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壇奇才張大千(下)

畫壇奇才張大千(下)
定價:360
NT $ 284 ~ 324
  • 作者:王家誠
  • 出版社:九歌
  • 出版日期:2006-03-0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4442977
  • ISBN13:9789574442973
  • 裝訂:平裝 / 432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五百年來一大千」,張大千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的畫作無數,國內外博物館及收藏家視為瑰寶爭相典藏,他的故事萬人傳誦,出身名門見識不凡,與哥張善子在畫壇自成一方,民初與皇族溥心畬並稱「南張北溥」齊名藝術界。

  張大千的雲南石窟佛像描摩是一項艱鉅過程,他帶領弟子結合當地喇嘛一起克服種種困難而終於完成,是張大千重要的藝術成就。而張大千的愛情故事更是綺麗迷人,多場的戀史為人津津樂道。

  敦煌石窟、北京頤和園、四川青城、峨嵋山、香港大吉嶺、巴西八德園、摩耶精舍……都留下張大千一代大師的蹤影,為人稱誦不已。

  作者王家誠以為文人畫家立傳著名,在九歌先後出版《鄭板橋傳》、《文人畫家的藝術與傳奇》、《溥心畬傳》,已有口碑。

本書特點

  ★ 五百年來一大千,國畫大師張大千一生的藝術傳奇與故事。
  ★ 收錄張大千畫作數幅,作者所收集的資料極為豐富完整,考證翔實。

作者簡介

王家誠

  王家誠,是畫家、作家,也是美術教育家。民國廿一年生於遼寧,台灣師大藝術系畢業,曾任教於成功大學、台南師範學院。創作除散文、短篇小說及兒童文學外,專注以文學筆法撰寫中國藝術家傳記,生動地表現出多位大師的時代、生平和造詣,詮釋其藝術思想發展的脈絡,在《故宮文物》連載的一系列中國藝術家傳記,已有二十年之久,深受讀者歡迎。著有《溥心畬傳》、《鄭板橋傳》、《吳昌碩傳》、《明四家傳》,並以《溥心畬傳》榮獲中山文藝獎。

 

目錄

第33章.探 親     449
第34章.移居圖     460
第35章.八德園     471
第36章.東京雅集    483
第37章.首度遊歐    494
第38章.且把他鄉當故鄉 505
第39章.目 疾     516
第40章.晴 朗     527
第41章.獨立斜陽更望誰 539
第42章.潑墨巨荷圖   549
第43章.三多之年    562
第44章.髯客的鄉愁   574
第45章.流光容易把人拋 584
第46章.天地為師老更痴 596
第47章.還鄉無日戀鄉深 606
第48章.獨立蒼茫自吟詩 617
第49章.八德園陸沉   629
第50章.七十婆娑老境成 640
第51章.大千光     651
第52章.台灣梨園的情誼 662
第53章.不可以居    675
第54章.環碧庵     688
第55章.四十年回顧展  700
第56章.大千居士乞食圖 712
第57章.梅丘落葉    725
第58章.摩耶精舍    743
第59章.身影長留    760
第60章.大千諸相    777
第61章.世事無常    795
第62章.廬山煙雨    814
後 記         825
重要參考書目      827
張大千年譜       834

 

  張大千先生詩書畫,名溢海內外,世皆許其為五百年來第一人。彼岸當道,久望羅而致之內江故郡,顧大千所眷眷者,為首丘臺員。蔣經國先生曾屬予為之相其土宜,商其堂構,卒以外雙溪合流處景物最勝,經之營之,遂成「摩耶精舍」一區,雖土階木椽,已復繞屋栽梅,聊可行吟伸紙作畫矣。其間曾成廬山高及江山萬里圖,為其平生劇。大千既逝,營奠營喪,一委之予為之區畫。大千嘗有句云,「綴玉苔枝乞百根,橫斜看到長成?,慇懃說與兒孫輩,識得梅花是國魂。」隨後又有句云「百本栽梅亦自嗟,看花墮淚倍思家,眼中多少頑無恥,不認梅花是國花。」益感不絕於其心矣。遺蛻火化後,即置之梅丘梅花樹下,歲月奄忽,遂復三十星霜矣。其間予曾為其輯印張大千先生詩文集,又嘗於故宮博物院舉辦「張大千與畢卡索的世界」聯展,並版行專輯,或者無復遺恨。頃王家誠先生蒐大千生平,為之傳記,顏曰「畫壇奇才張大千」。其實大千之詩文,大千之法書,自見其盤錯倔強(一作磅),不獨以畫爭奇於五百年間也。甲申歲首,予與林百里先生瞻謁精舍,並禮於梅丘,行吟得句云,「鶴自恓惶柳自斜,菜單畫稿久籠紗,雙溪長憾人長往,不認梅花是國花。」感時濺淚,從可知已。--甲申秋吉 秦孝儀心波玉丁寧館樓居

還原張大千的真實人生 王菡

  在本書〈前言〉中,作者王家誠先生開門見山的說:「張大千傳,並不在我的寫作計劃之中!」 多年來,王先生一直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出版的《故宮文物》月刊連載中國藝術家傳記。民國八十二年六月,故宮舉辦「張大千溥心畬詩書畫學術討論會」,邀請世界各地的學者專家,討論「南張北溥」的生平和藝術。當時的故宮博物院院長秦孝儀先生,認為張大千傳已有人寫,而溥心畬傳尚付諸闕如,因此邀王先生執筆。

  當《溥心畬傳》開始在《故宮文物》月刊連載之後,王先生就著手蒐集整理下一部傳記──《揚州八怪傳》的資料。未料於民國八十八年六月,溥傳刊出已逾三分之二時,秦先生忽然又邀他寫張大千傳。對此,王先生個人的揣測是:「藝壇上一向有『南張北溥』之稱,溥張二氏不但是馳名國際的近代藝術家,生前均與故宮博物院關係密切,謝世之後藏於該院作品及文物也極為豐富,並曾於八十二年六月下旬,由故宮舉辦盛大的『張大千溥心畬詩書畫學術討論會』,成為二氏作品收藏和研究的重鎮;孝儀先生邀稿的原意,或許就是想使『南張北溥』作品與傳記能夠兩全。」 比較寫作溥、張兩傳的不同,王先生認為:由於自己曾親炙溥氏;寫作溥傳期間,溥氏的門生故舊亦提供了許多文獻及口述資料。再加上自己少年時住過北京;為寫溥傳,特別舊地重遊,一一探訪了溥氏的故居和遊蹤──恭王府、頤和園、戒壇寺……因此,溥傳寫來格外親切。而張傳就不同了:張大千生平交遊廣闊,子女眾多。但由於其親族及門生故舊散居大陸及海外各地,未能直接訪談;因此,寫作時主要還是藉重文獻資料。

  這點對他而言並不構成困擾,之前寫明、清時期的畫家傳記,不也是如此?問題在於:張大千的資料極為繁瑣龐雜,整理起來無非是千頭萬緒! 寫作張傳所面臨的另一個問題是:張大千傳已有多人寫過;要怎麼寫才能另闢蹊徑呢?他接受了妻子,也是著名散文家趙雲女士的建議,從張大千的敦煌之行切入。所謂敦煌之行,是指張大千自民國三十年(西元一九四一年)起,帶領家人及工作人員在敦煌摹寫石窟壁畫的艱辛歲月;歷時共兩年七個月。

  由無垠的沙漠所展開的史詩般的壯闊場景,這樣的開場無疑是戲劇化的;而可寫的題材也很多:有敦煌的大漠風光,石窟中的藝術瑰寶,藏人的民情風俗,悲涼詭異的「將軍斷手」故事,哈薩克人的襲擊…… 不過,這趟旅程也是惹人爭議的;爭議點有二:其一,張氏此行有無任意剝落壁畫,盜取敦煌文物?其二,部分人士認為,敦煌壁畫中那些色彩艷麗的宗教繪畫,乃出於工匠之手,並不值得學習;有人甚至說了重話:「畫家沾此氣習便是走入魔道,乃是毀滅自己!」 對於以上種種爭議,作者在仔細比對了各家說法,並審視張大千日後在藝術上的表現,作出了以下看法:「將近三年的敦煌面壁,鑽研和臨摹北魏隋唐壁畫,是他(張大千)在藝術發展上承先啟後的關鍵。在發揚中國古代繪畫、雕塑藝術,促使國人以及世界注意敦煌藝術寶藏、積極進行保護和研究方面,均有不可磨滅的貢獻。故擬由此作為大千生命史詩的切入點。」

  作者王家誠先生,畢業於臺灣師範大學藝術系,專攻近代西洋繪畫。喜愛文學的他,除了繪畫之外,也受當時西方文學思潮的影響,寫了不少短篇小說和散文。大約民國四十幾年,電影「梵谷傳」及余光中先生翻譯的《梵谷傳》,對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想到我國藝術家的傳記,往往只有短短幾百字,乃至幾十字,便概括了一生。完全無法表現一位大師多彩多姿的生平,藝術思想的形成以及承先啟後的脈絡。如果能像西方藝術家傳記那樣,蒐集完整的資料,經過系統的分析、整理,然後以活潑、生動的筆調撰寫出來,那就會大不相同了。

  從他的初發心之作《中國文人畫家傳》到現在,匆匆三十多年過去了。這期間,他發展出了一套縝密的研究方法。而他學術性與可讀性並重的寫作手法,也為中國畫家傳記樹立了典範。

  現就本書的特色以及作者寫作本書時所持的基本立場略加闡述: 首先,本書不僅內容翔實,描述得也很生動;好像作者當時就在現場。這要歸功於資料蒐集的完整。以張大千的敦煌之行為例:前面說過,作者為了寫溥心畬傳,親自到北京去探訪溥氏的故居。然寫張大千傳時,作者已年近七十。身體狀況不允許他遠赴敦煌大漠。為彌補此一缺憾,他多方蒐集敦煌的相關資料;更先後參觀了臺中自然科學博物館及臺北歷史博物館舉辦的敦煌展;在模擬的洞窟中體驗臨場感。

  其次,張大千的資料繁多;有時各家的說法難免不一。在仔細比對各家說法後,如能還原真相則還原;如有疑難則兩案並陳。 對於張大千惹人爭議的部分,如他豐富的感情生活及造假畫一事。作者不隱諱、不渲染也不評論,只以「說故事的人」的身分將事情的始末娓娓道來。相信讀者心中自有一把尺,功過是非就由讀者自己來論斷。

  本書於正文後,亦附有年譜。張大千的年譜曾有多人編寫;本書的年譜究竟與其他年譜有何不同?在年譜的「前言」部分,作者作了說明:「張大千書畫及詩文創作的數量,異常豐富。有關他的論述書籍,和當年報章雜誌的報導,也多得難以計數。各種相關書畫冊、著作中,不少附有年譜。為數可觀的年譜,繁簡不一,記述他的生平事跡,更仁智互見。筆者近五六年間,廣蒐兩岸資料及報章雜誌報導,詳參他的詩文、書畫題跋、理論及各種書籍報導,潛心於張大千傳記的研究和寫作。進而就既有的年譜及文字資料、訪談記錄編成〈張大千年譜〉,並逐條註明出處,以備讀者進一步考證張大千傳奇的一生、思想、藝術造詣,及對於近代國畫所形成的影響。」 本書作者王先生為一性情中人,因此在傳記寫作上不僅作客觀的論述,同時也往往將自己的生命灌注於其間。作者本人在藝術創作上雖以西方水彩畫為主,其布局及意境卻深受中國文人畫的影響。另外,在生活上,他喜歡享受在平靜中點染的小小樂趣。因此,當他在從事傳記寫作時,常選擇藝術理念及生活態度和自己較為接近的對象;如之前的《鄭板橋傳》(九歌版)、《吳昌碩傳》(故宮版)、《明四家傳》(故宮版)、《趙之謙傳》(歷史博物館版)等等。張大千在許多方面和他從前傳記的主人翁大異其趣;因此,對他而言,寫張大千傳也算是一個全新的挑戰。但同為藝術家,他不難體會的是張大千對藝術的熱愛與用功之勤。藝術是藝術家的生命。也唯有如此,其作品才具有生命力,也才能贏得他人的欣賞與共鳴。

  另外,本書作者和張大千可謂「同病相憐」。他二人都深受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眼疾所苦。失明對畫家而言,就像耳聾對音樂家一樣,都是再殘酷不過的事了。張大千有幸如日本方外異人士和田所預言,終生並未失明;反而發展出了風格獨具的潑墨、潑彩畫。王先生除了畫畫之外,寫作也是其工作重心之一;很難想像,因白內障及視網膜病變而導致視力嚴重受損的他,在閱讀時,除了一副老花眼鏡外,手裡還要拿著高倍放大鏡。這對於要閱讀大量資料的他,真是苦不堪言。但也或許如此,使他對張大千晚年老病纏身的晚景與人書俱老的境界,體會尤深。

  王先生常歎,自己的傳記文學不如一些歷史小說來得受歡迎。或許,這本《畫壇奇才張大千》不像稗官野史那麼戲劇化;卻絕對忠於事實。張大千的一生本就多彩多姿;他妻妾成群,喜愛修築園林,蒐集奇花異草,豢養珍禽異獸;他惹爭議,也有冤情;他「富可敵國」,卻又「貧無立錐」。而作者的生花妙筆則能幽默、能狂放、能圓熟、能蒼涼;寫盡書中主人翁傳奇的一生。剩下的,就只待讀者的細細品味了!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284
  2. 新書
    79
    $284
  3. 新書
    79
    $285
  4. 新書
    85
    $306
  5. 新書
    88
    $317
  6. 新書
    9
    $324
  7. 新書
    9
    $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