是,我到現在每一封E-mail可都是懷著寫情書的心情在書寫的,如果沒有這種心情,我寧可不寫。
假:你少來,你每次回我都是OK兩字敷衍了事。
邱:很多人跟我一樣,E-mail隨便扯兩句的情況仍占大多數,但那不算寫信,比較像是聊天、打屁,較接近使用即時通或逛聊天室的不負責任的狀態。
假:好吧,看來你並不愛我。撇開MSN狀態不談,我就不信你每一封E-mail都像寫給你的愛人一樣這麼灑狗血,而且不分男女。我知你一向濫情,但那也太濫了吧?
邱:那只是一種比喻,寫信的心情是莊重、熱情的,而且腎上腺素給他滿檔,但訴諸於文字,當然還是要有分寸囉。
假:不懂。太假了。
邱:虧你還叫假仙客。這樣說好了,在網際網路未發達的年代,提筆寫信是近乎宗教性的儀式,很多人一輩子寫不到一兩封信,情書最多,家書其次,要不然就是出事了才寫,否則能不寫就不寫。後來有人發明了E-mail,這個世界就變了,愛寫信的人突然變多了,大家突然愛上了這種帶著科技感的老掉牙傳情方式。「寫信」不再有門檻,也不再有借口,更沒有心理障礙。
假:因為方便嘛,又快,以前收個信得等半天,等回信又十天半個月的。
邱:你說到另一個重點,E-mail時代就是快,但最讓人氣憤的事情也在此,很多人發信以後就當沒事了,也不確認;另一種就是收到信也不回,等人家打電話去確認了,又喔的一聲說他知道啊,有收到信啊,那是怎樣?
假:我了解你的心情。E-mail也常讓我覺得那不是正式文件,不值得重視,正是因為寫的人不當一回事。
邱:這也是我堅持用認真的態度寫E-mail的原因,說像寫情書是誇張了點。即時通的發明,讓E-mail稍微靠「寫信」這頭回歸了,要聊天的人就用MSN,要寫就認真寫。
假:不過你也不能否認,E-mail讓寫信這件事變得比較沒那麼嚴肅,正是那種即時的、聊天的性質,讓寫E-mail充滿魅力及無限可能。
邱:沒錯,即時與聊天的性質,讓書信中的情愫迅速發酵,如果說MSN跟聊天室可以催生一夜情,E-mail則可以醞釀一段長達十年甚至二十年以上的外遇。
假:Wow!這讓我想起你在部落格上寫的那對四十不倫狗男女。
邱:我才剛看完奧地利作家葛拉陶的作品《失眠的北風吹來愛情》,講一段誤打誤撞的網路愛情,一名學究型男子跟有夫之婦用E-mail聊開了,天南地北不設防,一發不可收拾。跟那個情況非常相似。
假:什麼原因讓文字的力量發酵得這樣快?
邱:除了那種隨興聊天的性質,E-mail內容可長可短,很容易碰觸到雙方的內心。有時發狠起來自我剖析,連自己都會嚇一跳,一旦頻道對了,對方便隨著你涉入程度的深淺跟著起舞。
假:很有跳探戈的味道。
邱:書裡頭很有意思的一部分,是特別標示出雙方回覆信件的快慢,有時不到二十秒,有時一等數天,不耐煩的一方急著回信時的口氣、反應,其實根本就跟熱戀中的小情侶一樣。
假:他們撐了多久?
邱:啥?你說做了沒啊?這類「電子情書」故事很容易讓人把重點放在何時見面?做了沒這些問題上。但如果你看了這幾百封書信的內容,你還真不得不佩服他們的耐性,在這個噴射機的年代,還有人堅持做這樣的性靈伴侶,當然啦,在我看來,要擦槍走火的可能性也很高。
假:看你這樣吹捧這段精神性外遇(或婚外情),想必你也在網路上騙了不少痴情女子。
邱:冤枉啊,我哪敢啊。
假:還說不敢,你一開頭不是說,每封E-mail都要寫得像情書嗎?根本就是在幫自己找藉口!
邱:真是天大誤會。我要說的是,既然E-mail這麼方便,就千萬別辜負寫一封信的神聖性與正當性,倒不是要你把應用文那套搬出來,也不是要寫一些噁心芭拉的話。我認為,不管是跟誰寫信,都是一種性靈交會,只要訴諸真誠,珍惜每一個性靈交會的難得機會,難道不應該嗎?
假:愈是講得冠冕堂皇,愈是讓人覺得有鬼。
邱:不說別的,我在寫E-mail的時候,光是該用「你」還是「您」來稱呼,就會想老半天。
假:這有什麼好考慮的,你也太龜了。年紀比你大三十歲才用「您」,隨便用「您」會把人叫老,而且太見外。
邱:還有,有時看起來口語化的用詞,在E-mail裡看起來會很隨便,像是「給我」、「趕快」、「最好」,聽起來都有一種命令的感覺。
假:你有毛病啊,不然要怎麼說?
邱:也不能用太誇張的形容詞,最好少用「非常」、「很」,這些有放大效果的字眼。
假:你少來了,你上次回信就說「非常」喜歡我在KTV唱〈離人〉的感覺。
邱:我真的是隨便說說的而已,寄出去就後悔了。
假:欺騙我的感情。
邱:還有,別小看類似「我現在好想你」這種充滿情感的語句,這絕對會引誘犯罪,而且會死人。尤其現在網路這麼快,又帶電,對方收到絕對會被電死。
假:等等,你剛才說每封信都要寫得像情書,但現在講的都是如何壓抑自己的情感,如何ㄍㄧㄥ到最高點,這是怎麼回事?
邱:這就是重點,每封信都要小心用詞,像在呵護你的小公主一樣,把人家捧在手心上。
假:屁咧,這算哪門子情書啊?你那一百封情書不可能這樣寫吧?留一手齁?來這套。
邱:我剛也說了,那只是一種比喻,讓寫信的心情更莊重、熱情,腎上腺素給他滿檔,這樣不但有誠意,而且因為慎重,比較不會發生意外;跟著感覺走的話,可能寫到第二封就邀別人上床了,沒兩句就愛你愛你的,那可不行!
假:你這偽君子,我一定要拆穿你的面具,你那一百封信明明就……
邱:幹嘛這麼憤慨啊?你難道沒有那種收到一封E-mail開心一整天的時候嗎?
假:有啊。
邱:我保證寫信給你的那個人,絕對懷著跟我一樣的心情,才可能傳達出這種正面的能量。還有,書中那對男女為何可以撐這麼久?因為他們在信中真情流露,無所不談,而且每一封信都關照著對方的情緒。也許你看來是一封一封期待見面、期待發生點什麼的調情信,充滿虛與委蛇,但在冷漠疏離的現代社會,能這樣敞開心扉,大剌剌的互訴衷曲,不也是人生一大樂事嗎?知音難覓啊。
假:你這樣說也對,不如你寫一封情書給我。
邱:再等一百年吧你,對牛彈琴,好累。
假:我這麼愛你……
邱:囉嗦,快去看《失眠的北風吹來愛情》。
專文推薦
伊媚兒的背後
袁瓊瓊
人們用網路社交,甚至談情說愛,至少已經超過二十年。不論是現實世界的真實演出,或網路世界的想像虛構,無數可歌可泣的血淚故事簡直是汗牛充棟。不過有趣的是,描寫網路戀情的小說,似乎不想挑戰網路的虛擬性質,從來沒把網路戀情的真實殘酷面給暴露出來。網路小說,或者印成了書的實體小說,寫到網路戀情,(可能是商業需要),都還一昧的飛舞輕揚,浪漫滿屋,真正踏實來描寫網路戀情的,好像只看到這一本《失眠的北風吹來愛情》。
這本書「踏實」到全書完全用伊媚兒來往的方式呈現。除了書中角色發出的伊媚兒,作者幾乎沒有一言一字的人物或場景的描寫。完整的「電子情書」放在面前,讓人彷彿站在時光之鏡前,看出了那些看似直率,其實挑逗的言語,以及貌似無辜,實則欲拒還迎的姿態。從一封又一封的「轉寄」「回覆」的伊媚兒中,看出網路戀情的「發展」,在虛擬中,人與人是如何產生出要命的感情的。
伊媚兒(E-Mail)在理論上是書信,但是它與一般信件最大的不同在於即時感。從古到今,沒有任何一種通信方式如同伊媚兒這樣,不僅止於是對話,並且是攜帶了當下情緒和感受的對話。
牽涉到傳遞速度,過去的書信,即使最最親密的書寫,也有一種距離感。這不止是時間和空間的距離,也是與現實的距離。在讀與寫之時,我們被隔離,去到了另一個空間與時間,那空間與時間屬於對方,存附在信紙上;那被囚禁,或說凝固在特定的空間與時間中的字句,自身完整,不可侵犯,有如化石中的琥珀昆蟲。而在收信之後,與回信之前,我們屬於對方。
不知道信件何時會送達,不知道回覆何時能來到,所有的寫者,在寫信的當下,其實是對著空無,對著未知,對著自己的想像發聲,那是無限大的空間,可供自由揮灑。而寫者不可避免,某種程度等於喃喃自語,我們假想著,也肯定著有個對象,然而在當時,一切彷彿不可確知,那對象很容易被忽略,很容易感覺不到存在。
因此書信,過去的書信,書寫時有很大的部分是在面對自己,那是有個對象的私密日記;或許因為這樣,人們容易釋放最真實的,內在的自己。
而在伊媚兒。因為傳達快速(這件事我們都有經驗),讓人無法忽略對方的存在,兩個人像在網路上打球,來不及思想,許多時候,我們傳送與接收的,只是雙方的即時反應,而且多數是社交式的反應。在伊媚兒通訊中,人往往表現的是個性,而不是真實內在。而由於網路的隱匿性質,如果居心不良,書寫者真實的部分幾乎可以完全隱藏,滴水不漏。
就算在最誠實的交往中,以伊媚兒交流感情,也依舊有陷阱和詭計。
《失眠的北風吹來愛情》的故事,就完全呈露了網路關係的狡詐和陷阱。故事幾乎是典型的,在現實世界中已經有無數案例發生。婚姻中的某人,或許是夫,或許是妻,因為偶然,也或許多少有意,開始與網路上的某人發展一段虛擬關係。這看似無傷大雅的,只是對著電腦螢幕按鍵的行為,到最後侵占到當事人全部生命,甚至顛覆他現實中的感情關係,吞沒他的原有世界。
網路非常適合勾引。那是虛擬世界,一下線便不存在。知道自己可以剎時消失,似乎能把每個人最不負責的心態挑起來。不過是坐在電腦前,面對螢幕上的字句,自己的世界卻似乎剎時擴大到無邊無際,一切都有可能。我們會想去嘗試,去探危險的底線,因為最不可收拾的時候,反正可以消失。只要關上電腦,那曾經存在的,無論多長多久多麼可歌可泣椎心刺骨,便剎時無影無蹤。
這是一種全盤否認。因為有否認的自由,許多人在網路世界時的放浪,佻達與大膽,往往會讓枕邊人大吃一驚,覺得從來不認識這個人。
因為有消失的自由,所以所有的發生,可以假設成那從未發生。或許網路上,我們可以來了,又走開,但是,在我們的背後,在伊媚兒的背後,那是一個無法否認也無法消失的世界,而網路戀情無論如何虛擬,真實的是那虛擬世界帶給我們的變化和影響。而當事者改變的時候,他自己的人生便也隨之改變了。
「失眠的北風吹來愛情」雖然是翻譯的故事,其實跟我聽過的,本地發生的許多血淚史情節差不多。這不知是不是因為網路的特性,使得網路戀情的發展只能有一種模式。虛擬交往雖然模式固定,但是對於現實世界的衝擊卻是千變萬化。坐在電腦前,面對一行一行你來我往的文字的人,很少想像到,在他的背後,早已波濤洶湧。
在伊媚兒的背後,尤其是兩人世界的伊媚兒背後,如果有個關係人,那個「第三者」,往往是最無能為力的受害者。當自己的身邊人有了網路情人的時候,在對方存在在虛擬狀態的時候,簡直是無可抵擋的。書裡有一段話,述寫得極為深刻:
「您不是具體的,您是摸不到的、不真實的,您是想像的幻影,對無盡幸福的幻想,遠離世間的狂喜,建築在文字之上的愛情烏托邦。我無力對抗這一切,我只能等待命運的開恩,讓您能變成有血有肉的人,一個有輪廓,有優點、缺點、有攻擊弱點的男人。像我一樣,易受傷害、不完美的生物、一個有缺陷的人類,只有讓她面對面地看到時,您的優勢才會消失。」
網路戀情在不與現實連結時,是純粹的大夢,這個夢不會醒,不會破碎,只會消失。而如果進入了現實,夢會醒,會破碎,也可能會重起一個新的夢,不過,無論進不進入現實,進入網路戀情,基本上是一個給自己造夢的行為。只不過夢裡的痛與甜,傷害與災難不會消失,它會留在現實中,全然的改變我們自己。
(本文作者為知名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