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百年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學生、知識分子乃至社會大眾中,言必稱北大者比比皆是。就學北大是無數嚮往者永生永世的夢想。
北大,這座神聖的殿堂,以她堅實寬厚的胸懷,接納了眾多莘莘學子,並以她偉大的永?魅力征服了無數青年。北大使千萬求索者站在一個新的立足點上重新審視自己,認識自己,並把自己成就為一個人,一個知識分子。
北大百年來一直在光大民主科學之傳統。陳獨秀先生宣揚「只有德先生、賽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李大釗先生「以身殉了他的主義」;魯迅先生舉著標槍和匕首,刺向敵人的心臟…這是一批多麼偉大的「先知苦行者和精神烈士」!
北大百年來一直開「會通古今,熔鑄中外」風氣之先;北大關注現實,以今人的見識審視古代的資料,由此得出新的見解;北大放眼世界,以國人的眼光揚棄外國的學問,從而開出一條新路;因此,北大自有一種高超的眼界、博大的格局和曠達的風度。
北大這塊聖地,百年來使人感受到的是一種浸濡,一種心靈的溝通,一種精神的傳遞。北大使每個人明白機會是均等的,只要你自信、努力,你同樣可以成為優秀的人。
世紀之交的今天,北大成了無數嚮往者生命中一種揮之不去的情結,但能從嚮往北大到走進北大,親身體會北大精神魅力的幸運兒畢竟是少數。對眾多的北大嚮往者來說,就學北大還僅僅是一種嚮往,不能成為現實。
好在北大和北大嚮往者在20世紀初有著全然不同的社會經濟背景:網路的出現使千里之遙的人們可以像鄰居般迅速對話;新聞媒體業的繁榮把世界變成了小小的地球村莊;教育出版業的發達使知識傳播不再侷限於校園和課堂。
古人說「不拘一格降人才」詩句來表達社會進步對人才的焦渴之情,同時也表明成才的道路不必拘泥於某一種。社會進步需要各種類型人才,各個人的情況不同,成才的道路也應該有所不同。因此,憧憬北大,卻未必要邁進北大;嚮往清華,卻未必要到清華。如果那是人生中的一個缺憾的話,那麼這本書以及書中所揭示的成功道理,也許是對這一缺憾的可貴的彌補。
我的成才,你的成才,讓我們一同來圓成才之夢。
包道東(北京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