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酒事典

戀酒事典
定價:380
NT $ 97 ~ 342
  • 作者:貝爾納.畢佛
  • 原文作者:Bernard Pivot
  • 譯者:尉遲秀
  • 出版社:大辣
  • 出版日期:2008-05-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6634000
  • ISBN13:9789866634000
  • 裝訂:平裝 / 336頁 / 15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脫口秀節目主持人歐普拉(Oprah Winfrey)之於美國,有如本書作者貝爾納.畢佛之於法國,然而這位畢佛老先生不但愛書,更愛酒。里昂長大的他,家裡擁有一小塊葡萄園,也自釀薄酒萊,沒想到,這個因緣竟讓他在應徵《費加洛報》文學版記者時,跟總編輯聊了開來,還因此被錄用!

  本書以字典形式編排,由A到Z收錄了108個與酒相關的詞條,畢佛以幽默輕快的筆調,將豐富的葡萄酒知識、歷史、文學典故和文人軼事,信手拈來侃侃而談,出版後旋即登上各暢銷書排行榜。

  詞條有自傳性質的、關於閱讀的、關於釀酒的記憶、關於飲食、還有小酒館、葡萄酒業的眾生相、產區、葡萄園、城堡酒莊、酒窖、酒桶、酒瓶、酒標、品酒、盲目品酒、品酒師、開瓶器、試酒碟、軟木塞味、葡萄酒戰爭、伊斯蘭與葡萄酒、性與葡萄酒……等。從時間初始到世界末日,葡萄酒都與人類的冒險、文明、藝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葡萄酒,不該等閒視之。」畢佛如是說。


【畢佛語錄】

有些釀酒師和侍酒師喜歡誇張。對於超凡入聖的鼻子和味覺來說,這些都是真的,不過還要加上三寸不爛之舌。這些人在一瓶葡萄酒裡找到一大串東西,一般品酒者則至多只感覺到一兩種香味,面對這麼一大份清單,一般品酒者只能失望地嗅著杯子,並且因此感到羞愧。曾經有一個侍酒師惹惱了我,他就著我們正要品味的一瓶葡萄酒,發表了一席神妙的演說,看來他是把他太太當天早上在市場買的水果、蔬菜、香料和花,照單全說了一遍。喝了第一口酒之後,我說:「親愛的先生,您是不是還忘了青椒。」——節錄自「Aromes 香氣」詞條

酒窖管理師深知,總有一天他的下場也會和那些葡萄酒一樣:躺在地底,被貼上標籤,被寫上名字,被標上年份。但是,除非他奇蹟似地復活,否則他不會像葡萄酒一樣再站起來。——節錄自「Caviste 酒窖管理師」詞條

一瓶不明的葡萄酒罩著「襪套」,當「襪套」被抽起的時候,眾家品酒者無不發出驚訝的「哦!」和失望的「啊!」。小小的自豪之聲則一向是少數。我們常說矇瓶試飲是在教人謙遜,或者更糟的說法是,一堂羞辱人的課。當然,我們會讓專家們分開——就像侍酒師要爭奪世界冠軍那樣——這些人的記憶裡有無數種多次品嘗的葡萄酒,他們對於葡萄酒的記憶十分驚人。老天爺,他們是怎麼辦到的?他們竟然可以區分來自智利的梅洛品種葡萄酒和希臘、南非、美國或澳洲的梅洛有什麼不同。在侯馬內-康地特級葡萄園的共同所有人畢茲-勒華(Bise-Leroy)女士家裡舉辦的夜之丘矇瓶試飲比賽,每年,都有一位超級名廚獲勝,有多少在明亮光線下品酒功力不凡的主廚,栽在這場葡萄酒瓶的蒙面舞會?甚至還見過有酒莊主人和酒農認不出自己的葡萄酒呢!——節錄自「De ustation a l’aveugle 矇瓶試飲」詞條

侍酒師關心的是葡萄酒不可或缺的標籤,貼在酒瓶上的標籤,有些酒還有頸標和後標(上頭寫著與這瓶葡萄酒和酒莊有關的一些資料,一些嘰嘰喳喳的東西和經銷商的名字,再加上一些歌頌自家爛酒的辭令)。總而言之,這些就是葡萄酒的身分證。也可以說是照規定製作的名片。酒標必須提供一些和這瓶酒相關的訊息,像是產區名、酒精含量、生產者的名字和地址……等等。對一瓶還沒喝過的酒來說,酒標就像一紙讓人充滿信心的通行證;對一只空瓶子來說,酒標就像一段紀念性的文字一樣悲愴。——節錄自「Etiquette 酒標」詞條


作者簡介

貝爾納.畢佛(Bernard Pivot)

  法國資深記者、作家、文化評論家。1935年出生於里昂,家裡正是生產薄酒萊(Beaujolais)的葡萄農戶。記者學校(CFJ,Centre de formation des journalistes)畢業後,於1958年進入《費加洛報》(Le Figaro)文學版,一待就是16年。1975年轉戰電視圈,先後主持文學節目「猛浪譚」(Apostrophes)、「文化湯」(Bouillon de culture)、「雙重的我」(Double je),成為法國當代最有文化影響力的代表人物之一。1985年與語言學家米歇琳.索蒙(Micheline Sommant)發起「拼字大賽」(Championnats d'orthographe),將法文單字聽寫變成全民運動,為捍衛法語文化不遺餘力。歷經32年的電視生涯後,於2005年退休,現為龔固爾文學獎評審委員。著有《100個要搶救的單字》(100 mots a sauver)、《?書,這一?》(Le metier d elire, reponses a Pierre Nora)、《畢佛文學評論集》(Les critiques litteraires)、《薄酒萊新酒驚奇史》(L'Etonnante histoire du Beaujolais nouveau)……等書。


譯者簡介

尉遲秀

  1968年生於台北。曾任報社文化版記者、出版社文學線主編、輔大翻譯學研究所講師、政府駐外人員,現專職翻譯。譯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不朽》、《生活在他方》、《緩慢》等書。

 

目錄

A la tienne ! la notre ! la votre ! 祝福你!祝福大家!祝福您!
Aba Nuwas 阿布?努瓦司
Alsace阿爾薩斯
Amour et le vin (l’) 愛情與葡萄酒
Antiquite 古代
Aromes 香氣
Ausone (chateau) 歐菘堡
Bacchus 酒神巴克斯
Beaujolais 1 — Miracle, etiquette et couvert 薄酒萊之一——奇蹟、標籤、餐具
Beaujolais 2 — Apres Paques 薄酒萊之二——復活節後
Beaujolais 3 — Avant Noel 薄酒萊之三——聖誕節前
Bernard (Claude) 克勞德.貝爾納
Blondin (Antoine) 翁湍.布隆丹
Bordelais 波爾多產區
Bourgeois 布爾喬亞
Bourgogne 勃艮地
Bukowski (Charles) 查理.布考斯基
Cadavres exquis 精緻的屍體
Cave 酒窖
Caviste 酒窖管理師
Champagne 香檳
Chaptalisation 加糖
Chardonnay 夏多內
Gaillac et Cahors 蓋雅克與卡歐
Gaulois 高盧人
Glouglou咕嘟咕嘟
Gnafron尼亞弗宏
Gout de bouchon木塞味
Grele冰雹
Guerre et le vin (La) 戰爭與葡萄酒
Haddock (capitaine) 哈達克船長
Hamlet哈姆雷特
Harrison (Jim) 吉姆.哈里遜
Hermitage 埃米塔吉
Islam et le vin (L’) 伊斯蘭與葡萄酒
Ivresse 醉
Jayer (Henri) 亨利.賈耶
Jura et Savoie 汝拉省和薩瓦省
Juran?on 居宏頌
Krug 庫克
Lamartine (Alphonse de) 拉馬丁
Languedoc-Roussillon 隆格多克-胡希雍
Loire (Val de) 羅亞爾河河谷
Mauriac (Francois) 弗朗索瓦.莫里亞克
Medoc 梅多克
Merite agricole國家農業榮譽勛位
Messe (vin de) 彌撒酒
Meursault (Paulee de) 梅索的波烈節
Mill?sime 年份
Moines-viticulteurs 酒農僧侶
Montesquieu 孟德斯鳩
Nectar瓊漿玉液
Nnologues 釀酒師
Paf啪
Paris et Ile-de-France (vin de) 巴黎和法蘭西島的葡萄酒
Perret (Pierre) ou l’amitie et le vin皮耶.佩黑:友情與葡萄酒
Petrus 貝翠斯
Pinard皮吶酒
Pinot noir 黑皮諾
Pivot (Jean-Charles) 尚-查理.畢佛
Pontac (Jean de) 尚.德.彭塔克
Porto 波特酒
Provence 普羅旺斯
Quel vin ? 什麼酒?
Quincie-en-Beaujolais薄酒萊的康希耶
Raisin 葡萄
Rhone (Cotes du) 隆河坡
Rivalitee des vignobles產區競爭
Robespierre 羅伯斯庇爾
Romanee-Conti 侯馬內-康地
Rothschild (Philippe de) 菲利普.德.侯奇
Saint-Vincent 聖凡森
Sexe et le vin (Le) 性與葡萄酒
Sommeliers 侍酒師
Tastevin 試酒碟
Tastevin (Confrerie des Chevaliers du) 品酒騎士協會
Temps des vins de pays (le) 地區餐酒的時光
Terroir 風土條件
Tire-bouchon 開瓶器
Tonneau 酒桶
Trinquer 碰杯
Vendanger 採收葡萄
Vendanges 葡萄採收季
Veuve Clicquot 凱歌
Voltaire 伏爾泰
Wanted ! 通緝!
Xeres 雪利酒
Yquem 伊更
Zinc 小酒館
 

前言

敬飲之酒

  要說我有什麼資格寫這本《戀酒事典》,說得出來的也只有我對葡萄酒的愛,還有,我在葡萄園度過了童年最自由的時光。另外,還要加上偶然,葡萄酒在我的生命歷程中無意間起了一些快樂的作用。這一切其實都微不足道,真正了不起的是那些擁有知識和經驗的專業人士,不論是葡萄酒農、釀酒師、酒商、酒窖管理師、侍酒師、記者,還是被貼上專家標籤的酒標專家。而且,有多少出身於葡萄園或是移居到產區的作家會著迷到釀造出這麼一本書,在書裡用他們學會品嘗的詞句頌讚他們學會書寫的葡萄酒?

  讓我下定決心寫這本書的原因,並不是「喝過某種葡萄酒之後去寫它」的那種雙重痛苦、雙重愉悅。我不是最適合這種事的人;我可不想一輩子都這樣,喝了幾瓶葡萄酒之後,就得寫滿一頁又一頁。更何況這本書並不是品酒手冊,也不是選購指南。在出版界和報界,有許多優秀的同行都可以給讀者這方面的指引。

  這本詞書也不是一部關於葡萄園、葡萄品種、產區、分級、農事、葡萄酒工藝的百科全書,也不是葡萄樹和葡萄酒的通史,也不是文學藝術選集,也不是主題非常嚴肅的政治、司法、醫學、宗教論著。如果是的話,得寫上幾十冊啊?

  然而前面說的這些東西,在這本書裡又多多少少有那麼一點。我幾乎可以確定,儘管我老了——就算不是放在橡木桶裡變老的——這本渴飲之書還是可以存放個幾年的。我在這本書裡只提我認識的、我喜愛的,還有能激起我熱情的。書裡有自傳性質的、關於閱讀的、關於釀酒的記憶、關於酒窖、飲食、小酒館、葡萄酒行業的眾生相、葡萄園、城堡酒莊、酒瓶、開瓶器、試酒碟、品酒會、香氣,這一整套的器具、感覺、詞句,伴著情聖在眾多美麗的酒瓶之間進行永恆的征逐。

  然而最重要的還是:葡萄酒,這是農作,也是文化;是實質的葡萄栽植,也是精神的文化。在一個葡萄酒和玉蜀黍或馬鈴薯釀的酒平起平坐的時代,這本書試圖提醒大家的,是一個世界性消費品所擁有的文化面向。沒有任何東西可以超越麵包和葡萄酒在人類的神話與餵餔記憶中的地位,這兩樣東西在勞動與休息、在奮鬥與愉悅之中結合,在基督宗教的神蹟之中在耶穌的餐桌上結合。甚至在古希臘羅馬的歷史和寓言中,葡萄酒還略勝麵包一籌——在《伊里亞德》和《奧德賽》的史詩中,在《聖經》中。葡萄酒是一種獎賞也是一種禁制。

  如何列出從荷馬到柯蕾特 ,曾經頌讚過葡萄酒,或是曾經讓酒在人間喜劇中串演一角的所有作家?比起血或金錢,葡萄酒的戲分或許少些,但是經常和兩者相連,更常見的是和愛情與事業相連,葡萄酒就這樣溢流在戲劇、歌劇、電影、繪畫、歌曲之中。不論是好是壞,葡萄酒從時間初始到世界末日,都跟人類的冒險、文明、藝術,以及為何發生、如何發生的奧秘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總之,葡萄酒,不該等閒視之。

  葡萄酒農是創作者,是手藝人,是藝術家;最優秀的葡萄酒農會把名字留在作品上。法國葡萄酒的多樣性令人驚訝,它擁有世界上最豐富的顏色和味道。我無法全數認識,有些比較常喝,有些少一點,原因是出生地、住所、旅行、度假、友情、親情、機緣。然而沒有任何一種葡萄酒對我來說是沒有分別的。這是一本沒有酒窖的酒窖之書,一本漂泊的產地之書,書裡沒提到的酒,就算是我的保留區吧,總得有些作家、有些葡萄酒等著人們去發掘。

  我經常才說著葡萄酒沾潤了我們的嘴唇和我們的靈魂,沒一會兒卻又用輕俏玩樂的態度談論這個主題,這樣不知會不會讓人覺得驚訝?其實我把葡萄酒當一回事的態度就是這樣,因為我的酒都是開心的酒,那麼我的筆墨為什麼要酸,要澀,要厚重呢?

  法文有一個說法可以把葡萄酒在法國扮演的社會角色形容得很傳神:敬飲之酒。我們會希望用水、威士忌、茴香酒、啤酒、血腥瑪莉傳達敬意嗎?這本《戀酒事典》想要成為的,就是一杯歡樂的敬飲之酒。
                                      
貝爾納.畢佛   2006年7月9日

 

內容連載

Arômes 香氣
「在我們前面的是一系列範圍相當遼闊、層次相當繁複的花,有茉莉、金蓮、歐白芷(當歸)、洋檜、洋甘菊、黃香草木樨,帶著一些乾燥牡丹的感覺,或許甚至還有一點崖柏花的感覺。至於第二層和第三層的香氣,必須非常專注才能感覺得到,而這瓶酒還太年輕,無法將所有的層次一一展開,然而此刻這些香氣已經存在了——這是花崗岩面向南南東方曝曬的獨特結果——它們帶著相當純淨的荔枝、芒果、無花果、葡萄柚的氣味,除此之外,因為採收季的陽光充足,所以又帶來焦糖蘋果和糖煮李子乾或者一絲肉桂和一點肉豆蔻的味道。」

這已經不是葡萄酒,這簡直是佛雄食鋪 了!

有些釀酒師和侍酒師喜歡誇張。對於超凡入聖的鼻子和味蕾來說,這些都是真的,還要加上一條三寸不爛之舌。這些人在一瓶葡萄酒裡找到一大串東西,一般品酒者則至多只感覺到一兩種香味,面對這麼一大份清單,一般品酒者只能失望地嗅著杯子,並且因此感到羞愧。曾經有一個侍酒師惹惱了我,他就著我們正在品味的一瓶葡萄酒,發表了一席神妙的演說,看來他是把他太太當天早上在市場買的水果、蔬菜、香料和花,照單全說了一遍。喝了第一口酒之後,我說:「親愛的先生,您是不是還忘了青椒。」

撇開專家們高來高去的見解,撇開過度的語言詮釋,好的葡萄酒確實散發著各式各樣奇特的香氣,這些好酒的一切特質來自葡萄品種、土壤、氣候、釀酒工法(某些酒還牽涉到不同葡萄品種的混合比例)、培養、熟成等因素。(請順帶留意一下法文的「香氣」[arôme]這個字在o上面有一個長音符號,它代表的正是從酒桶、酒瓶的細頸或酒杯的圓口上冒出來的香氣。)

從一九五○年代起,化學家們發現了分屬六大家族(花、水果、蔬菜、香料、礦石、動物等)的一千種「香氣的」(aromatique)分子——為什麼從「香氣」衍生的形容詞上面就沒有長音符號呢?。化學家們藉由「層析法」的精巧程序捕捉並鑑別香氣分子。這些化學家真是功不可沒,畢竟有些香氣分子的存在宛如游絲。

或許我們可以相信,葡萄酒變化多端的世界裡有這麼多的香氣,簡直是天地萬物的一個濃縮,大自然的豐富與異質性神奇地匯聚在葡萄酒的世界裡。所有好的葡萄酒或多或少都是難解之謎。這也就是為什麼品酒——從鼻子的嗅覺黏膜到大腦的嗅覺記憶——對專業人士來說是一門科學,對業餘愛好者來說是一種遊戲,對所有人來說又是一種對於酒的身分的熱情追尋。

從加美葡萄(gamay)的酒中辨認出紅色漿果類的香氣,從拓凱葡萄的酒中辨認出香料的氣味,從莫希(maury)的酒中辨認出巧克力的氣味,從教皇新堡(châteauneuf-du-pape)中辨認出胡椒,從格烏茲塔明那品種的酒中辨認出異國水果,從梧弗黑(vouvray)的酒中辨認出溫桲果等等,儘管這些算是相當容易的事,然而大多數的葡萄酒並不是那麼容易就可以猜得出來,必須有很好的嗅覺、味覺、專注力、洞察力、記憶力、經驗、知識。捕捉氣味是一個既貪吃又像偵探的活動,也是一個既屬於感官又屬於心靈的活動。

香氣的範疇著實令人印象深刻:從醋栗到菸草,從歐洲藍莓到松露,從香蕉到烤麵包,從打火石到貓尿(討厭的),從割過的草到奶油糖……有些人聞到的香氣很驚人,我想他們會這麼說是因為幽默而不是因為詞窮,像是帶皮煮的馬鈴薯、蘭花、柴火(這香味確實不同於乾柴或樹木)、深紅色的絲絨,還有——嚇人啊!——防曬油和濕鞋帶。葡萄酒就像一只魔法袋或是裝著詩意的袋子,真希望有那麼一天,能在巴黎的巴葛蒂爾公園(Parc de Bagatelle)啜飲杯中獨特而稀罕的香氣,那是戀愛中的少女頸間的肌膚之香,那是五月的傍晚,落日,伴著下過整個早上的雨後的空氣。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26
    $97
  2. 新書
    79
    $300
  3. 新書
    9
    $342
  4. 新書
    9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