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多少種鯨、海豚和鼠海豚?牠們長什麼樣子呢?
對於鯨豚研究發表正起步的台灣來說,此圖鑑無疑是一本頗具權威的著作。
透過專業的編輯,將許多發表的科學資料與台灣海域拍攝的照片融合在一起,所展示的功能不僅是針對種類的鑑定技巧,還適切說明每一鯨種的分類、分佈、生物、行為和發現指數;頭骨的鑑定索引(規格化的角度與相片)包含所有台灣地區的海豚與小型鯨類物種,其獨特的編輯與設計方式讓人印象深刻且富含學術價值;後記部分則讓此書不侷限於鑑定功能,也針對台灣地區的鯨豚保育、”科學研究”、擱淺鯨類相關議題與時下的觀察,做出中肯的討論與建議。
本書使用者廣泛,從專家到年輕學生都適用,加上中英雙語,也能伸展到世界各地的舞台,這對全球有興趣了解東亞鯨豚生態的讀者來說,將是一本不可缺少的著作。
名人推薦
這本精心撰寫的台灣鯨類圖鑑配合豐富精采的相片,讓每一個人在海上或岸邊遇到鯨豚時都可以進行種類的辨識,不管是初學者、一般生物學者或鯨豚的專家都可以適用;有鑑於台灣很多人相當依賴海洋資源,在本書最後附加的後記也提供如何改善台灣的鯨豚科學的建議,同時這本書更敲響了警鐘,如果我們袖手旁觀,不快點做些事,這個海域擁有的海豚、鼠海豚和小型鯨可能也會很快步上大型鯨的後塵而在這裡永遠地消失,永不復見。這是一本可能成為經典的著作。
推薦者:美國國家海洋大氣管理局 海洋哺乳類資深科學家∕世界鯨類分類學權威William F. Perrin (Ph.D.). Senior Scientist for Marine Mammals, NOAA Fisheries,Southwest Fisheries Science Center,La Jolla,California,USA
當我們追求許多形式的富足時,往往造成許多地球上大自然美麗的消失。沉默的野生動物,一如沉默的陸地與海洋,需要像這樣的一本書和像John這樣的人來幫他們表達。如此,我誠懇地希望你,讀者,能夠專心地傾耳聆聽。
Randall R. Reeves 世界保育聯盟主席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特約研究員王愈超博士及楊世主小姐適時地完成「台灣鯨類圖鑑」的編撰工作,除提供國內專業研究人員一本相當實用的參考書籍,對業餘關心台灣鯨豚保育的人士乃至賞鯨旅遊的民眾,都是學習相關常識,增進旅遊知性深度極佳的資訊來源;而中英文並陳的內容,亦可提供國際人士對台灣四週海域鯨豚的瞭解,增加台灣在世界鯨豚研究的貢獻與能見度。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館長 王維賢
作者簡介
王愈超 John Y. Wang
台灣台北出生,三歲移民加拿大,1989年念大學時開始對鯨豚有興趣,學生研究時期獲得許多國家和省級的獎學金,研究足跡遍及亞洲、北美、南美和歐洲。
博士論文主攻中國海域瓶鼻海豚的分類,並以台灣周圍海域的鯨豚為研究目標,此論文也被國際鯨豚分類界視為關鍵研究,並因而接受全世界至少有兩種瓶鼻海豚的事實;曾在美國華盛頓特區海洋保育中心(現改名為美國海洋保育協會)瀕危海洋生物部門擔任博士後研究工作,處理IUCN紅皮書與美國瀕危物種保育法之科學議題,這段期間有感於東亞地區對鯨豚知識了解不足,同時又面臨許多嚴重的保育問題,便決定回到這個區域繼續投入研究,主要針對靠岸型小型鯨類如中華白海豚、印太洋瓶鼻海豚和露脊鼠海豚為目標,目前已發表20篇以上相關科學期刊報告。
擔任福爾摩莎鯨保育研究小組研究計畫主持人、台灣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特約研究員、美國維吉尼亞洲梅森大學客座教授。
楊世主 Shih-Chu Yang
生於台灣台南,文化大學土地資源系畢業後即擔任研究助理工作,參與過海洋浮游動物研究、海洋保護區監測計畫、沿海生物體內重金屬監測計畫、鯨豚研究與保育計畫等。1996 年遷居花蓮成立民間工作小組,持續投入鯨豚研究,並協助地方海洋生態旅遊的推動,1998年參與成立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並任執行長,以研究並推動台灣海洋保育為理念,2001年參與成立福爾摩莎鯨保育研究小組並任負責人,主要進行台灣鯨類研究與保育問題探討;目前與海生館相關研究人員合作計畫與教育推廣,足跡遍及台灣本島及各離島周圍海域,與鄰近國家如菲律賓、中國、香港、日本等也有相關合作計畫進行,發表近10篇科學期刊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