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童年都不一樣,有的充滿笑聲,有的閃著淚光。我很幸運,我的童年屬於「陽光星座」,散放著歡愉的光。在成長過程中,這些光雖然一度黯然淡去,但今天它又在我的心底閃閃發亮。這都要感謝童話。
一九九二年秋天,我開始寫童話。這真是件奇妙的事!
我大學唸會計,研究所唸藝術研究所戲劇組,跟童話都沾不上邊;我不是小學老師,沒有為兒童寫童話的「美好責任」;離開童年,我也很少再接觸兒童,目光總是望向成人世界。
然而,人生就是這麼有趣。唸研究所時,我有次路過國語日報,隨興買下小時候沒讀完的《柳林中的風聲》,這一看,意外讀出新鮮的滋味。退伍後,我在書店遇見我的「童話啟蒙書」──麥克安迪的《火車頭大旅行》。它讓我發現了童話的新天地,一個「彷彿若有光」的世界。
童話最初吸引我的,是「萬物有情」和「充滿童心想像」的特質。那與我內心底層的頻率正好相應。對我來說,「童話」是用「童心的話語所述說出來的幻想故事」。而所謂的「童心」,是「用新鮮的眼光來看這個老舊的世界」。童心沒有年齡的限制,屬於兒童,也屬於成人。它是兒童的本真,也是上帝送給成年人的禮物。
一開始,我只為自己「心中的小孩」而寫,由「童心」入手,沒太在意「兒童」。慢慢的,我才把重心轉向「兒童」,蹲下來,用心學習兒童的視角。然後,我「心中的小孩」睜開了眼睛。童年的光回來了,我又看見小時候那個光朗的自己。
寫童話很有趣。每一個待寫的故事,都像一個未知的旅程。有些故事,我是寫到最後,才發現躲在結尾的答案:「哦,原來是這樣啊!」(人生不也是如此?)
寫童話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故事就像神話,充滿創造的能量,你說有光,就有光!(我想,這是一切藝術迷人的地方吧。)
故事也像禮物,你把它送給世界,世界就回贈給你更好的禮物。(而這時候,宇宙諸神一定都露出了微笑。)
龔自珍在〈己亥雜詩〉中感嘆童心的失落:「少年哀樂過於人,歌泣無端字字真。既壯周旋雜癡黠,童心來復夢中身。」感謝童話,它讓我在經歷成長的苦澀之後,仍然不失赤子之心,仍能以童心照見世界,仍然保有好奇、疑惑,既能複雜想,也能簡單看。這是我寫童話的最大收穫。
這一本選集就是我在童話之旅上,截至目前為止,一個小小的回顧。作品都依寫作時間排序,除了選錄《十四個窗口》、《十一個小紅帽》、《再見小童》、《和世界一塊兒長大》、《英雄小野狼》、《巴巴國王變變變》中的作品,也包含一些尚未結集的故事。其中較特別的,是收錄了我寫作第一年的作品〈花花蟒的故事〉和〈吶喊森林〉,一短一長,都是我寫童話的「最初印記」。感謝錦成和九歌,也感謝民生報的桂姐和天下雜誌的琦瑜讓這本書得以成真。
過去的童話影像留在這裡,未來的童心之旅猶待展開。等在前頭的,應該又是另外一番風景了。
林世仁 2007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