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長河:中國歷史十六講

歷史長河:中國歷史十六講
定價:280
NT $ 94 ~ 432
  • 作者:樊樹志
  •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2007-02-12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0831189
  • ISBN13:9789570831184
  • 裝訂:平裝 / 400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作者樊樹志教授從自己讀史心得中提煉精粹,試圖對中華文明史上的重要問題,進行具有深度和新意的解讀。

  他採取選擇重點方式,講深講透,講出所以然來,給人一種歷史深邃感的啟示,激發讀者重新思考中華文明史的興趣。

全書共有十六講,適合一般社會大眾閱讀。

第一講:從「大同」到「小康」
第二講:早期中華文明的輝煌
第三講:老子、孔子與諸子百家
第四講:中華帝國的初建
第五講:經學、讖緯、清議、玄學
第六講:胡人漢化與漢化胡人的時代
第七講:唐:充滿活力的世界性帝國
第八講:帝國的衰落與分裂
第九講:繁榮與創造的黃金時代──宋朝
第十講:儒學的新發展及其社會影響
第十一講:騎馬民族馳騁的時代
第十二講:明帝國的專制政治
第十三講:朋黨之爭與文人社團
第十四講:面向海洋的時代
第十五講:中華帝國的末代王朝──清
第十六講:「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作者簡介

樊樹志

  1937年出生於浙江湖州,1962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歷史學系,留校任教。現為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歷史學科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專攻明清史、中國土地關係史、江南地區史。著有《晚明史(1573 -1644)》、《權與血──明帝國官場政治》、《國史概要》……等書,其中《晚明史》獲第十四屆中國圖書獎。

 

目錄

引言

第一講 從「大同」到「小康」

1.中國人起源於非洲嗎?──「夏娃理論」質疑
2.農業革命:從食物採集到食物生產
3.關於炎帝、黃帝的傳說
4.從「公天下」到「家天下」

第二講 早期中華文明的輝煌

1.青銅時代與青銅文明
2.殷墟與甲骨文
3.「制禮作樂」與禮樂文明
4.解讀「封建」的本意
──兼論「公社」、「井田」及其影響

第三講 老子、孔子與諸子百家

1.老子與《道德經》、道家
2.孔子與儒、儒家
3.墨家與法家
4.士、遊說、爭鳴

第四講 中華帝國的初建

1.秦始皇:皇帝制度與帝國體制
2.劉邦:庶民皇帝,布衣將相
3.漢武帝:大漢帝國的威儀
4.「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中央集權的意識形態

第五講 經學、讖緯、清議、玄學

1.古文經學與王莽「托古改制」
2.光武中興與讖緯
3.東漢的清議與太學生運動
4.魏晉風度與玄學

第六講 胡人漢化與漢人胡化的時代

1.五胡十六國時期的漢胡互化
2.漢化色彩濃烈的北魏改革
3.門閥政治的東晉南朝
4.隋:統一帝國的再建

第七講 唐:充滿活力的世界性帝國

1.李世民與武則天
2.盛唐氣象:海納百川的博大胸懷
3.東西方文明的交彙中心──長安
4.佛經的翻譯與佛教宗派的繁榮

第八講 帝國的衰落與分裂

1.開元、天寶時期的由盛轉衰
2.安史之亂
3.藩鎮、宦官、黨爭
4.五代更迭,十國割據

第九講 繁榮和創造的黃金時代──宋朝

1.官僚政治與體制內改革
2.傳統農業的新發展與商業革命
3.領先於世界的科技成就
4.經濟重心南移的最終完成

第十講 儒學的新發展及其社會影響

1.朱熹新儒學:從「偽學」到官學
2.陽明心學與異端思想
3.儒學薰陶下的孝義之家:「義門」
──「義門鄭氏」的剖析
4.修身齊家:家訓與家規的魅力

第十一講 騎馬民族馳騁的時代

1.契丹、黨項(羌)、女真在北中國的統治
2.混一亞歐的大蒙古國
3.盛極一時的東西方交往
4.有蒙古特色的元朝面面觀

第十二講 明帝國的專制政治

1.朱元璋:「以重典馭臣下」
──胡藍黨案及其他
2.靖難之役與建文帝生死之謎
3.言官與彈劾──嚴嵩嚴世蕃父子
4.張居正:「威權震主,禍萌驂乘」

第十三講 朋黨之爭與文人社團

1.東林書院:「一支重整道德的十字軍」
2.東林非黨論
3.魏忠賢與「閹黨」專政
4.徘徊於學術與政治之間──複社的興衰

第十四講 面向海洋的時代

1.輝煌與迷惘──鄭和下西洋
2.「海禁」與「倭寇」
3.晚明的歷史大變局
──「全球化」貿易與白銀資本
4.耶穌會士與早期西學東漸

第十五講 中華帝國的末代王朝──清

1.明清鼎革之際的政局
2.奏銷案、科場案、哭廟案
3.帝國的政治體制
4.文化專制與文字獄

第十六講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1.康熙的文治
2.雍正的嗣位與政績
3.閉關自鎖的「天朝」
4.人口壓力與社會危機

 

內容連載

第八講
帝國的衰落與分裂
1.開元、天寶時期的由盛轉衰


從唐太宗的貞觀時期,到唐玄宗的開元、天寶之際,唐朝一直處在蒸蒸日上的盛世之中。但是當人們還陶醉於盛唐氣象時,唐朝開始從頂峰上跌落下來,踏上了由盛轉衰的道路。這一轉折,就發生在風流皇帝唐玄宗在位的幾十年裡面。在他的前期,出現了開元之治,那是「依貞觀故事」的結果,也就是說,在貞觀之治的軌道上繼續滑行而已。唐玄宗雖然多才多藝,但是政治素質遠不如唐太宗,不知「守成難」,沒有「慎終如始」的憂患意識,一旦取得盛世的成就,便忘乎所以,在一片「萬歲」聲中,忙於封禪泰山,忙於奢侈的「千秋節」(他自己的生日慶典)。他身邊的宰輔大臣一味阿諛奉承,推波助瀾,使他逐漸驕縱昏庸。正如《資治通鑑》所說,唐玄宗「在位歲久,漸肆奢欲,怠於政事」。這種情況在開元晚期已經初露端倪,到了天寶時期則日趨嚴重。

這一轉折,和一個人物有著密切關係,他就是奸相李林甫。出身於李唐宗室的李林甫,品行不佳,卻機靈乖巧,善於鑽營,因而官運亨通。朝中大臣都看出此人外表「巧言似忠」,其實口蜜腹劍,陰險奸詐。唐玄宗卻對他深信不疑,提升他為宰相,任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不久,他排擠了元老張九齡,登上中書令要職,專擅朝政達十六、七年之久。李林甫的升官訣竅就是,把迎合皇帝的旨意作為他唯一的宗旨,一切順從上意,讓他放心縱欲。唐玄宗沉迷於聲色之中不能自拔,更加仰賴李林甫。一言以蔽之,唐玄宗的驕縱助長了李林甫的奸惡,李林甫的奸惡助長了唐玄宗的昏庸。其中最突出的一點就是,李林甫巧妙地利用了唐玄宗對絕代佳人楊玉環的癡迷。

楊玉環原本是唐玄宗為他的兒子壽王李瑁選擇的王妃,這位芳齡16歲的美少女,不僅轟動了洛陽,而且讓唐玄宗墮入情網。開元28年(740年),56歲的唐玄宗與22歲的楊玉環在驪山溫泉宮幽會,從此一發而不可收。唐玄宗為了跨越公公與兒媳這一難關,別出心裁地命壽王妃楊玉環出家為道士,道號太真。這樣她就可以用女道士的身分,而不是兒媳的身分,進入宮闈。不到一年,唐玄宗就把她冊封為自己的妃子———太真妃;到了唐玄宗61歲生日那天,他宣布把27歲的楊玉環冊封為貴妃。

楊貴妃的美豔絕倫、雍容大度使唐玄宗傾心沉迷,共同的音樂歌舞方面的素養、愛好使他們情趣相投,兒女情長,纏綿悱惻,唐玄宗已經無心日理萬機。白居易〈長恨歌〉寫道: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閒暇,春從春遊夜專夜。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雖然楊貴妃並沒有直接干預朝政,但她的特殊地位所形成的裙帶風,使她的遠房堂兄楊國忠得以登上政治舞台。李林甫一死,唐玄宗就讓楊國忠成為李林甫的接班人。對於楊國忠而言,可以說是一步登天。這個政治暴發戶當了宰相後,身兼四十多個職務,飛揚跋扈,忘乎所以。如果說李林甫是「養成天下之亂」,那麼楊國忠便是「終成其亂」,甚而至於導致「海內分裂,不可復合」的後果。

當然,應該負主要責任的毫無疑問是唐玄宗本人。

首先,唐初宰相多至一、二十人,重大事務都由政事堂會議討論,為什麼開元、天寶之際會形成李林甫、楊國忠擅權亂政的局面?變亂制度的正是唐玄宗,由於他寵信個別宰相如姚崇、宋璟,以及李林甫、楊國忠之流,使得唐朝前期的三省長官合議制,向宰相專權化方向發展。前期的姚崇、宋璟德才兼備,他們的專權促成了開元之治。此後只知專委而不重選相,終於造成李林甫、楊國忠專權亂政之弊。於是乎,皇權跌落———皇帝不親理朝政,三省制度變形———捨棄三省合議制原則,由個別宰相專擅朝政,導致政局日趨敗壞。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34
    $94
  2. 二手書
    5
    $139
  3. 新書
    5
    $140
  4. 二手書
    57
    $160
  5. 二手書
    64
    $178
  6. 二手書
    68
    $190
  7. 新書
    79
    $221
  8. 新書
    79
    $221
  9. 新書
    79
    $221
  10. 新書
    79
    $221
  11. 新書
    9
    $252
  12. 新書
    $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