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社會科約有60至70道題目,考試時間70分鐘,科目包含地理、歷史與公民三科,各科出題比例平均,題型為單選題,近來有題組形式的考題出現,即先有一段文章說明,讓同學據此回答二至三道題目,題組的子題不會超過10題。
「基測」的範圍是一綱多本教材,題目不會太難,主要是各版本都涉及的內容,屬於一些基本的觀念題,考生要有正確的觀念及理解。考題不考死記型的題目,題型屬於選擇題,同學可以依據已學的版本加以推理來回答。
在準備方面,近年來因強調本土化,教育部要求與臺灣有關的考題要占五成以上,雖然每一年的命題情況不一定是如此,但命題教師以周邊或時勢性的題目為主時,自然在歷史、地理有涉及臺灣的內容會有比較重的比例,尤其是公民科更易突顯,如權利救濟、法律觀念、機會成本、比較利益原則、需求法則等都與我們日常生活有關。至於有關於臺灣的相關歷史,可參考編者的《認識臺灣》一書。
在地理科有關現象的成因、地形、地貌、產物、交通、經濟等是出題的重點。另外,因環境的日益惡化,有關溫室效應、沙漠化、沙塵暴與重視自然環境等,為近年來命題的焦點。在時事議題上,如水患、南水北調、高鐵及北宜高速公路等,均涉及日常生活議題;此外,《商業周刊》在2005年提出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等四國金磚,在經濟發展、人口結構、地理環境等方面,這些時勢題會採取「時事不入題,觀念入題」的方法來命題。
「全球化」是二十世紀末至二十一世紀的主要趨勢,全球化之下涉及社會科的層面非常大,從中東美伊戰爭、石油危機到禽流感、SARS、《京都議定書》等都是命題重點。此外,各科涉及解讀圖表的題型、漫畫題型常出現,同學面對這些題目,仔細判斷圖內的文字說明,然後再回想已學的各科內容,自然容易作答。
「基測」從民國九十年開始,至今已有五、六年以上的歷史,每年的題目內容雖不見得重複,但各科命題的重點卻有一半是重複的。因此,同學若仔細將每年的題目做過之後,會發現內容雖不一定完全一樣,但所強調的重點、觀念卻一再重複,一如數理題目,數字會更動,但題型、公式卻是相同。所謂「考古題」也就是針對歷年出題的題型、重點加以模擬,平時多多參閱,多多練習,自然能針對課本的內容找到重點,也利於記憶、準備。
作者簡介
劉河北
◎交通大學副教授
◎現任鴻漸文化高中歷史科、國中社會科總召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