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巴比倫
- 作者:史考特.費茲傑羅
- 原文作者:F. Scott. Fitzgerald
- 譯者:柔之,鄭天恩
- 出版社:新雨
- 出版日期:2009-03-12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2270292
- ISBN13:9789862270295
- 裝訂:平裝 / 240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上市一週即登上
誠品、博客來、金石堂暢銷書排行榜
繼《班傑明的奇幻旅程》之後
費茲傑羅又一撼動人心的悲傷情歌
「在我倆開始無意識地折磨彼此的愛,並將
它撕裂成碎片之前,我曾是如此深愛著妳。」
一種掙扎,一種吶喊,一種不平靜的,
讓人為之心碎卻又低迴不已的聲音!
當曾經的絢爛浮華褪盡 剩下的是令人心碎的無盡寂寞......
《重返巴比倫》(Babylon Revisited)是費茲傑羅繼《班傑明的奇幻旅程》後,又一本精彩的短篇小說合集。本書收錄了費氏自1926年至1937年之間陸續撰成的八篇作品,其中包括了刊載於《星期六晚郵》的〈富家男孩〉、〈寶貝派對〉等六篇精彩短篇小說;著於1931年,被譽為作者最優秀作品之一的〈重返巴比倫〉;以及作者晚年的短篇傑作〈長路漫漫〉。
在本書中,在社會與家庭劇變中掙扎的費茲傑羅,以宛若要滿溢而出般的情感,寫成了一篇又一篇直擊人心的動人經典。從自信滿滿的浮華年代,到自我沉淪與走向絕境,費茲傑羅用他的筆,在短暫的生命歷程中,寫下無數讓人為之心碎卻又低迴不已的文章。良善與冷酷,華麗與落寞,愛情與仇恨,喜悅與悲愴......在爵士時代落幕的鐘聲中,費茲傑羅將帶領讀者一同體驗舞台上最後的絢爛與幻滅。
作者簡介
史考特.費茲傑羅(F. Scott. Fitzgerald,1896-1940)
美國20世紀的偉大作家。出生於明尼蘇達州聖保羅市的沒落商人之家。大學就讀於普林斯頓大學。1920年出版處女作《塵世樂園》,此書甫出版便大受好評,讓他名利雙收。此後陸續出版了傳世傑作《大亨小傳》、《夜未央》,紅透歐美藝文界。之後發表了150餘篇短篇小說與為數眾多的時尚評論。晚年苦於家庭因素與金錢壓力,1940年因心臟病逝世。他的作品深刻呈現了1920年代美國社會的浮華生活與精神上的空虛,因此又被譽為「爵士時代的桂冠詩人」。
譯者簡介
柔之
本名邱俐華,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畢業,美國The Interlink Language Center in Indiana State University肄業。曾任英語雜誌社編輯,現從事翻譯工作。曾獲第十四屆梁實秋文學譯詩甄選獎。譯有《異鄉人》、《秘密花園》、《優雅與狂野——威廉王子》等書。
鄭天恩
台中市人,國立台灣大學歷史所碩士,英國華威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肄業。愛好讀書,平日不可一日無書。現為出版社編輯。
推薦序
夢想的幻滅與再生——費茲傑羅與《重返巴比倫》
鄭天恩
《重返巴比倫》(Babylon Revisited)是費茲傑羅繼《班傑明的奇幻旅程》後,又一本精彩的短篇小說合集。相較於《班傑明的奇幻旅程》以收錄費氏早期的著作為主(1919—1924),《重返巴比倫》所呈現的,則是費氏中晚期作品的另一種不同風貌。
論者認為,以《大亨小傳》(1925)為分界,費茲傑羅的作品可以分為兩個時期:在《大亨小傳》之前,費氏的作品普遍洋溢著自信、清新的風格,雖然筆端偶爾會流露出憂鬱的氣息,但是整體而言展現出的仍然是一種純粹而美麗的感覺;但是到了後期,隨著《大亨小傳》的叫好不叫座,他所深愛的妻子賽爾妲(Zelda)的精神問題,以及浮華度日所帶來的生活壓力,種種因素的交織,使得他的作品風格不再如前期般的輕盈,而是轉趨沉重、陰鬱與虛無幻滅。本書收錄了費氏自1926年至1937年之間陸續撰成的八篇作品,其中包括了六篇刊載於《星期六晚郵》(Saturday Evening)的精彩短篇作品;撰於1931年,被譽為費氏最優秀作品之一的〈重返巴比倫〉(“Babylon Revisited”);以及作者晚年的短篇傑作〈長路漫漫〉(“The Long Way Out”, 1937)。
正如前面所述,和《班傑明的奇幻旅程》相對照,《重返巴比倫》給人的感覺較為沉重;它的內容充滿著張力,感情宛如要滿溢而出般直擊人心,但是,從中我們感受到的不再是優雅、翩翩起舞的爵士年代,而是一種掙扎,一種吶喊,一種不平靜的生命歷程所發出的,讓人為之心碎卻又低迴不已的聲音。費茲傑羅的寫作風格之所以會有如此大的轉變,主要的原因其實可以從兩方面來探討。從社會方面來說,1920年代早期,美國在哈定與柯立芝兩位總統的領導下,國力蒸蒸日上。那是一個消費至上的年代,爵士樂、汽車、電影..,象徵著繁榮的一切事物都大為盛行;年輕人追求享樂與奢華,流連忘返於舞廳與夜總會之中;那是一個人人做著「美國夢」,夢想一夕淘金的年代,也是費茲傑羅筆下,浪漫而華麗的「爵士年代」。但是邁入1920年代中期以後,這種畸型的繁華逐漸走向了崩潰的邊緣。產業衰退,社會不安,人們不務生產,只是將手頭的錢投入股票市場追求紙上的虛幻財富,其結果就是1929年的經濟大恐慌。大恐慌一夕戳破了繁華的假象,也讓爵士年代的奢華歸於幻滅,正如作者在〈重返巴比倫〉一文中藉著酒保領班保羅之口所發出的感嘆,「真是天翻地覆的變化」。就作者個人而言,這段時間也是一段不幸的時期。他與賽爾妲的婚姻一直處於不穩的狀況,對感情的執著與現實生活的無奈和矛盾,讓費茲傑羅備感煎熬;1930年,賽爾妲精神崩潰住進了療養院,兩人之間的關係也變得更為惡劣,情況甚至惡化到了互相寫書抨擊彼此的地步。夢想的幻滅與現實的動盪不安,讓費茲傑羅的作品產生了與以往不同的視野和深度。
在《重返巴比倫》中,這種情感的煎熬可說是處處可見。和《班傑明的奇幻旅程》不同,這本書的主要場景不再是華麗的別墅與夜夜笙歌的派對,而是一幕幕更為深沉與陰暗的畫面——暴風雨中的渡船、空蕩蕩的麗池飯店吧台、老舊荒廢的賽馬場,以及精神病療養院——,以這些憂鬱的場景為開端,作者將現實生活中的壓力與艱難,以及對於年輕時代夢想幻滅的慨嘆,透過極其洗鍊而動人的文筆一一展現在讀者的眼前。然而,這本書並不只是單純的將壓力轉嫁給讀者的無味讀物。在書中,我們仍然可以找到過去所熟悉的費茲傑羅的身影;他對賽爾妲的愛一如往昔,對浪漫與美的追求也始終不變。然而,正因為他心中有著不變的追求與執著,所以在面對現實的劇變時,感受到的痛苦也特別深刻。這種深刻表現在書中,便成為了一篇篇打動人心,讓人閱後不免掩卷長嘆,但卻又忍不住低迴品味其中深意的作品。如果說《班傑明的奇幻旅程》是晶瑩剔透的鑽石的話,那這本《重返巴比倫》便是紋理深沉的青玉原石,外表看似平凡,但卻隱隱散發著內斂而溫潤的光澤。
如同村上春樹所言,這是一本「漂浮著美麗而哀愁的氣息的書」。沒有生命的坎坷,無法寫出打動人心的好作品;費氏在本書中所展現的,正是歷經劫波後發自內心最深處的肺腑情感,也正因為如此,本書才能在歷經六十餘年後的今天,仍然繼續讓無數世人為之動容。午夜夢迴時,閱讀這本《重返巴比倫》,那種內心的悸動與低首沉吟的感觸,將帶給所有讀者一種永難忘懷的閱讀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