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島田莊司與永恆懸案
推理作家、評論家◎既晴
Ⅰ
除了持續地構思、設計不可思議、異想天開的離奇兇殺案以外,筆力遒健的島田莊司,也關心現實世界的特殊刑案。例如最為人所熟知的是,他曾經發表過《秋好事件》(一九九四)與《三浦和義事件》(一九九七)兩部罪案實錄鉅作,針對日本的冤獄問題進行剖析,並且探討廢止死刑的可能性。
「秋好事件」是發生在一九七六年的滅門血案。是年六月十三日深夜,被告秋好英明涉嫌入侵妻子姐姐家中,殺害其家族共四人,當時正在睡夢中的妻子則逃脫報案。後來,秋好在企圖以瓦斯自殺前遭到警方逮捕,供稱「是因為妻子家人反對兩人結婚,所以犯案」。然而,秋好在法庭上卻大翻供,說「妻子其實也是共犯」,但妻子則嚴正否認。其後,地方法院宣判秋好死刑,秋好不服進而上訴,但高等法院、最高法院並未更改判決結果。目前被告尚未執行死刑,仍在請求重新審判。
「三浦和義事件」則是一九八一年,商人三浦和義與妻子前往洛杉磯旅行期間,先是其妻被人毆打,後來兩人還遭遇槍擊。妻子頭部中彈身亡,而腿部受傷的三浦獲得保險金一億五千五百萬日圓。不久,日本新聞雜誌《週刊文春》刊載的〈疑惑的槍彈〉報導三浦可能涉嫌殺妻、詐領保險金,掀起震撼。結果,警方依三浦的情人證言,其妻遭人毆擊一案是三浦主謀,以殺人未遂逮捕他,後再以槍殺案主謀追加起訴。經過多年纏訟,最後由於證據不足,三浦被判無罪,但他因案已被監禁十多年。
三浦被釋放後,於二○○八年前往美國塞班島旅行,又遭到美國警方逮捕,罪名是二十七年前涉嫌殺妻(在美國,謀殺案並無追溯時效)——儘管此案在日本已經審判終結。結果,三浦在移送到洛杉磯後隨即自殺身亡,就這麼留下了永不可解的謎團。
若單純以小說的範圍來看,島田取材真實刑案的最早創作,應是本書《開膛手傑克的百年孤寂》(一九八八)了。這樁發生在十九世紀末期,由神秘兇手「開膛手傑克」(Jack the
Ripper)犯下的連續妓女謀殺案,百年至今懸而未解,可說是全世界犯罪學家、警界人士、推理作家及業餘偵探最感興趣的題目之一。近年來,島田所發表的御手洗潔探案中篇集《上高地的開膛手傑克》(二○○三),其中所收錄的同名中篇作品,也再次採用了同樣的題材。
此外,島田也曾取材發生於一九三八年的大量屠殺案「津山事件」,完成他九○年代重量級的巨篇大作《龍臥亭殺人事件》(一九九六)。而且,還進一步延續其故事舞台貝繁村的封閉、陰鬱氣氛,推出續作《龍臥亭幻想》(二○○四)。
不過,若是真正要選出一件犯罪史上最能引起島田莊司關注的真實刑案,那麼,「開膛手傑克」一案,應該就是最有可能的答案了。
接著,先讓我們簡單回顧「開膛手傑克」一案,再來檢視這件百年大案的始末,以及與島田的創作之間有何聯繫。
Ⅱ
時間,一八八八年。那時的倫敦,已是進步繁榮、英才薈萃的大都會,是維多利亞時代(Victorian era)的風華象徵。當然,大量懷抱夢想、尋求生計的外地人、淘金者,也前仆後繼地湧入這座光鮮亮麗的城市,而競逐失利、苟且求活的人則逐漸在倫敦東區(East
End)匯集成一塊黑色的區域。東區裡的組成份子複雜,住滿流浪漢、妓女、低階勞工、非法移民、甚至犯罪者,堪稱全市最陰暗破落、最龍蛇雜處的角落。
八月三十一日凌晨三點四十分,四十二歲的妓女瑪麗.安.尼古拉斯(Mary Ann Nichols)被發現陳屍於屯貨區(Buck’s Row)附近的小路,根據驗屍報告指出,她的臉上有瘀傷、喉嚨有兩道既深且長的嚴重切口、腹部也有多處刀傷。
其後,九月八日清晨五點五十分,另一名妓女、四十七歲的安妮.查普曼(Anna Chapman)被發現死於漢柏利街(Hanbury Street)的民宅後院,喉嚨同樣有兩道深長的切口,而腹部則整個破開,腸子被拉出體外,甚至連子宮、膀胱都不見了。
第三樁命案發生在九月三十日的凌晨一點,四十四歲的妓女伊麗莎白.史泰德(Elizabeth Stride)倒臥在博納街(Berner Street)一家俱樂部外,頸部深刻的刀傷,讓她大量失血而死。當時,伊麗莎白才剛死亡不久,而且在她被殺前,曾有人目擊她與一名男子交談,因此,這名男子極可能就是真兇。
不過,更令人意外的是,同一天稍晚的凌晨一點四十五分,另一名四十六歲的妓女凱薩琳.艾道斯(Catherine Eddowes)死在主教廣場(Mitre Square),兇手的作案手法與前述三樁命案如出一轍:凱薩琳的脖子上有兩條致命的切口,腸子被拉出體外,腎臟與子宮也被兇手帶走。
第五件命案──也是最後一件,發生在十一月九日,死者二十五歲的妓女瑪麗.珍.凱利(Mary Jane Kelly)在上午十點四十五分被發現陳屍於德塞特街(Dorset Street)的租屋住處,死狀比其他被害人更加悽慘──除了相同的割喉特徵,瑪麗的屍體被亂刀砍得面目全非,腹腔的內臟也全被掏空,散置在床上及房中的桌子上。從兇手變態而細膩的作案手段來看,這場虐殺至少進行了兩個小時。
至於,兇手也開始向報社、警署、醫院寄信。第一封出現在九月二十七日,報社「中央新聞社」(Central News Agency)收到以紅墨水書寫、自稱兇手的挑釁信,署名「開膛手傑克」。由於裡頭預告了三天後的艾道斯殺害手法,後來引起警方高度重視。在媒體的大肆宣揚下,「開膛手傑克」自此也成為兇手的定稱。
然而,正當投下大批人力的警方耗精竭力地調查所有關係人、過濾可疑的嫌犯而一無所獲,開膛手傑克在犯下第五樁最殘忍的命案後,就突然銷聲匿跡,真相至今懸而未決。而,後世也出現了各式各樣的推理與猜測,可說是人類的智力與想像力大觀。
這一長串的嫌犯名單中,包括了醫生湯瑪士.尼爾.克林姆(Thomas Neil Cream)、皇室成員艾伯特.維克多王子(Prince Albert Victor)、漁販約瑟夫.巴內特(Joseph Barnett)、律師蒙塔古.約翰.卓伊特(Montague John Druitt)、商人詹姆斯.梅布立克(James
Maybrick),還有兇手是女人,助產士瑪麗.皮爾西(Mary Pearcey)──亦即開膛手吉兒(Jill the Ripper)的說法,甚至連《愛麗絲夢遊仙境》(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1865)的作者路易士.卡羅(Lewis Carroll)都曾被拖下水。
推理作家派翠西亞.康薇爾(Patricia Cornwell)也投下大筆財力購入相關證物,應用鑑識科技經調查後發表《開膛手結案報告》(Portrait of a Killer: Jack the Ripper - Case Closed, 2002),確認了真兇是畫家華特.席克特(Walter Sickert)。
康薇爾的理論根據,是從開膛手傑克寄給報社的信封郵票背面,檢出真兇的唾液,而唾液的DNA與席克特匹配。不過,開膛手學家(ripperologist)及席克特專家,都對這項結論抱持疑問:寫信的人不一定就是真兇,而且,在兇手犯案期間,席克特人在法國。
已經完成《開膛手傑克的百年孤寂》的島田,在本作出版文春文庫的「完全改訂版」後記也提到,他曾就康薇爾的理論與精神科醫師岩波明交換過意見,當中同樣針對「這封信到底是真兇寄的,或者只是想引人注目的惡作劇」為主進行討論,甚而,島田認為更應該檢查的是另一封提及被害人腎臟的來信。可見,他一直關心開膛手傑克一案的最新發展。更重要的是,綜觀開膛手傑克所犯下的五起命案,我們可以發現到,它與島田的多部作品都有著類似的共通點。
Ⅲ
在島田的處女作《占星術殺人魔法》(一九八二)中,謎團的主軸是根據西洋占星學理論,六名少女慘遭分屍的「阿索德」命案;而在《出雲傳說7 / 8殺人》裡,則有象徵「八□的大蛇」的女性屍塊沿著日本鐵路四處漂流的驚悚血案。
《眩暈》(一九九二)是為了製造「雌雄同體人」的殺人事件;而在《異位》(一九九三)裡,則發現仿效聖經故事〈莎樂美〉的斬首命案。在《魔神的遊戲》(二○○二)中,出現了人頭與狗屍縫合的怪異情節;《螺絲人》(二○○三)則有將屍體脖頸加上螺紋,鎖在屍體上的離奇事件。
近作《利比達預言》(二○○七)裡,更有屍塊排列展示的血腥場景。
若說美國推理作家約翰.狄克森.卡爾(John Dickson Carr)號稱「密室大師」,那麼對分屍命案情有獨鍾的島田莊司,筆下也出現過琳瑯滿目、由於各種原因出現的分屍謎團,獨樹一格,要稱作「分屍大師」也絕不為過。
當然,開膛手傑克一案絕不只是案情裡具有瘋狂的分屍場面,突顯了獵奇殘虐的死亡哲學,它之所以廣受重視,也因為這是最早出現在大都會區的連續殺人魔,也是頭一樁利用媒體的影響力,來引起大眾恐慌的「劇場型犯罪」。此外,被害者全都是性工作者,以及警方數度認為兇手是外來移民,更是現代社會裡「族群歧視」心理的先肇。
現代的大眾文化,受到開膛手傑克的影響甚深。在瑪麗.貝洛克.朗蒂絲(Marie Belloc Lowndes)發表《神秘房客》(The Lodger, 1913)後,本案一躍成為推理創作的靈感來源,而此作又在希區考克(Alfred Hitchcock)的鏡頭運轉下,成為電影的重要素材。
島田則在本案發生的一百年後,選擇德國的西柏林做為開膛手傑克「復活」的都市。同時,這也是他繼《被詛咒的木乃伊》(一九八四)以來,再次將書寫範圍跨至歐洲。如果對照御手洗潔今日在歐洲的活躍,讀者或許也會浮起會心的笑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