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風雲起:走過半世紀的台灣證券市場
- 作者:彭光治(K.C PENG)
- 出版社:早安財經
- 出版日期:2009-09-10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6613194
- ISBN13:9789866613197
- 裝訂:平裝 / 320頁 / 14.8 x 20.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橫跨半世紀的台股精彩漲跌故事,盡在本書中!
.你知道,台灣第一家券商,叫做「藤本證券台北支店」嗎?
.你知道,原本台灣股市是要跟米市合併,稱為「台灣正米證券市場」嗎?
你知道,日據時代的「哈搭」,跟今天的投機工具有什麼雷同嗎?
.土地改革跟四大省營事業民營化的關係是什麼?
.拖垮台灣無數中小企業的「十信案」的來龍去脈?
.復徵證交稅,為什麼造成台股連續十九天的無量下跌?
.「愛國大戶」雷伯龍的真實身分為何?
.四大基金與國安基金的護盤效果到底好不好?
.雷曼兄弟到底如何拖垮全世界包括台灣在內的股市?
人心的貪婪、創業家的奮進、政商黑白的利益糾葛、民間蓬勃的生產力以及國際政治經濟中所處的相對位置……讓台股從○到有的這五十多年,始終在各方因素的拉扯交織下風起雲湧,變化不斷!
而其間,坑殺散戶、股本灌水、炒作與違約交割等一再上演,台股市場儼然成為人性醜惡的集結之處。然而金錢的魅力以及創業上市的強大慾望,依舊持續吸引著散戶以及各型公司,前仆後繼的投入台股這個「吃人的市場」;漲跌起伏五十年間,有多少人風光,就有多少人慘敗。
彭光治先生身為證交所40年老員工,寫下的這本《台股風雲起——走過半世紀的台灣證券市場》,清楚耙梳了台股發展中的每個重要轉變及事件,並將當時的時空背景及國際事件清楚標示,讓對此主題有興趣的讀者,能在閱讀之後獲得全面性的理解。而書中所寫到的諸多台股歷史,如股票衝破萬點、十信案、國票案等,讀來精彩萬分,也讓人掩卷嘆息。有台灣「股神」之稱的財訊集團創辦人邱永漢推薦本書「值得閱讀」時說:「欲知未來,必需先向過去學習」。
本書特色
●作者由民國五十一年即至證券交易所服務,直至民國九十一年才退休,服務期限長達四十年。親身見證了台灣的股票市場從無到有,從店頭到集中的發展過程。其職業生涯就是一部精彩且極具參考意義的台股歷史史料!
●對於台灣股市的諸多重要事件,諸如早期的標售台糖股票、民國七十年代的股市萬點風雲、四大基金護航及國安基金,以及外資投資台灣股市等等……作者皆以自身的近距離觀察所得以及嚴謹的資料書寫,內容精采。
●書市尚無相關主題之書籍,本書的存在及其翔實的內容,適時補足了台灣金融史此方面的缺憾。
●本書收錄之〈二十一世紀的世界金融危機〉,將發生於2008年底的全球性金融大海嘯之產生脈絡作了詳細而完整的分析,是台灣作者中對於此題材的書寫最完整也最詳盡的,極具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彭光治(K.C PENG)
台灣苗栗人,淡江大學(原淡江文理學院)畢業,日本國立一橋大學企管碩士。民國五十一年即至證券交易所服務,曾先後擔任台灣證券交易所組長、主任、副理、經理、協理。直至民國九十一年退休為止,服務期間長達四十年,親身見證了台灣的股票市場從無到有的發展歷程,是當前少數資深的台灣證券市場活字典。
彭光治先生曾長期發表證券專文及意見於《經濟日報》《工商時報》、《聯合報》、《新生報》。在這部著作中,彭光治先生結合了第一手的豐富經驗以及縝密嚴謹的寫作,帶我們穿越時空,回顧台灣證券市場半個世紀來的演變,並提供了鑒往知來的重要文本,是出版市場上第一本、也是至今唯一最權威的台股史著作。
推薦序
欲知未來,必須先向過去學習 文∕邱永漢 (財訊月刊創辦人)
三十一年前,即中華民國政府退出聯合國翌年,本人告別長達二十四年的流亡生涯,回到政局不安令人擔憂、卻是自己生長的故鄉台灣。當時曾被許多人問起台灣將何去何從,我回答:「雖然台灣將變成世界的孤兒,但只要在經濟上力求發展,照樣能立足生存的。」個人也為此毅然組成台灣投資考察團,前後三十次,分別率領約一千五百位日本企業家前來台灣,從北到南帶領他們實地勘察投資環境;同時,自己也在台南縣的新市鄉開發第一個民營工業區。回憶當年,那一段時期堪稱是台灣經濟邁入飛躍性高度成長期的起步階段。
剛好在這個時期,負責引領我參訪台灣證券交易所的就是彭光治先生。當時服務於該所的彭先生,曾赴東京證券交易所、野村證券及日興證券公司研習,而不愧為熟諳證券實務的優秀青年,加上精通日語,每逢這些考察團訪問台灣證券交易所,都備受東瀛友人的喜愛。正因為這個機緣,他們開始投資台灣的股票,投資期間的加權股價指數從六百點到達一萬二千點的高點,貫徹了長期投資的結果,其中有不少人僅用些微的資金,就增值獲利十倍以上。
在台灣的經濟緊跟著日本成長而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的全部過程中,本書作者彭光治先生服務於台灣證券交易所長達四十年,去年七月甫從負責國際業務的崗位上屆齡退休。我們可以從他的經歷,印證彭先生因長久置身於台灣經濟的心臟部門,儼然成為台灣經濟的活字典。彭先生自始至終把他一生的工作生涯奉獻給台灣證券界,而撰寫了這本《台股考——走過半世紀的台灣證券市場》,憶述台灣證券市場的來龍去脈。本人自回台以來,創辦了《財訊》月刊,並發行類似日本《四季報》的《股市總覽》至今,自信對台灣證券前景的關懷程度絕不遜於他人。欲知未來,必須先向過去學習。就從這一觀點,彭光治先生的這本近著確實值得大家一讀,本人樂於特別推荐。
作者序
風起雲湧的台股半世紀
本書(原書名《股戲》)自民國九十二年九月發行以來,很快地,六年過去了。其中所描述的時間,大約是從民國四十年代(1950年代)起至八十年代(1990年代)為止。
如今,已進入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十年,世事的演進仍然變化無窮,全球股市生態也隨之變形,中、俄、印、巴等金磚四國新興市場的崛起就是一例。但這期間尤以美國華爾街為首的衍生性金融商品之無限擴張影響最巨,避險基金大幅繁衍至全球各市場,更衝擊了全世界經濟而導致金融大海嘯,短期內恐難平息。多年來美國的單邊超級勢力,在這次風暴來襲前不久,便已逐漸演變成美、中兩國為主軸,加上歐盟及日本等國的多元經濟強權世界。
回頭看看台灣的變化。在政治上,近九年來,雖然在民國八十九年經總統大選而改由民進黨的陳水扁先生當上總統,又在九十三年連任;然而之後的台北市長、立法委員改選與總統大選,該黨幾乎一路慘敗,而重回為國民黨獨霸的局面。新上任的馬英九總統,出乎朝野各界人士的意料,未及一年便迫不急待地先從經濟上推動一連串傾中的開放政策,以謀挽救國內的經濟衰退趨勢。而爭議不斷的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定)簽署議題,更凸顯了政治鏟朝野雙方最大的衝突焦點。
在產業上,千禧年的美國IT(資訊科技)泡沫化,經兩三年調整後,隨著美國經濟的強勁復甦,台灣以液晶面板與晶圓代工等半導體為基幹的兩兆雙星產業,以及筆記型電腦之設計與生產等,尚能保持名列舉世前茅。目前有關當局除了擴大公共工程,更逐步擴充南港軟體園區和新的科學園區以及加強生技產業。然而,民國九十六年八月的美國次級房貸問題益趨嚴峻,接著在九十七年九月,美國雷曼兄弟投資銀行宣告破產,引爆了全球金融接二連三的危機,間接導致了台灣科技重鎮的竹科陷入無薪假的風潮,並連累在國內暢銷的海外連動債。
台灣的加權股價指數乃緊跟這些背景的推移,自民國九十二年五月之谷底四千一百多點(收盤指數)回昇至翌年二月的最高七千點左右,這算是第一波反彈行情。再經九十三、九十四約兩年盤旋在五千三百多點至六千五百多點之間。繼之從九十五年下半期便步上大多頭行情,指數由六千二百多點揚昇至九十六年十月的高峰九千八百多點,此係八十九年二月出現的一萬零二百多點以來的最高紀錄。
其後全球性經濟衰退氣氛造成恐慌性賣壓;若以紐約道瓊平均二○○七年十月九日的高峰一萬四千一百六十一美元起算,至二○○九年二月止,約減損了一半,換言之,當時紐約證交所加上那斯達克證券市場的市值總計約跌掉近二十一兆美元。相較之下,台灣的指數在九十六年分別在七月和十月創造M型的雙高峰後,再反彈至九十七年五月的九千二百九十多點,從此便急轉直下至同年十一月的四千零八十多點。又同年所謂﹁馬英九當選股市上兩萬點﹂的樂觀看法,敵不過內外景氣的衰退氣勢,終究是一場夢幻;集中市場在該年底的市值較前一年底少了逾十兆元,店頭市場指數這一年跌近六成,比集中市場還慘,所以泡沫榮景確實是破滅了。
儘管九十八年台灣的經濟成長率預估由正轉為負成長,不過行政當局不斷釋放出大幅開放兩岸經貿及金融交流的題材,諸如讓台商回流上市及中資來台等,以誘使﹁中概股﹂抑制空頭的囂張氣勢,加上銀行利率超低的流動資金動能,遂使九十八年指數由元月谷底的四千二百多點展開無基之彈,後來配合權值較大的台積電等預估業績改善消息,指數便一舉自三月初飆昇至六、七月的六、七千點;這短期間的反彈幅度之高僅次於排名世界第一的上海股市。
至於原先的證券暨期貨監理機關,即證期會,於民國九十三年(2004年)七月起,在新設之﹁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組織下,已改稱證券期貨局。證券商方面,則在金控公司相繼成立下,加速了券商大型化的腳步,即金控公司主導了券商的整併。
再看看中國在二十一世紀開頭的飛快崛起,其外匯存底於民國九十五年(2006年)二月即首次超越日本而排名世界第一,即使其失業、水資源及數據透明度等問題仍多,可是到民國九十八年(2009年)所累積的外匯存底已高達二兆美元,同時成為對美最大債權國;雖然十三億人的平均個人所得還在三千一百多美元的階段,但其GDP(國內總生產)預期在九十九年(2010年)即將凌駕日本。曾經讓全國股民瘋狂的包括上海與深圳股市市值(唯政府等公家持有之非流通股約佔五成)在九十八年(2009年)七月曾經追越東京股市市值,甚至兩者成交值排行也同樣在逆轉。
至於台海兩岸間的證券市場來往關係,也正如本書初版時的情況相較,台灣證券市場未來最有可能的競爭或合作對象,將是中國大陸的證券市場。時至今日,除了民國九十八年八月十四日首發香港兩檔指數股票型基金(ETF)﹁恆香港﹂和﹁恆中國﹂在台掛牌外,﹁台灣卓越五十﹂指數股票型基金,也於同年八月十九日在香港掛牌。同時,台灣證交所也正與上海證交所及香港證交所協商編製兩岸三地的ETF,以備將來三地同時上市交易。此外,隨著台灣企業在中國布局增溫,台股與中股的連動性日益加深,與美股的連動性卻有減弱跡象。
綜觀近十多年來台灣西進中國的情況,諸如台灣的傳統產業、家電工廠大都移往對岸;電腦業、NB生產線沒有一條留在台灣。光是民進黨執政期的民國九十五年,台商累計投資中國的金額就高達三千二百億美元,遠超過外商對中國直接投資的總金額,而西進中國本土的台灣企業則超過七萬家。在貿易上,台灣已有四成出口對象為中國及香港,而這些出口有很大部分係在中國加工,再出口到美國和其他終端市場。
另一方面,由於馬總統無法兌現選前所承諾的﹁六三三支票﹂,其脫困的方式之一,就是以改善兩岸關係為由開放中資來台及繼續擴大西進,但此政策造成部分人士對其﹁藉由經統步驟達成政統的終極目標﹂的高度憂慮。筆者相信台灣的民意取向,不管未來趨勢為主權獨立或被併吞統一,或走向歐盟模式,小而美的台灣對於日益強大的極權中國所能展現的,就是有民主自由又有人權的﹁台灣化﹂。
以上所述或可作為﹁民國九十年代部分﹂之些微補記。在此同時,筆者有感於初版的部分內容已不合時宜,需作部分修正,並想到若能對近期發生的世紀金融危機內容、做有系統的整理,以讓國人瞭解該有多好的時候,宛如心靈感應,恰好接到原出版社早安財經文化發行人沈雲驄先生的來電,商討再版事宜。因此,筆者殊感榮幸,並銘謝沈先生對本書的重視肯定,更深盼本書對新讀者探究我國股市發展的歷程有所助益。
彭光治 二○○九年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