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未來與希望在哪裡?
台灣的歷史進程已進入關鍵的十字路口。我們需要有願景與目標、勇於承擔責任、能夠坦誠溝通、言行合一建立公信力,以及不斷創新改革的領導者。然而,政黨輪替已經五年,在野黨仍然「讓權力躺在街頭上」,未曾扮演強而有力的監督制衡,執政黨則陷入了黑金政治的歷史循環,行政績效、政治清廉、掏空國庫皆引來人民的高度質疑。
台台灣社會到底怎麼了?我們的未來與希望在哪裡?國家的願景目標在哪裡?台灣競爭力會邊緣化嗎?領袖是希望的化身,領導力就是指出方向,提振信心,散播愛心,邁向未來。目前台灣社會需要創造新價值與信念,最根本者,人民具備深層的公民人文主義,重新思考、反省與再出發,才能再造台灣的生機。
台望重士林的世界級管理學者彼得.杜拉克集其六、七十年的管理顧問專業,認為領導人最不可或缺的素質就是「信任」。信任不僅來自言而有信,邏輯一貫,言行一致,更來自領導者是否具有價值觀與宗教信仰。台灣社會目前最需要者,正是凝聚「信任」這項社會資本。
台美國南北戰爭結束時,南軍總司令李將軍向北軍總司令格蘭特請求,允許戰敗的南軍士官兵可以攜其戰馬回鄉種田拉車,如果沒有馬匹做為生產工具,解甲歸田的軍人勢必落草為寇,官逼民反。李將軍的偉大,來自這種慈悲為懷的胸襟,當國家處於悲慘苦難之際,領導者以慈悲心看待世事,李將軍就是一位有願景的領導人,無怪乎被歷史家尊稱為「千古名將」。
台彼得.杜拉克被問到誰是美國最好的總統時,他不提華盛頓、傑佛遜、林肯、威爾遜或是小羅斯福,卻是提到只有高中學歷,來自中西部農村的杜魯門總統。為什麼?因為杜魯門是一位有價值觀與信仰的領導人,他留下了行政績效、清廉正直的民主資產。杜魯門坐鎮白宮時,他說:「我永遠記得我從哪裡來,往何處去,要回到我原來的地方。」素樸之心、以誠待人、處世為公,正是杜魯門值得信任的領導素質。
台李將軍和杜魯門總統,一位是「敗軍之將」,一位是「經理型總統」,但他們名留青史,在歷史的沉澱之後呈現特立獨行的一面,正是來自他們掌握了人民的動向,一心以提昇領導品質為念。
台國家存在的目的,就是營造安居樂業的環境。領導人就是精神建設的領袖,追求及捍衛國家利益與全民福祉。一流的國家領導者,就是致力於提昇領導品質,建立核心價值觀,身為人民的正面典範,他是政治為一種救贖事業,進行英雄的旅程;他深深體認:真正的權力,是救人的權力,真正的榮譽,是幫助人的榮譽。拯救一個靈魂,就是拯救全世界。
台英國前首相邱吉爾曾說:「生命的意義是什麼?無非為了崇高的理想而奮鬥,為了改造這混亂的世界,讓在我們逝去以後生活於其中的人們,能有一個比較好的生活環境。」政治就是一種志業,來自熱情,責任感與判斷力,上述志業則來自公民人文主義的素養與薰陶。
什麼叫做「公民人文主義」,可以分從以下幾個觀點加以敘述:
- 一、理性與道德。公民社會以理性、邏輯、說服的方式行溝通,社會就是一所學校,使公民分清楚是非、善惡、對錯、公正與不公正,公民有天生的正義感。透過理性與道德的教導,培養紳士與淑女風範,理性與自制,從而具備自由、自決與責任意識。
- 二、羞恥心與正義感。文明法治的公民,在乎別人對他的評價,見違反公平正義之事要起而捍衛,尊重別人的權力。如果無法解決衝突,則交由國家所賦予的公權力加以仲裁。
- 三、人類的天然使命。德國哲學家康德曾提出:「人類的天然使命是什麼?就是追求更美好的社會。」為了達此理想境界,人要受到四個層面的教育:(一)學習遵守法律秩序。(二)養成勤勞的習慣。(三)處理好人際關係。(四)成為有品德的人。學會遵守法律秩序是邁向文明的第一步,成為有品德的人則是文明的目的。
- 四、對生命意義的終極關懷。人要感受到一種「獨特處境」,回到靈魂的深處,探討生命的意義,化為一種行動,從事「品質的躍升」的文化志業。一個有人文關懷的人,必然就是有價值觀與信仰的人。
- 五、對社區、社會、國家以及全世界的責任與承諾。亞里斯多德說:「我是一個雅典人,是希臘人,也是世界公民。」雅典人是一種城邦認同、政治認同,希臘人是文化認同,世界公民是具有全球化、國際觀,由社區、社會、國家,從內而外往世界開闊,將社區、志工、願景加以結合,使政府、企業、民間三個部門發揮整合力量。
- 六、媒體的社會責任。媒體既是一個企業體,也是一個社會公器,正如李普曼所說:「媒體的最高尚任務是說出真話,使魔鬼無所遁形。」媒體人也是知識人、文化人,要有獨立自主的分析、批判精神,站在掌權者的對立面說出真話。
- 七、知識經濟的世界觀。一流的領導、決策、執行力,來自領導者的博覽群書、廣結善緣、有志竟成。這是「知識人」也是「組織人」的社會,要善用知識為生產力、競爭力,也要善用組織力達到加乘效果。要會學做人、做事、終身學習以及人際溝通,不斷自我提昇,自我造就。
「公民人文主義」則是奠基於下述六大核心價值:
- 一、自由、民主、人權主流價值。和平、民主、市場經濟是法國大革命以來的三大主流思潮,自由的核心就是自決,人要為自己的決定承擔責任。民主是一種生活方式,民主與法治是一體兩面,民主源於內心的高度自我克制。人權就是深信「人是依照神的形象造的」所賦予的神聖特質,人權就是「把人當人看」,以宗教情懷看待每一個人是平等的個體。
- 二、政治民主、市場經濟、公民社會。人類歷史的進程,已達到了多元開放、尊重民主程序、司法獨立與基層民主的層次。市場經濟則是鼓勵冒險與競爭,敢於承擔風險,進行「創造性的破壞」。公民社會則是在上層的國家結構以及下層的民間結構之間,透過法治與宗教的中介力量,凝聚「信任」的社會資本。
- 三、人文主義與宗教關懷。領導、決策與執行力就是一種人文素養,是從知識、見識、膽識不斷培養出來。人民具有美學、文化、藝術、音樂、哲學、宗教的深刻涵養,就能建立一個文藝復興式的社會。四、培養宏觀、縱深的歷史意識。歷史是現在與過去之間無休止的對話,歷史是回顧過去,掌握現在,瞻望未來。讀史人使聰明,具備縱深的分
- 析能力,此來自尚友古人,轉益多師,多逢聖因,緣尋機妙。歷史意識使人極目遠眺,看到地平線的一端,使人在乎歷史的定位與評價。
- 五、多元主義與包容精神。多元與包容就是具備「尊重」、「理解」、「接受」、「欣賞」四個步驟。人不能僅憑經驗,也要靠思辨來判斷事物。即使你認為你絕對的對,也要允許反對的聲音存在,如此才能驗證你的觀點是否正確。人要從不同的意見中找出平衡點,尋求共同利益以及化解衝突。
- 六、追求人類的永久和平。正如德國哲學家康德所說:「追求永久和平是理性的最高目標,也是一種道德義務。」和平是相互學習的過程與人生課題,人唯有透過追求和平所展現的道德行動,才能呈現真正的尊嚴與美學。一群有決心追求永久和平的人,是可以改變全世界。
正是基於以上公民人文主義以及創造台灣新價值,我們才能找到台灣的未來與希望,建立積極、正面、光明磊落的領導新典範。
真正有魅力的嘴唇,是說出仁慈的話。真正明亮的雙眼,是看到別人的優點。真正有力的雙手,是一隻手幫助自己,一隻手幫助別人。真正健實全的雙腳,是腳踏實地化為行動。
台灣的未來與希望,正是以公義與慈悲的精神,展現「永不放棄」意志,化為愛心,希望與信心。
二○○五年十月十日胡忠信撰於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