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寫了四十億年的日記:岩石閱讀指南

地球寫了四十億年的日記:岩石閱讀指南
定價:260
NT $ 229 ~ 234
 

內容簡介

  地球不說話,可是你知道她持續不懈、寫了四十億年的日記嗎?漫長的四十億年裡,這個行星看似沉默,其實在海濱之沙與火山灰燼當中,地球寫下了自己的故事,然而只有專家才能解讀。

  地質學家貝鳶業如在《岩石閱讀指南》一書中,以科學的專業與文人的筆觸,為我們轉譯詮釋地球的語言,帶領我們深入了解中這個星球傳奇的一生。雖然人類存在時日甚短,地球的過去我們來不及參與,所幸我們依舊能夠從《岩石閱讀指南》中,學會閱讀我們腳下大地成長與變遷的故事。

作者簡介

貝鳶業如(Marcia Bjornerud) 為結構地質學家,曾在挪威、加拿大的高緯度北極區以及北美洲的前寒武紀地盾,研究古老山岳帶的構造運動。貝鳶業如是羅倫斯大學教授,於二○○三年獲提名為美國地質學會會員,二○○○至二○○一年間,以美國傅爾布萊特學人的身分前往挪威研究。現居於美國威斯康辛州阿波頓市;三個兒子也都熱愛岩石。

譯者簡介

若到瓜(Nakao Eki)

  太巴塱人(阿美族),台大法律系畢,哈佛大學科學史研究所碩士,譯有《土地的守護神》、《公司男女》、自然科學及人文社會科學各類教課書。現從事台灣原住民傳統知識研究,及台灣學研究論文的翻譯工作。

 

目錄

推薦序:萬世磐石 程延年
地質年代表

序曲:瘋迷石頭 

公路地圖上的地名是人與土地互動的文獻記載,岩石與地景則是地球的無體系編年史。四十億年來,在海沙、火山灰燼、花崗岩和深紅色的片岩裡,這座行星無意間寫下了一部風格獨具的豐富日記。

第一章 地球之道

冗餘性、再利用和自我矯正的能力,是地球系統的關鍵特徵,是固態地球、海洋與大氣以及生物圈所共有的特質。

第二章 初級岩石讀本

現在就是通往過去的鑰匙。我們對當今地球上所發生作用的理解,可以用來解釋記載著往日時光的岩石。

第三章 大與小

在科學上,測量就等於理解;測量也是處理的開始。我們對於規模的感知力受限於我們的測量技術,要徹底探測地球,我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第四章 混和與分類

一頭亂髮很少會自動解開;圖書館的書不會自己回到架子上;待洗衣物也不會自己依顏色分類。熵是一股無可阻擋的態勢,使宇宙朝向最大無序度演化。地球如此井然有序,其實是件怪事。

第五章 創新與保守

我們的演化史上充滿了矛盾。化石紀錄顯示,合作跟競爭都是同等有力的演化創新來源,和諧和競爭也都同樣會促進穩定。保守和創新在演化中奇異地交織在一起。

第六章 強與弱

大自然是仁慈的、惡意的,還是中立的?可理解,或無限複雜?是可預測的還是混亂的?科學對地球的看法在很多方面繞了一圈,又再度回到三百年前。這次,科學是對的嗎?

終曲 地球的過去與未來

如果人少花點時間證明自己能夠勝過大自然,而多花點時間品味她的甜美、尊重她的年紀,那麼我們會對人類將有光明未來感到稍微樂觀一些。
詞彙表
中英對照表

 

萬世磐石
程延年 任職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地質學組 為資深研究員

  英國首屈一指的學術期刊「自然」(Nature),在一篇書評中大力推薦這本好書:“我們亟需科普的書籍,協助科學起身迎接挑戰……,作者具備著罕見的洞悉智能,詮釋科學概念如此清明,伴隨著魅力十足、助益良多的類比、明喻與隱喻……。”此言不虛。這是一本擬人化、另類描繪的地球私密傳記,饒富趣味,不是很輕鬆就能一口氣讀完,卻又餘音繞樑,值得試探。

  多年來,我在大學裡教授通識課程「地球科學—地質學」,經常推薦新近出版的地球專書。一九九九年,倫敦一遊,我購得前哈佛大學一代宗師古爾德教授(1941-2002)剛上架的精裝本「萬世磐石—生命光譜中科學與宗教的格位」。序文中有一段引述古老諺語的文字,有趣極了——科學是探究岩石的年齡,而宗教則探究萬世之磐石(Science gets the age of rocks, and Religion the Rock of Ages);科學是探究浩瀚蒼穹如何運作,而宗教則探究如何(得道)昇天堂(Science studies how the heavens go, and Religion how to go to Heaven)。一語道破科學與宗教之辨。二○○五年重遊英倫,探視就讀劍橋哲學系的孩子。在劍橋書屋購得這本剛出爐的新書「解讀岩石—地球的私密傳記」。作者是一位任職於勞倫斯大學地質學系的教授兼系主任,也是美國地質學會的資深會員。以女性敏銳而纖細的筆觸,她把生冷又堅硬的岩石活化了。在灰矇矇的倫敦天空下,頓時讓人感到格外的清明。貓頭鷹出版社委請中譯高手翻成中文出版,真是立秋時節的饗宴!

  地球的探究,在最近二個世紀有著革命性的突破。從一個死寂地球的概念,變革成為活地球的思維,進而建構起「板塊構造」的大架構,成為了上個世紀後半葉最震撼人心的科學革命。英國大師級人物洛夫洛克(James Lovelock),又從哲學思維的門縫中一窺希臘神祉,大地之母姬婭(GAIA)的遠古神話,建構起「姬婭假說」的地球觀,引人遐思。地球科學家們,從傳統生冷的礦物、岩石、化石的桎棝中脫困。走向深海一探海底擴張的壯闊;飛向太空,登陸星球,解碼亙古的奧秘;返回時間機器的冥古深幽,重建四十六億年地球演化的點點滴滴。我們朝夕相處最熟悉的地球,有了嶄新的生命傳奇。這本書就是試圖繪出其中的細節與樂章。

  全書舖陳六個章節,以序曲揭幕,以終曲導引省思。「瘋石頭」引領出地球亙古幽冥歷史的印記,以擬人化的筆觸勾勒,作者讓我們用擬地(球)化的心境去感知。「地球之道」刻意用了東方神秘老子之道(Tao)的字彙,又重返希臘大地之母,姬婭假說的哲學。「岩石通則」陳述地球觀的歷史變革與地層呈現的序列劇碼與樂譜。「尺度議題」描繪測量地球的構成因子、零件,從至大到極小,從碎形(fractal)到複雜(complexity)。「混合與篩選」、「創新與保守」,以及「堅強與微弱」,這些看似獨特性格的辭彙,隱喻著地球多面相的表徵。在岩石圈、生物圈、水文圈與大氣圈的互動共生之中,成就了地球是一顆恆動的、循環的、平衡的藍色星球。且讓我們細細品味,珍愛姬婭地球!

 

內容連載

序曲:瘋迷石頭
如同那看似無生命的冷酷岩石,我也擁有塑造了我的物質的記憶。時間與地點都曾有過自己的話語。--赫斯頓《公路上塵土飛揚》

我是地質學家,在美國稱為中西部的廣大地區裡一所小型人文學院教書,以支持我對岩石的迷戀。這所學院跟其他許多此類學院一樣,於十九世紀由一群想要將啟蒙思想引進內陸的慈善家所創立。一百五十年後,我與同事依舊忠於這個理想,但我們也都同意,在威斯康辛州溫尼貝戈湖北岸這座居民好飲啤酒的小城裡,並沒有發生過什麼大事;也就是說,沒什麼值得學術觀察之事。

確實,魔術師胡迪尼和紐約洋基教頭喬麥卡錫都曾住在這裡(頗不搭調的組合)。小說家艾德娜費柏也是(你知道,就是寫《畫舫璇宮》和《巨人》的那位)。我們也可以說美式足球「綠灣包裝工隊」過去的教練跟球員也都出身這裡,在當地彷彿聖人般受到祝福。但全部也不過如此而已。此地的歷史總是看似淺薄又墮落,連湖的名字都在美國過度的消費文化之下,變調成新進的笑柄了。

從電話簿和公路地圖看來,這裡似乎曾有豐富的過往。溫尼貝戈湖畔名為奧詩考詩、波伊西比、新倫敦、新好斯坦、凡登布魯克和馮都拉的城鎮裡,姓熊的跟姓瓊斯的幾乎一樣多。一七三○年,法軍在梅諾米尼印地安戰士的協助下,就在離此地不過數公里遠處,將沿著狐狸河偷襲毛皮商人的印地安索克族整村屠戮殆盡。當時屍體堆積如山,屠殺地點於是獲得「死亡丘」(Butte de Mortes)的稱號,而這名字也一直流傳至今(不過當地發音不準,Bewdahmore的讀法使這名字失去了一些慘酷感)。

在湖的東北岸尼加拉瓜斷崖的高處,有一座呈蛇、烏龜和美洲豹形的象形丘,大約已有一千年之久(美洲豹?)。而在湖的東南方,泥濘的湖黏土中則挖出了帶有屠痕的長毛象骨頭(長毛象?)。這一帶的黏土在某些地方厚約十公尺,沉積在冰河時期形成的這座巨湖底下。這座湖以前即使有名字,也早在數千年前便已為人遺忘,因此地質學家只好以一名阿爾岡京族的印地安酋長之名(他的名字被縫在工作服和外套上也有一百年的歷史了),溯及既往地將這座湖命名為「奧詩考詩冰河湖」。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8
    $229
  2. 新書
    9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