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親人,可以用什麼樣的方式表達?喪夫之痛、失怙之痛又如何走出來?
本書是李志希、李志奇兩兄弟一路走來的心情寫照,父親的過世,在他們人生中不只是一個驚歎號,還是一個重點的轉捩點,那段神妙的歷程多麼的感念又溫暖,教志奇從商人身分轉入創作,用藝術感念他們的父親,用創意承繼父親的志業。
出身於京劇世家,卻從來不是京劇演員,而是以年之姿投身影藝戲劇世界,李志希、李志奇兩兄弟,向來是台灣藝壇裡的奇譚。但當他們的父親、同時也是菊壇重要國寶李環春過逝時,他們同樣有著一般人的傷痛,且當天志希搭飛機回來時卻碰上機回來時卻碰上機件故障,,班機嚴重誤點,坐上飛機不得不下機等候……李志希形容自己的心情:
清晨六點多,大夥下了飛機,全部乘客二、三百人等在候機室裡,這一等又過了兩個鐘頭。這時候,候機室裡鬧轟轟、亂糟糟的……一大堆人激動的纏著華航工作人員理論、吵鬧、索賠、爭執不休,有人嚷著要趕回去吃喜酒、有人說要趕回去辦公事、有人甚至要趕回去餵貓餵狗……大聲爭先恐後嚷著各種千奇百怪的理由,每個人都氣得七竅生煙、臉紅薄子粗……群眾氣氛更加添了催眠效果,每個人都似乎都理直氣壯的覺得自己應該『參一腳』,一同慷慨激昂地抗爭一下自身的權益,深怕一沈默就會吃虧了。
我靜靜坐在角落,怔怔地看著他們的衝突不斷上演著……這些人,有誰會比我更歸心似箭吶?!有什麼事會比我更重要?!我病危的父親還在掙扎著、拖延著,想等到我趕回去見他最後一面……我都沒吵沒鬧了,他們這些人在吵鬧些什麼?!
即使歸心似箭他們除了等待也只能等待,心焚如急的想著不知是否能見上父親最後一面?
民俗做「七」的過程,仁波切的助唸、觀想到父親走進蓮花座、父親回來圍爐交代事情、不可思議的夢境……,在在影響著他們和周遭的親友。寫這本書,希望透過他們自身經歷,撫平和幫助跟他們同樣喪夫失怙的人,同時紀念他們的父親──李環春。
李環春簡介
河北省雄縣人,專攻武生。其父李永利為大陸名淨,李萬春為其大哥,李桐春為其二哥,當年隨二哥來台。長靠短打戲都擅長,《挑滑車》、《三岔
口》、《翠屏山》,尤其像高難度的《伐子都》等戲,由他演來更有看頭,「猴戲」也是他的專長之一,號稱「李門本派」的猴戲,無論在技巧上或詮釋上都獨樹一格。西元1949年隨王振祖所率領的中國國劇團與李薔華、言少朋等同到台灣,後來轉入顧正秋劇團,又分別加盟大宛、陸光、海光等劇團,並任教於海光、國光等劇校。
作者簡介
李志希
1964年11月8號生,B型天蠍座,和弟弟李志奇為雙胞兄弟。民國72年參加中央電影公司所舉辦之演員招考,兄弟同時考上,第一部作品為電影《竹劍少年》,從小便極有佛緣,94年皈依密宗上師喜娃仁波切,為密宗紅教弟子。與空姐結婚、生子。目前仍活躍於演藝圈,長期在大陸拍戲。
李志奇
1964年11月8號生,B型天蠍座,和弟弟李志希為雙胞兄弟。民國72年參加中央電影公司所舉辦之演員招考,兄弟同時考上,第一部作品為電影《竹劍少年》。淡出演藝圈後至大陸從商,直至父親過逝返台定居,並轉型創意設計,今年父親節前夕特推出「京飾奇緣-京劇服飾暨創意設計展」,紀念父親李環春先生。
展出內容有京劇老戲服、繡片等文物的展示,讓大家能認識、親近京劇之美,以及李志奇將戲曲元素與工藝的結合的時尚創意設計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