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訂第十版 序
人生俱俱皆由命,天數茫茫不可逃。
在1997年亞洲爆發第一次金融風暴的時候,編著者本人無意間得知,日本各大證券公司的高級主管,尤其是研究單位的主管,大都在清晨4點鐘趕到公司上班,盡快的蒐集歐美股市收盤後的評論,藉以觀察歐美股市對於亞洲金融風暴的反應與觀點。
事隔將近十年,編著者有機會就到處詢問、調查,果真國內各大法人機構在當時金融風暴發生時都沒有人有類似日本人的行動,而且之後也完全缺乏這樣的反應機制。這就印證了國內金融機構,水準一直停滯不前,是個毫無疑問的事實與宿命;對於重大事件,缺乏一個有效的因應機制、措施。
回頭看當時受到金融風暴影響最大的韓國、泰國、印尼,早已經擺脫風暴的危機,甚至一再創下新的榮面;然而國內股市的表現卻是遠遠的落後。就算股市的表現落後,行情的波動還是頗有幅度,但是國內法人機構的操盤績效,卻是每下愈況,大多數的情況都是處於挨打的局面。很明顯的,操作制度與操盤觀念,都有值得檢討與提升的空間在。
法人機構重視基本面分析,這個大原則沒有錯,但是前提就是要找出有效的研判方式,進而研擬出完善的操盤制度。而不是就眼前呈現的事實追逐行情。
一個真正的操盤者,必須要有超越的眼界,能夠看到未來半年、一年的發展趨勢,然後觀察出未來的機會。就2004年加權指數最高點7135點來說,這個水準已經完全的反映了當年度基本面應該有的上限水準。真正的核心主力,早已經在7135點見頂前出脫了差不多的持股,完全不受到後續利空的衝擊。
加權指數在7135點時的總市值高達17兆元,已經是歷史的新高點,比之前在10393點、10256點時的總市值紀錄都要高。這種總市值水準與當時的存款餘額比較,都是屬於瀕臨危險的程度。其次,以GDP、利率水準來觀察,7135點也是臨屆了指數的上限水準。到了此時如果還要樂觀,就必須要有足夠的數據、證據,能夠確認出次年有更佳的經濟成長率。
一個夠厲害的主力,在布局一張要走大行情的股票,經常要費時五到八個月的時間,慢慢的暗中吸納籌碼,然後才發動一波長達八個月,甚至長達二年的多頭走勢。要進行這樣的工作,若非有超然看得夠遠的基本面修養,實在難以有效的達到目標。
不要以為當個市場主力只要資金夠雄厚就好,最重要的就是要具備上述的條件;否則再雄厚的資金都會化為烏有。當年翁大銘最風光的時候擁有一千四百億元,沒有按照基本的規範進行操作,沒有多久就消耗殆盡。大資金的進出,就跟大部隊的調度一樣,更需要講究規範、穩紮穩打,否則就有兵敗如山倒的潛在風險。
以基本面的各項主要數據,其實可以正確的推算出股市的上限、下限水準,但是還要進一步從長期的圖表上,觀察出籌碼的分布狀況,再來修訂預估的目標區。
假設一張股票基本面的展望十分的亮麗,但是籌碼的分布過於凌亂時,除非有計畫的壓低吃貨,洗清所有的浮額,否則難以預期有比較大的行情。比如廣達上市的時候,股東釋出的籌碼太少,因為流通性不足,而且市場主力畏懼大股東龐大的籌碼潛在賣壓,因此沒有主力願意介入,所以上市的表現就遠遠的低於較早期上市的華碩。
因此,基本面分析要能夠發揮作用,技術面的運用技巧不能不重視。市場主力手中沒有籌碼,再好的基本面也只是隨勢表現一下,比較缺乏樂觀的行情。而真正能夠持之恆久的基本面行情,主力當然不會錯過。
所以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國內法人機構多數無法繳出漂亮的成績單,有三個宿命的因素,其一是缺乏應變的機制;其二就是自己最擅長的基本面分析無法表現出有效的預測能力;其三則是技術面的判斷能力過於薄弱。
因為這三個因素的影響,法人機構的操作其實跟一般投資人沒有兩樣,長久以來一直窮打機遇戰,操作的績效永遠是受制於行情的起伏。除非,經過痛定思痛的檢討,否則要期望法人機構的投資績效有所明顯的進步,很難。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世間皆凡人,凡人都很難敞開心胸、放開眼界。
本書在這一次第十版的修訂,仍然延續舊版的精神,就傳統的技術理論,提出近年來累積的新觀念與心得。一個有用的觀念,有時候簡單無比,卻豈僅是是價值千金、萬金而已。而有時候,一個錯誤的觀念,卻有可能纏身數十年而不自知。比如說,波浪大師羅伯.派瑞特就深陷艾略特所設定的理論範疇當中,迷失了將近二十年,在1987年大勝一次之後失誤連連。
任何理論,無論是基本面或技術面,大都是缺乏周詳而有效的驗證工作,因此變數就無從得知。而且理論歸理論,理論要達到實用的地步,必須在經過有效的驗證之後,進行策略的規劃與分析。
理論的價值,必須依賴策略分析,有點類似軍事的兵棋推演。策略對,簡單的分析工具都能小兵立大功;策略不對,即使擁有倚天劍、屠龍寶刀都可能反而會砍傷到自己。因此技術理論除了鑽研體會之外,有效的驗證是必要的;如果缺乏驗證,又缺乏一個完善的策略分析制度,要能夠有績效出現恐怕是難上加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