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世界盃

千年世界盃
定價:160
NT $ 50 ~ 252
  • 作者:陳弘耀
  • 出版社:大辣
  • 出版日期:2006-06-15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8193656
  • ISBN13:9789868193659
  • 裝訂:平裝 / 128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世界盃足球賽(FIFA World Cup),四年一度的足壇盛事,總讓全世界的球迷為之屏息凝神……你可知道,足球其實源起於中國!經各方專家鑒定與國際足協的一致認可,中國古代的「蹴鞠」就是現今足球運動的雛形,據記載起源於四千多年前的黃帝時代。後由漢而唐而宋,蹴鞠一直是從民間至宮廷流行的遊戲及運動,從《史記》到《水滸傳》而《金瓶梅》,均可見蹴鞠的身影。宋太祖、宋太宗均將其視為國戲,《水滸傳》開場的高太尉更是因踢的一腳好球,而由街頭混混一路扶昇直上殿堂;而開封城(時名東京、汴京),是當時全世界最大的城市,萬商雲集,諸國來朝。足球就在民間流行、皇室獎勵及蕃國模仿之下,世界上的第一場世界盃於焉開打。

  故事發生在北宋仁宗天聖四年(西元1026年),話說三年前,皇帝初登基不久,便下昭舉辦這場空前的「天下蹴鞠大會」,廣招世界各國毬隊參加。並為了徵求大宋國代表,招募全國各地好手入京甄拔,一時間不少毬隊、社團競相爭逐,幾經淘汰,終於選出這支以史雲生為首的大宋隊。同時,各國隊伍也陸續進城,包括日本、高麗、契丹、大理、大食、天竺、拂林國等,一時東京城內百業昌隆,盛況空前 ……

  陳弘耀,一位喜歡宋朝多過於現代的漫畫作者,在潛伏十年後,以其圖文功力為我們?說這場歷史上未曾記載的「千年世界盃」。

作者簡介

陳弘耀

  1964年生,於九○年代前後創作數篇膾炙人口之漫畫作品,以細膩分鏡、引人劇情及超慢畫工聞名漫壇。漫畫作品有《大西遊》(1986)、《一刀傳》(1989)、《赤狐》(1992)及《獸蒲團》(1996)等。插畫作品有村上春樹的《海邊的卡夫卡》、哈金的《池塘》、袁哲生的《羅漢池》及《倪亞達》系列、陳瑤華的《蒼蠅情書》等。

 

目錄

第一回 各路遠客齊歡慶 四方場上爭太平
第二回 騰騰間君子腳下 幽幽然玉女豪情
第三回 天地盛會傳千古 北南拳腳有春秋
第四回 有心把乾坤倒轉 無奈嘆天地不仁
第五回 萬里濃雲吹不散 一團浮月照無眠
第六回 九尾狐艷驚四座 竄雲龍貽笑八方
第七回 只道這龍困淺灘 誰料那虎出平陽
第八回 烈日有意千草盡 潛龍無心百春回
第九回 漫水漫山無路去 天兵天將下凡來

 

序場

足球是打哪來的?

  二○○四年七月十五日,在中國北京舉行的「第三屆國際足球博覽會」上,國際足球聯盟正式向世界宣布: 足球運動起源於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齊國都城臨淄(距今約二三○○年前),後經波斯、埃及、義大利輾轉傳到了英倫三島,並在此發揚光大。

  足球這玩意兒是打哪來的?當真是中國人發明的嗎?

  漢代劉向所著的《別錄》裡邊記載著:「蹴鞠者,傳言黃帝所作,或曰起於戰國時。記黃帝蹴鞠,兵勢也,所以練武士,知有材也。」也就是說,四千多年前黃帝老祖宗發明了足球,並且拿它來訓練軍隊。

  蹴者踢也,鞠者球也,說白話就是踢足球。若說足球運動是老祖宗黃帝發明來練兵的,或許有些穿鑿於神話;但要說是至晚從戰國時代開始,中國人便踢起了足球。不管你相不相信,喜不喜歡,這已經是全世界公認的事實了。

   漢代《西經雜記》裡這麼寫著:漢高祖劉邦的爸爸「居深宮,悽悵不樂」簡單說就是整天悶在皇宮裡頭不快活。為了滿足太上皇對足球等娛樂活動的愛好,高祖便想出個點子,在宮裡搞起了一堆老爸懷念的民間的娛樂活動,其中當然也包括了足球。太上皇有得玩了,這才樂了起來:「乃作新豐,移諸故人實之,太上皇乃悅。」

  從此足球運動便穿上了黃袍,打自民間游藝一蹴而入進了皇家。但由於當時只有「鞠室」而無「毬門」,比賽的陣仗可不小。據東漢李尤「鞠城銘」所述:  

圓鞠方牆,仿象陰陽。
法月衡對,二六相當。
建長立平,其例有常。
不以親疏,不有阿私。
端心平意,莫怨其非。
鞠政如此,況乎執機。

  由此銘中可想而知,當時的足球場呈方形,四周圍以高牆,左右兩端的牆面上各挖出六個半圓形的「球洞」(也就是鞠室),每個洞大約有半個人高。這樣的設計,光「守洞員」兩隊就有十二名。除了上場流汗拚命的球員外,再加上雙方舉裁判、隊長各一名,一場球賽踢下來,少說也有幾十人在球場上跑來跑去。這等排場,恐怕是今天的球迷所難以想像的吧?

  也差不多就從漢朝這時候起,中國與日本、朝鮮半島及中亞、西亞各國也開始有了體育文化的交流往來。

   到了唐代,足球運動又有了一些革命性的發展:首先是「氣鞠」的發明。以前的球是「以帛為之,實以物」,也就是用布或皮革做外皮,裡頭再塞些毛髮之類的實心球(可想而知這樣的球挺笨的,彈性也一定不好,踢起來當然更是不夠痛快)。如今已演變為以動物的膀胱充氣鼓作為囊膽,外面再用皮革包裹保護的充氣式皮球,這種發明不僅改良了彈性,也讓皮球的重量大大減輕。《太平廣記》中,歸氏子弟曾以氣球的構造作了首詩來調侃翰林詩人皮曰休:

八片尖皮砌作毬,
火中燂了水中揉。
一包閒氣如常在,
惹踢招拳卒未休。

  可別小看了這樣的設計,這或許在今天看起來沒什麼特別,但實際上一直要到二十世紀五○年代,才有了突破性的改變:首先要有了充氣閥門的發明,才淘汰了球膽;直到合成無孔材料的出現,方取代了皮革。所以說自唐代以來,這種「氣鞠」無論在東方西方,一直被延用了千年以上。要說這「氣鞠」是體育史上劃時代的創舉,確實一點也不為過。

  唐代蹴鞠的另一項演進,就是「毬門」的出現,用竹子及網製的球門,代替了漢時鑿壁而成的「鞠室」。除了場地和觀賽更加自由開放外,比賽方式也改良了許多: 球場兩端各設置一個球門,兩隊各出十二名球員上場,包括守門員各一,以踢球進對方球門而得分。根據仲無顏《氣毬賦》中所描寫的競賽場面和球場設備來看,這種雙球門的比賽形制,已經和現代眾所周知的的英式足球十分相近了。

  除了上述的雙門球賽外,唐代還發展出單門以及無球門的足球運動。

  單門蹴鞠的比賽方式備載於明代汪雲程的《蹴鞠圖譜》一書中,比賽時球門高高架於球場中央,說是球門,其實只是一張架得挺高的網子上開了個小圓洞。兩隊分列左右兩邊,就陣形來看,有那麼點排球的味道,只不過是用腳來踢的。球員們負責接球傳球,最後再傳給毬頭(也就是隊長),由毬頭踢球過門而得分。那圓洞開得又高又小,想要踢得過去,沒有點本事還真不大容易。與雙門球賽相較之下,這種單門賽的表演及技藝性質較高,然而對抗性與刺激性顯然是不如許多的了。

  至於無球門的蹴鞠,那真是形形色色,五花八門。從形式上區分,就有「打毬」、「白打」、「趯鞠」等種種。

  所謂「打毬」,也稱作一般場戶,這種玩法在西元六六四年以前就已經外傳到日本去了。從一人場到十人場,共有十種比賽方式。比賽時各自獨踢,隨意變換花樣。沒有競賽對象的時候,也可以單獨表演;「白打」則有二人對踢至多人對踢,這種踢法,特別適合女孩子玩耍。譬如王建《宮詞》裡就有「寒食內人長白打」的句子。

  至於「趯鞠」,則是比賽踢高球。想來是把球往高處踢,只要接得住,能踢多高踢多高,踢得越高成績越好。這種蹴鞠,唐代時就傳到了高麗。《酉陽雜俎》上記載:「張芬曾為書?行軍,曲藝過人常于福感寺趯鞠,高及半塔。」王維《寒食城柬即事》當中也有「蹴鞠屢過飛鳥上」的句子,應該都是在描寫這樣的蹴鞠情況。

  然而然無論是獨踢或對踢,蹴鞠運動這時已演變得更富於游藝性與表演性。其優點是不受場地限制,就像踢毽子一樣方便。也難怪蹴鞠在當時可以普及到各個階層而成為全民運動。

   到了北宋,宮廷蹴鞠之興盛可謂空前絕後,自開國皇帝趙匡胤以至著名的亡國之君宋徽宗,沒有一個皇帝不是足球迷。且這時皮球的製作技術也比唐代更為精緻。原來是八片皮縫合成一個毬,這時已發展為十二片,並要求達到「碎湊十分圓」的水準。且不說其他,單就造型來看,十二個正五邊形縫合成一顆足球,是不是讓現代的足球迷感覺有點熟悉?

   北宋年間,由於民間的風氣,皇室的加持,加上數百年來遠至東羅馬帝國的體育外交,我們應當不難想見,很有可能在當時全世界最繁華的不夜城——北宋的首都開封城裡,或許曾經舉辦過這麼一場,也很可能是人類史上第一場「世界盃足球賽」……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31
    $50
  2. 新書
    9
    $144
  3. 新書
    9
    $144
  4. 新書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