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向來是全球筆記型電腦最大製造王國,最近這個「台灣第一」的光環悄悄走入歷史,因為最後一條生產線已經移往大陸。當「台灣奇蹟」遇上了經濟成長的高原瓶頸,在東亞經濟整合運動風起雲湧之際,台灣又因政治因素被推向邊緣,台灣經濟該如何突圍?
中國——這個全球矚目的新興市場與世界工廠,顯然是台灣經濟再上一層樓的重要契機。台灣需要市場和生產條件,中國需要提升經濟結構,兩岸有太多互補,若能整合為一個經濟體,帶來的效益絕對是一加一大於二。前行政院長蕭萬長以他長達三十餘年參與國際經貿事務的公職歷練,並參考歐盟的成功經驗,率先提出「兩岸共同市場」的理念和策略,要替兩岸經濟找到一條互利共榮之路。
作者簡介
蕭萬長
以其長年參與國際經貿業務,並獲艾森豪獎金考察美國經濟,參與對美貿易談判的豐富經驗,培塑其前瞻的國際視野與務實的經濟策略。在經濟部長任內積極推動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於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任內提出亞太營運中心策略,以因應亞太經濟新佈局;在行政院院長任內適逢1997年東南亞金融風暴,因能沈著應變,穩固台灣金融,未受波及。
2000年卸任公職後,以過去參與亞太經合會(APEC)領袖會議及陸委會主任委員任內對兩岸關係的深入瞭解,認為兩岸經貿關係是牽動兩岸互動的關鍵因素,遂積極倡導「兩岸共同市場」理念,期以建立兩岸經貿關係制度化與正常化,進而謀求兩岸和平發展為職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