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台灣與台灣人

我看台灣與台灣人
定價:250
NT $ 198 ~ 315
  • 作者:阮銘
  • 出版社:玉山社
  • 出版日期:2009-04-15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6789489
  • ISBN13:9789866789489
  • 裝訂:平裝 / 200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從中國到美國,最後選擇台灣做為自己的國家,
曾經是中國共產黨員的阮銘,如何與台灣結緣二十一載?

台灣的變化,我在中國也曾關注,但對實際情形瞭解不深。
去美國以後,接觸不少台灣朋友,
他們經歷的種種故事,讓我開始編織起自己的台灣夢。
—— 阮銘

  知名的政治觀察家阮銘,之前對台灣的觀察評論,都是從世界歷史的高度,做「望遠鏡」式的全面性觀察,此次則希望從自己親身的交友與接觸,以第一人稱的方式,寫下這21年來與台灣的結緣故事,以及他的台灣夢。

  1988年赴美之後,是他接觸到較多台灣人的開始。1997年,他來到台灣教書,與年輕人的接觸,讓他體會到台灣的青春與活力;多次的島嶼旅行,更讓他感受到台灣這個美麗國度的大自然之美。2002年,他選擇台灣成為自己的國家,擁有了台灣身分證。

  做為一個自由主義者,他認同民主、自由的普世價值;身為一個台灣人,他希望看到台灣前進的力量,並希望更多台灣人繼續在這條路上堅持與團結,走出自己美好的未來。

本書特色

◎有別於以往的政論性寫法,作者第一次用親身經歷訴說他與台灣的故事。
◎國籍是一種選擇,也是人的基本權利,本書就是最好的說明。
◎身為於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中誕生的國家,台灣走過自由民主的美好時代,
但也因種種因素,面臨到最嚴峻的考驗,本書真實見證了這段過程。

作者簡介

阮銘

  1931年出生於中國上海,年輕時曾加入中國共產黨,後遭中共開除黨籍。1988年前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密西根大學、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以及台灣淡江大學等做訪問研究。2002年取得台灣籍,2004年至2006年被聘為總統府國策顧問,目前為台灣綜合研究院顧問。

  著有《歷史轉折點上的胡耀邦》、《鄧小平帝國》、《中共人物論》、《兩岸統一百年大計》、《透視總書記》、《民主在台灣》。在玉山社出版有:《民主台灣vs.共產中國》、《去恐懼,開創台灣歷史新時代!》、《兩個台灣的命運——認同TAIWAN vs.認同CHINA》、《從寧靜革命到寧靜建國》、《歷史的錯誤——台美中關係探源》,編著《台灣青年.看未來》等書。

 

目錄

前言

Part One 在美國遇到的台灣朋友
他們從監獄走向自由
一封信改變了人的一生
「地方包圍中央」的設計者
獨裁者晚年的贖罪心態
李登輝時代的中國戰略
選票vs.飛彈的勝利

Part Two 開創自由民主新時代的台灣人
台灣民主獨立運動的旗手
漫漫長夜中的第一支火炬
民主獨立運動的理論創新
自由主義與民族主義的歧途
在新台灣史研究的道路上
從李登輝到陳水扁
〔附錄〕給阿扁總統的十點建議

Part Three 生活與思考
文化封閉的海洋國家
學生為什麼不質疑老師?
自由失落的自由媒體
分裂必敗.團結必勝

 

前言

  二○○八年三二二總統大選後,經過一段時間的沉寂,魏淑貞女士約我到玉山社聊天,還有蔡明雲主編,三個人談著,話題不免觸及這次選舉的結果。

  那時都在說「民主的勝利」、「人民的勝利」;我們無法茍同。多數的選擇,也有錯誤的時候。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威瑪共和國,有一部民主憲法,選民卻一度選擇了納粹黨,給自己和世界人民帶來巨大的歷史災難。

  台灣是上世紀末全球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中誕生的新國家,她在八、九十年代創造的民主與經濟奇蹟,被譽為新興民主國家的東方典範。這次卻選擇了一個衰老無能的﹁中國﹂政黨來統治這個年輕的自由國家,難道不是歷史的倒退嗎?

  歷史倒退的發生有眾多因素,諸如民主化浪潮在全球退潮,新奴役制度國家的崛起與擴張,西方大國棄守自由、人權普世價值等等。但主要因素是台灣這艘航船自己迷失了前進航向。

  「中國」黨逆歷史前進潮流而動,是四年前和八年前兩度敗選的總統候選人連戰的選擇,他說:「該往何處?我們接受一個中國。Yes,我將回到駕駛座,讓台灣重新啟動,駛向一個中國。」

  台灣人民的回答,是二○○四年二二八牽手護台灣。全國自由國民手牽手,鍛造成五百多公里的自由之鍊,表達了台灣自由民主航向不容逆轉的堅定意志,打敗了「中國黨」。

  這次呢?「中國」黨學乖了,把自己的「中國」航向半開半掩、若隱若現地模糊化,外表塗上一層「愛台灣」、「拼經濟」的迷人油彩。

  我向來不用「愛台灣」、「拼經濟」這類語言,因為語意模糊、沒有方向,什麼人都可以拿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像連戰,在台灣講自己是「三代單傳」的「老台灣人」,「最愛台灣」了;跑到美國,又講自己是「純種中國人」(pure Chinese)。連戰的「愛台灣」是「聯共反台獨」,蓄意把台灣送給他「相見恨晚」的中國「胡主席」(胡錦濤),絕不留給自由、民主、獨立的台灣人民。

  那個「胡主席」當然更「愛台灣」了;不惜舖上紅地毯迎接台灣的兩任「中國」黨主席連戰、吳伯雄,謀劃兩岸「中國」黨聯手,試圖把台灣變成「中國的一部分」。

  「拼經濟」也一樣模糊:是為跨國大財團拼,把台灣的經濟「拼」到中國去,為「中國崛起」效犬馬之勞?還是為提升台灣人民的生活品質與生存環境?我們在二○○八年選戰中看不到方向。謝長廷提出過「台灣維新」和「幸福經濟」,本來可以發展成為台灣前進的方向,卻被殺聲震天的「民主內戰」狂潮淹沒了。

  魏女士問我:「你來台灣這麼多年,怎麼看台灣和台灣人?民主在台灣為什麼會走到今天這樣倒退的困境?」

  我是一九九七年來台灣的,已經十一年了。總體來說,我欣賞台灣人的海洋性格:開放、勇敢、豪邁;能夠在逆境中打開生路。這是我一九九七年來台不久會見黃信介時就強烈感受到的。我想,恐怕是台灣的自然條件與社會歷史環境,塑造出黃信介這樣的個人性格。靠海人捕魚維生,每次出海都有生命危險,磨練成勇敢;長期受外來政權壓迫,沒有一點叛逆精神是無法生存的。台灣正是憑藉這樣的國民素質,從亞細亞孤兒茁壯成長為新興民主國家的東方典範。

  另一方面,台灣人特別是知識界,也有封閉、狹隘、懦怯的一面,思維方式缺乏歷史感與世界觀。這大概同黨國時代的封閉教育有關。在淡江大學教書時,我曾用「恐中、畏美、輕己」六字,概括台灣一部分知識人的心態。

歷史感不足,就是歷史前進了,進入新時代,自己的思維方式還停留在死去的舊時代。

  有人停留在一個世紀前孫中山當臨時大總統時的中國南京,所謂「一九一二年的中華民國」,其實那時他還沒有生下來,台灣還在日本統治的殖民地時代;時間與空間都錯置了。這種思維方式,是被黨國課本薰陶出來的黨國教條主義,無視今日台灣是獨立國家的現實。

  也有人停留在半個多世紀前「盟軍佔領台灣」或「舊金山對日和約」時代。他們同樣無視台灣向自由民主制度轉型的歷史發展,也不認同台灣是獨立國家,認為台灣是「美國海外領地」或「地位未定」。所謂「統獨之爭」和「民主內戰」,演的都是古裝戲。

  世界觀不足,是看不到今日台灣在世界的戰略地位與戰略優勢;還以「亞細亞孤兒」自居,視野所及,只見中國打壓,美國指責,二十幾個動動搖搖的「邦交國」。

  世界歷史是發展的。今日之台灣,已不是一個世紀前日本統治下的台灣,也不是半個多世紀前盟軍佔領、又淪為蔣介石反攻大陸基地的白色恐怖的台灣。今日之台灣,是台灣人民終結了三百多年被外來政權統治的歷史,完成了民主制度轉型的現代國家;是二十一世紀自由世界的東方燈塔。無論在國家制度、國民素質、文化教育、科技發展、經濟競爭力各個領域,台灣均擁有無愧於當代先進國家的優勢。看不到這些,是由於世界與台灣已進入新時代,人們的思維方式還停留在舊黨國時代精神枷鎖的禁錮之中,不免有時做出錯誤的選擇。

  我們深深感到,今日之台灣,需要一個打破舊時代黨國精神枷鎖的文化啟蒙,結束虛擬的「統獨之爭」與「民主內戰」,重新認識自己,相信自己,開創台灣的歷史新時代。

  那天談到後來,魏女士提議以「我看台灣與台灣人」為題,把我接觸的故事和我的看法寫出來,也許可以給人們一點參考吧?

  我想,我對台灣和台灣人的看法,這些年也寫了不少,現在也沒有什麼改變。有人把台灣和台灣人描繪成沒落貴族的悲情意識或西瓜偎大邊的騎牆性格,恐怕是以偏概全。但我過去所寫,多從總體上看台灣和台灣人在世界歷史上角色的演變,也就是我常說的﹁望遠鏡中看台灣﹂。這回想改變一點寫法,從我遇到的人和事,從我接觸的大地與海洋,寫出我心中的台灣和台灣人。

 

內容連載

自一九九七年我來台灣教書,已經十一年了。前七年(一九九七~二○○四),在學校教書和研究。二○○四年八月底,突然被淡江大學「掃地出門」。之後就在台灣綜合研究院做研究和寫書,直到如今。其間,二○○四年五月二十日至二○○六年五月十九日,做過兩年總統府國策顧問,也很突然,都是在報上看到任命,又在報上看到被撤銷的,事先均無跡象,既無人徵求我的意見,也未聽到任何風聲。這恐怕是怪我自己在台灣的生活太封閉的緣故吧。

平日,我不是上課堂教書,就是躲在研究室裡看書。白天、晚上,週日、週末都一樣。我也喜歡玩,是在假期,和朋友、學生,幾乎走遍這個美麗、可愛的海洋國家。少有人去的蘭嶼、小琉球,我都去過,只有馬祖還沒去。有的地方太美了,去了還想去,像太魯閣、綠島、澎湖,我都向國外來的親友推薦,陪他們去。我也請台灣朋友、學生同我一起去美國、加拿大,漫遊黃石公園、大瀑布,那都是高興的日子。

另外,我還做過,還繼續「做著」中央廣播電台董事;因為我拒絕「辭職」,並堅持史亞平的新聞局粗暴入侵央廣董事會屬非法行為。台灣媒體,從我剛到美國就開始同我打交道了。先是《中國時報》、《聯合報》、《新新聞》、《今周刊》,後來是《自由時報》、《台灣日報》、《Taiwan News 周刊》……所以我有不少媒體朋友。但時聚時散。恐怕是台灣的媒體環境和政治生態變動太快之故吧?因為我的思想文字,二十年來沒有變。我想,我可能是個保守派,跟不上台灣的時代變遷吧? 現在就從漫遊、媒體、教育三方面,說說我在台灣生活的故事。

文化封閉的海洋國家

走進淡江大學校門,我看到一塊長方形的水泥場地。同學告訴我,那裡原來是游泳池,因為發生過學生在游泳池不小心淹死,學校把游泳池填成了水泥場地。現在有幾個學生穿著四輪鞋在那裡慢慢滾動。我想,都大學生了,難道不能給一點游泳安全教育,非要填平它不可呢?

後來我得知,台灣雖是海洋國家,學生卻很少會游泳。據說,戒嚴時期一般民眾是不准去海邊的;誰在海邊照相,可能被警總當作匪諜抓走。現在開放海禁,但國家和學校治理者的思想並未啟封。

但也不能以偏概全,據我觀察,政、學兩界,思想最封閉;企業界要開放得多,恐怕是自由市場的影響。像許文龍,他年紀大,卻無遺老思想,是一個思想開放,深具海洋性格的企業家。出海釣魚是他的日常功課,使他的心與大海相通,與世界相通,不會把自己的思想壓縮在封閉的「台灣地區」。

還有,一到假日,我問朋友、同學,去哪兒玩啊?噢,去帛琉啊,泰國啊,印尼啊,韓國啊,日本啊;暑假就去法國、義大利、北歐……。至於本國,問到澎湖、綠島、太魯閣……都沒去過。我心中做了決定:漫遊美麗島,把這個海洋國家的三萬六千平方公里自由國土走透透。

我找到兩位知音。一位是我的學生王茂臻,他少年時代就騎腳踏車漫遊全國,鄉間小道都瞭若指掌。另一位是我的老闆,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張五岳所長。每逢假期,王茂臻同學、張五岳老師各駕一輛車,帶幾個研究所的同學一起上路,慢慢就形成了一個相對固定的漫遊團隊,遊遍了台灣

如果問哪兒是我最愛?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198
  2. 新書
    79
    $198
  3. 新書
    85
    $213
  4. 新書
    9
    $225
  5. 新書
    9
    $225
  6. 新書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