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的故事.英雄崛起》(全四冊),內容緊接《漢朝的故事.盛世經營》,從張角黃巾起義,到三分天下,一統歸晉,以《三國志》等正史所載為基礎,一百二十個故事按時間順序編排,既獨立成篇,又相互聯屬,基本勾勒了三國時期的歷史概貌;取材準確,剪裁精當,是理想的三國歷史入門讀物。
「三國」是傳統中國史上最生動的集體想像,一方面也許因為忠奸、好壞、智愚、強弱、利害、勝負都有輪流上場的機會,不至於一面倒而乏味。另一方面,更因為虛構比正史生動,讓讀者不禁浮現「有為者亦若是」的豪情,所以樂於參加這個想像的共同體,也很難不把虛擬的情節投射到現實局勢上。
用三國的心情看時事,時事就愈像三國。我們彷彿既是觀眾又像演員,既是活人又像死人。難道生命不正奔向死亡,死人不正抓住活人?
論雄才大略,非曹操與諸葛亮莫屬。曹操評點當時人物更是一絕。在貶抑袁術、袁紹、劉表、孫策、劉璋等人以後,他定義「英雄」如下: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但他出道時實力有限,為了求生,「寧我負人,毋人負我」更是毫不猶豫。對這隻既談不上體能、也沒有忠誠可言的狐狸,理所當然犧牲別人以壯大自己,就成為他畢生的「大志」與「良謀」。
曹操不可能任用諸葛亮,反之亦然。兩個個性截然相反,卻又同屬絕頂聰明的天才,不可能有機會合作,這兩人只好保持星座般的距離,才能相互欣賞。
亂世中,眾人即使有意同盟除暴,終究同盟不同心。設身處地細想,值此瞬息萬變的局勢,到底誰能負了誰?
作者簡介
林漢達(1900-1972)
浙江慈溪人,中國著名的教育家、語言文字學家和歷史學家。
1924年畢業於上海之江大學,1937年赴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並獲博士學位。1947年任遼北省教育廳廳長兼遼北學院副院長。1949年後,歷任燕京大學教授、教務長,並曾任中國教育部副部長等。
林漢達從1920年代起即從事研究和寫作,著作豐富,涉及面廣泛,極具影響。教育方面的著作有《向傳統教育挑戰》、《西洋教育史講話》等;文學研究著有《中國拼音文字的出路》、《中國拼音文字的整理》等;通俗歷史讀物有《上下五千年》、《東周列國的故事.王者風格》、《漢朝的故事.盛世經營》、《三國的故事.英雄崛起》等,共達六十餘種。他的通俗歷史讀物,深受讀者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