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林故事(25K)
- 作者:吉卜林
- 原文作者:Joseph R. Kipling
- 譯者:楊琇閔
- 出版社:寂天
- 出版日期:2006-05-15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5859243
- ISBN13:9789575859244
- 裝訂:平裝 / 480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吉卜林(Joseph R. Kipling,1865-1936),英國人,出生於印度孟買,為著名的詩人、小說家及兒童文學作家。1907年,成為英國第一位獲頒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吉卜林在青少年時期曾返回印度,對印度的感情和敏銳觀察,陸續成為其後創作的主題。《叢林故事》以及《叢林故事續篇》(The Second Jungle Book),就是他以印度叢林為背景所編寫出的膾炙人口的故事。
本故事主要描述一位叫做毛格利的小孩,在一次遭到老虎的攻擊中,與父母走散。他被狼群收養,從小在叢林中成長,遵守「叢林法則」,與動物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這個生動有趣的故事,不但有各種譯本,更被迪士尼改編為第十九部經典動畫《森林王子》,於
1967年上映,這也是華特.迪士尼生前最後一部親手製作的長篇動畫片,片中並請知名演員配音,開啟了以名演員為動畫配音的風潮。日後,迪士尼並推出了真人演出的電影和續集《森林王子2》,亦廣受歡迎。
「捕獵的目的是食物,而不是玩耍。」這樣的觀念不斷地在故事中重複,動物之間必須相互尊重,互不侵犯,除了填飽肚子之外,不能以屠殺為目的,傷害叢林中的成員。動物社會與人類社會一樣,需要社會正義與制度來維繫。
作者簡介
吉卜林(Joseph R. Kipling, 1865-1936)
英國人,出生於印度孟買,為著名的詩人、小說家及兒童文學作家。1907年,成為英國第一位獲頒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
吉卜林的父親是孟買當地大學藝術學院的教授,為有名的印度古物收藏家。吉卜林從小在印度殖民地長大,因不能適應印度的氣候,於六歲時返回英國和養父母同住。然而,帝國主義的殖民思想,卻已成為他主要的價值體系,影響了其日後的文學創作。其作品透出國家「法則」的神聖性,堅持文明社會要服從於社會秩序,推崇君王帝制的專權,不相信所謂的自由民主。吉卜林在青少年時期曾返回印度,對印度的感情和敏銳觀察,陸續成為其後創作的主題。《叢林故事》(The Jungle Book)以及《叢林故事續篇》(The Second Jungle Book),就是他以印度叢林為背景所編寫出的膾炙人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