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星座下

土星座下
定價:280
NT $ 165 ~ 252
  • 作者:蘇珊.桑塔格
  • 出版社:麥田
  • 出版日期:2007-06-15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1732640
  • ISBN13:9789861732640
  • 裝訂:平裝 / 256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在寫作《土星座下》時,桑塔格明顯地將自己投射到她筆下刻畫的人物身上。
桑塔格寫他們,也寫自己。這本評論集亦成了桑氏的精神自傳。
桑塔格的思想力量是無法抗拒且自由奔放的。

身為美國最重要的評論家之一的桑塔格,不僅僅是由於她的聰明才智,還有她做為 一個知識份子的影響力。──《華盛頓郵報》

嘲諷的、幽默的、詡詡如生的、切盼的、憂鬱的、詩意的……,這是一本一流的 評論集。──《紐約時報》

這本評論集再度證明了桑塔格是一位傑出的、犀利的文學家。──《波士頓周日環球報》

書名《土星座下》,乃取自評介班雅明的同名文章,性格與作品皆充滿深刻憂鬱氣質的班雅明曾說:「我的星宿是土星,一顆演化最緩慢的星球,常常因繞路而遲到。」桑塔格以「土星氣質」來描繪以班雅明為代表的七位前衛和非主流的作家和電影導演,
包括:
□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
□ 殘酷劇場作家亞陶(Antonin Artaud)、
□ 保加利亞小說家卡內提(Elias Canetti)、
□ 美國詩人古德曼(Paul Goodman)、
□ 納粹德國御用女導演暨演員蕾妮.萊芬斯坦(Leni Riefenstahl)
□ 德國導演西貝伯格(Hans-J?rgen Syberberg)。

桑塔格以犀利且深具共鳴的筆調,將這些位於主流文化之外,甚至相當邊緣的藝術心靈,帶進讀者的世界之中。而桑氏對這幾位她本人引為榜樣和志同道合思想家的評論,亦精采地成為她本人的一種精神自傳。

作者簡介

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1933-2004)

1933年出生於紐約市,在亞利桑那州和南加州度過小學及中學生涯,十五歲進入柏克萊加州大學,隨後轉至芝加哥大學就讀,十八歲自該校畢業,1957年從哈佛大學取得哲學碩士學位。

1960年前後桑塔格開始活躍於紐約文壇,被視為新一代的才女接班人。1963年出版第一部小說《恩人》,贏得名哲學家漢娜 鄂蘭的激賞;1964年發表的〈假仙筆記〉,被美國新聞學會列為二十世紀一百篇最重要的文獻之一;1966年結集出版的《反對詮釋》令她名噪一時,該書迅即成為大學校院經典,「美國最聰明的女人」的稱號不脛而走。

六、七○年代之間,幾乎每部桑塔格文集都是一宗出版盛事,其談論主題從法國結構主義人類學、法西斯主義、色情文學、電影、攝影到日本科幻片乃至當代流行音樂,筆鋒所及都得風氣之先,充滿睿智、卓見。1977年的《論攝影》榮獲國家書評人評論組首獎;1978年的《疾病的隱喻》肇自1975年間她與乳癌搏鬥的經驗,被女性國家書會列為七十五本「改變了世界的女性著述」之一。
除小說和評論文字之外,桑也涉足電影與舞台劇的編導工作,七、八○年代桑一共拍攝了《食人生番二重奏》等四部電影,並導演了皮藍德婁和昆德拉等人的劇作。

1992年出版的第三部長篇《火山情人》,登入暢銷排行榜,是桑最雅俗共賞的一部作品;而2000年面世的小說《在美國》,更為她贏得該年的美國國家書卷獎。2001年桑塔格獲得兩年一度的耶路撒冷獎,表揚其終身的文學成就。

 

內容連載

緬懷巴特
六十四歲,羅蘭巴特 (Roland Barthes)上週辭世時的年紀。但直至三十七歲才出版第一本書的他,創作生涯卻遠比這數字指涉的長度來的短暫許多。正可謂大器晚成,自此之後綿延不絕的著作、豐富多元的主題隨之不斷面世。只要在他面前擺盒雪茄,一個、兩個、各式各樣的理念(ideas)就這麼流洩而出,信手拈來一篇小短文就此成形,彷彿沒有任何主題能使其文思枯竭。不過,這些理念絕對稱不上是所謂的知識(總有些主題是他陌生的領域,知之甚少),而是一種機靈敏銳(alertness),能在某物飄過心頭時,隨即精挑細選地記下觸發出的相關想法。他腦中自有一套分類精良的細密濾網,將值得一論的特殊現象篩選出來。

年輕時,他曾在大學裡創立戲劇團體,也熱衷戲劇評論。而當他開始全力砥磨其做為一名作家的天職時,由戲劇背景而來的對演出(appearance)的熱愛,讓作品生色不少。甚至於連他的理念觀也都是戲劇式(dramaturgical)的:理念永遠處於與另一理念相互競逐的狀態。如同為了要積極打入講究血統流派的封閉法國知識份子圈,他選擇與傳統思維對抗:一是福樓拜 (Flaubert)所稱的「廣受認同的理念」(received ideas),也是後來我們熟知的「布爾喬亞」心態;再者則是馬克斯主義者嚴詞痛責的偽意識(false consciousness),亦是沙特信徒所批判的障礙信念(bar faith);以及拿過古典文學學位的巴特將之歸類為「意見 」(doxa)的種種思維。

二次大戰後,持著沙特道學式(moralistic)的質問風格,一邊在《寫作的零度》(Writing Degree Zero)中宣稱何謂文學,一邊在《神話學》(Mythologies)裡詼諧地描繪布爾喬亞階級偶像的群像,巴特開始他璀璨的創作生涯。雖然巴特所有的文章都是猛力批駁,卻不意謂他是個好勇鬥狠之徒。其性格底蘊反倒是個樂於讚揚之人。雖然在奮勇揭穿那些虛假之前,他早已做好必讓各種淺薄、愚痴與偽善給激怒的準備,但砲火還是漸次消減。因為他毋寧更愛讚美他人,將熱情傳遞出去。他是開心歡樂的分類學家(taxonomist),也是展現最為誠摯之心靈演出的分類學家。

而最令他目眩神迷的,莫過於精神分類。因此,他不顧三位主角間無法置於同一天平上比較的本質性差異,一意孤行地以《薩德、傅立葉、羅耀拉》(Sade, Fourier, Loyola)一書,將三位各有其執迷的分類愛好者並列為最敢於幻想的勇士。他對現代主義也沒有特別偏好(雖然他以宣傳的方式大力支持像是霍格里耶 (Robbe-Grillet)與索雷爾斯 (Philippe Sollers)等巴黎的文學現代主義作家),但在實作面卻反其道而行。也就是說,他既不負責,也不認真嚴肅,同時還是個形式主義者(formalist)—在談論文學的過程中創作文學。能激引出他的興趣的,往往是文學作品中表現忿怒的方式以及抗辯的內容。狂悖不羈就是如此讓他深切著迷,而他還以過時的觀點認為叛逆行為具有解放的功效。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59
    $165
  2. 新書
    9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