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龍 上杉謙信(上)

亂龍 上杉謙信(上)
定價:280
NT $ 252
  • 作者:赤軍
  • 出版社:知本家
  • 出版日期:2009-12-17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7315944
  • ISBN13:9789867315946
  • 裝訂:平裝 / 320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越後之龍」上杉謙信是日本戰國最耀眼的武者之一,他以一己之力先後對陣「甲斐之虎」武田信玄和「相模之獅」北條氏康,七十二回戰無傷,不愧「日本第一軍神」之名,他是如何做到的?

  謙信雖然未能奪取天下,贏得最後的勝利,卻也並未失敗,他是因病而亡,而在他病倒之前,如同利劍劃破長空,幾乎無人可擋。以信玄之能,在戰陣上屢屢為謙信所挫敗,而在戰略層面上雖然略佔上風,卻也終究無法將謙信擊垮。上杉謙信,倘若真是一個天真的人,純潔無垢的人,他能做到這一點嗎?他能在陰謀詭計氾濫不絕的戰國亂世,坦然走完自己坎坷的一生嗎?

  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

  本書以流暢動人的筆法帶讀者進入每一場戰爭,從鬥智、鬥勇、決戰...,讀者皆可享受親臨其境的狀態。

作者簡介

赤軍

  歷史小說作家。

  主要作品:《天下布武──織田信長》、《宛如夢幻──日本通史》、《亂龍──上杉謙信》、《七武士》、《塵劫錄》、《洗烽錄》...等

 

目錄

上集
前言
第一章 龍之初陣
第二章 心魔的咆哮
第三章 天神之劍
第四章 不動明王
第五章 浪與船
第六章 猛將的誕生
第七章 危機四伏
第八章 龍爭虎鬥川中島

 

摘錄序

  這部書的主角是上杉謙信(本名長尾景虎)。

  或許是性格使然,我一直對蠻勇之夫不大感興趣,反而更喜歡亂世中的陰謀家,因此在最初對日本戰國歷史著迷的時候,最敬佩的人乃是武田信玄。信玄放逐親生父親,殺死自己的妹夫,甚至奪取外甥女(雖然只是名義上的,並無血緣關係)為侍妾,然而後世對他得到的讚譽卻往往高過譴責,可見他不擇手段在亂世中存活下去,進而發展出來的人格魅力是非常強大的。而對於信玄畢生的「宿敵」上杉謙信來說,在我最初的印象中,卻只是個一勇之夫而已。

  確實,謙信在戰場上勇猛無敵,據說他畢生經歷七十多場戰役,從未吃過敗仗。即便以信玄之智,設下種種圈套,撒開重重包圍網,卻始終也未能將其擊垮。但那又有什麼用呢?日本歷史學家阪本太郎曾在《日本史概說》中評價謙信說:「在殺伐無常,狂爭亂鬥的諸國武將中間,上杉謙信以尊神佛、重人倫、尚氣節、好學問的高節之士見稱,令人感到不愧是混亂中的一股清新氣息。」然而亂世中真能容下純潔無垢之人嗎?謙信無私無欲的品德,是該受到讚譽呢,還是該遭到嘲笑呢?

  這是我對謙信最初的認知,然而隨著對那段歷史的瞭解越來越深,心中信玄和謙信這對宿敵的天平,卻逐漸朝向不同方向傾斜了下去。謙信雖然未能奪取天下,贏得最後的勝利,卻也並未失敗,他是因病而亡,而在他病倒之前,如同利劍劃破長空,幾乎無人可擋。以信玄之能,在戰陣上屢屢為謙信所挫敗,而在戰略層面上雖然略佔上風,卻也終究無法將謙信擊垮。上杉謙信,倘若真是一個天真的人,純潔無垢的人,他能做到這一點嗎?他能在陰謀詭計氾濫不絕的戰國亂世,坦然走完自己坎坷的一生嗎?

  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

  謙信的盟友兼部將太田資正曾經評價說:「謙信公之人品,八分乃賢者,二分為惡人。恣縱怒氣,行事怪異,是為其『惡』;除此而外,勇猛而無欲,清靜而無邪,廉直而無私,明敏好察,慈惠待下,喜聞人諫等,是為其『善』。雖有微瑕,不足掩其輝,實乃絕世罕有之良將。」由這段評價可見,謙信並非毫無瑕疵的完人,更非不食人間煙火的聖人,他也不是只知揮刀猛殺的一勇之夫,不是除優秀的戰術指揮外別無長處。謙信個人品格、性情的複雜程度,恐怕不在信玄之下。

  舉一個例子來說,習慣上認為謙信不好女色,並且因為篤信佛教而終身不娶;而在人們的想像中,這般無私無欲之人更應不重服飾,穿著簡樸。然而根據歷史遺留下來的資料來看,謙信曾先後與三位女性產生過感情糾葛,其中一位還曾有婚姻之約;並且謙信所留下來的鎧甲、衣物都極盡華麗之能事,根本不像是一位除大義外毫無所思的僧侶所應穿著的。

  為此我才特意查閱了各種資料,嘗試還原一個歷史上真實的上杉謙信。這部書所反映的乃是上杉謙信青、中年時代的經歷,也即從他首次踏上歷史舞臺,直到最慘烈的第四次川中島合戰,力圖表現這位「義將」不為人所知的性格的多個側面,抹去對他只恃蠻勇的誤解。

  上杉謙信其實並不是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泥雕木偶,他有自己的喜樂,有自己的哀愁,有自己的信仰和理念,甚至確有自己的情愛私欲。要將這些複雜的情感有機地統一在一起,才是一個活生生、有血有肉的凡人,而不是一尊冷冰冰的「軍神」。

 

內容連載

﹝龍之初陣﹞
長尾為景共有三子,長男道一,後來受足利將軍賜以偏諱,即是現在的守護代長尾晴景,次男長尾景康,與晴景一母所生。為景五十七歲之時,又娶了棲吉長尾氏家督、豐前守房景之女虎御前為繼室,六十歲生下了虎千代,也便是今日的平三景虎。

虎御前嫁到守護代家,連續三年中懷了三胎,第一次產男夭折,第二次生下一位公主,第三次生下虎千代。以長尾為景當時的高齡,此種坐胎速度委實令人吃驚,因此謠言也便不脛而走,都說虎千代並非真是為景的血脈。

或許這種謠言也傳到了長尾為景的耳中吧,不過,倘若謠言屬實,不必要鬧得沸沸揚揚,為景本人就該心中有數的,因此虎千代年僅七歲,就被送去林泉寺出家,做了小沙彌。也便在同一年的八月,為景痛感老邁不支,遂將家督與守護代之位傳給了長子晴景,然後到了十二月份,他便闔目長逝了。

長尾晴景倒似乎並未受謠言左右,他即刻通知林泉寺,要虎千代回來參加父親的葬禮。其實這一時刻,越後國內的局勢已然很不安穩了,幾乎所有親族、賓朋全都是身穿鎧甲參加了葬禮,似乎不知從何方冒出來的敵人隨時會攻打過來一般。本莊實乃在葬禮上第一次見到虎千代,如今模糊的印象中只有一個圓臉的禿頂男孩,身套著過於寬大的鎧甲…

虎千代十三歲之時還俗元服,被賜名長尾平三景虎,隨即他便被送到三條城中,作為兄長在中越的代理,隔了一年又來到栃尾。但這與其說是看重他的能力或者血源,不如說是為了穩定景虎祖父長尾房景大人之心吧。守護代長尾晴景的心思大概是這樣的:「守護代家與棲吉家攜起手來,共同管理古志郡,你祖孫二人且竭誠盡忠吧。」
 
其實如此重任應該交付於已然成年了的長尾景康。難道是晴景忌憚景康的武勇,恐怕兄弟在中越立穩腳跟以後,就不肯再聽自己的指揮了嗎?當然,這種猜測,本莊實乃是不敢對任何人說起的。

作為栃尾城將的本莊實乃當日親自步出大手門,迎接景虎到來。
他還清楚地記得,那是一個陰天,烏雲籠罩住整個山頭,卻遲遲不見降雨。少年景虎比起在葬禮上已然長高了很大一截,並且蓄起了頭髮,但身穿的鎧甲依舊要大上一號,他帶著一出生便由父親擇定的四名侍從——金津新兵衛、戶倉與八郎、秋山源藏和黑金孫左衛門——騎著馬昂然而入。
 
本莊實乃一開始對這男孩的印象並不算好,少年景虎矮小、黧黑,並且沈默寡言。人如其名,他的一雙瞳仁真的兇狠如同虎豹一般,總是朝上翻著,似乎隨時在記恨著眼中所見之人。不過相處了一段時間,這些壞印象就都逐漸散去了。景虎雖然矮小,卻很好動,似乎小小的身體中蘊含著無窮無盡的力量;他並非天性寡言,只是少年靦腆而已,熟稔以後,那略顯稚嫩的聲音倒也頗為悅耳;至於眼露凶光,那恐怕只是一個在父親葬禮上都被迫要身穿鎧甲的孩子,對外界本能地充滿了警惕心吧。

景虎的武藝,自有金津新兵衛等人教授,本莊實乃逢有閒暇,偶爾也會去指點上一兩手。他發現這孩子倒是名天生的勇將,揮舞起幾乎和自己一般高的木刀來虎虎生風,唯一的缺點就是過於重視進攻,而往往疏忽了防守。實乃指出他的缺失,景虎卻挑著眉毛回答說:「我只進攻,讓敵人防守去吧。」

相比於武藝來說,或許景虎更適合做一個學問家,他曾在林泉寺中受過高僧天室光育的教導,因此非常喜歡念書,研究學問,尤其是佛經,幾乎每天都要專門空出一到兩個時辰去前往佛堂誦讀。本莊實乃提醒他說:「如果還在寺中,每日誦經自不可少,但既然回歸士途,史書和軍學才是最應該熟讀的。」

景虎認同了本莊實乃的意見,但同時卻反問:「我也想讀軍學,可惜找不到好的範本。聽說毛利氏是大江廣元的後裔,他們家中應該藏有兵書吧,你可否為我找來?」

越後國中有很多國人領主都出自毛利氏,比如北條、南條、安田、善根,等等,但他們大多自行其是,不大買守護代的帳,本莊實乃跟他們也沒有什麼特別的交情。因此索要兵書之事,不過是少年景虎的一廂情願而已。實乃只好對景虎說:「軍學的運用,都在史書之中,在下藏有《史記》和《漢書》,殿下請先從這兩部讀起來吧。」

可以說,本莊實乃頗為讚賞景虎的好學,在他看來,這名少年雖然年齡尚小,雖然長得不夠高大,但他遲早會成長為一員智勇雙全的名將的。只是實乃內心深處似乎從來都沒有把少年景虎當作主家之人來看待,他想要替換長尾晴景,想由一名真正的勇猛之士來繼承守護代家,卻從來只想到長尾景康,而沒有絲毫想起過景虎。
直到此刻,他才恍然感覺到:「對呀,景虎殿下不也是為景公的兒子嗎?是否有可能…」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