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伯倫的詩(中英對照)
- 作者:卡里‧紀伯倫
- 原文作者:Kahil Gibran
- 譯者:徐翰林
- 出版社:海鴿
- 出版日期:2005-08-10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7347455
- ISBN13:9789867347459
- 裝訂:平裝 / 304頁 / 16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在阿拉伯現代文學史上,紀伯倫是一頁傳奇;在世界文學史上,紀伯倫的藝術風格也是獨樹一幟。他的作品融合了東西方心靈精髓,超越時空,成為人類永恆的箴言。詩人說,它是詩化的哲學;哲人說,它是充滿哲理的詩;戀人在這裏看到了愛的定義;藝術家在這裏看到靈魂的顏色;年輕人在這裏找到火一般的熱情;老年人在這裏找到了生死之道……。
《紀伯倫的詩》包括《先知》、《沙與沫》、《瘋人》、《流浪者》等作品,它代表了紀伯倫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用英文所寫的作品。
《先知》是紀伯倫巔峰之作,一經出版就轟動了全世界,譯文多達五十幾種語言,歐美評論家將它與泰戈爾的《吉檀迦利》相提並論,稱之為「東方最美妙的聲音」。它超越了時空、國界的限制,展現了人類共同的情感,滿足了不同心靈的需求;它富於音韻之美的文字,宛如天籟之音,傳達出人生的真理,讓所有困頓彷徨的人們,得到慰藉與鼓舞!
紀伯倫於他的詩中這般深雋的寫著愛:
愛,除了自身別無所欲,也別無所求;愛,不佔有也不被佔有。
因為,在愛裏一切都足夠了。
你付出愛時,不要說「上帝在我心中」,而應說「我在上帝心中」。
以下是《先知》中深富哲理的一首詩:
善與惡
城中的一位老人說:請給我們講講善與惡吧。
他說道:我可以談談你們身上的善,但卻無法訴說惡。
因為惡難道不就是被自己的饑渴折磨的善嗎?
事實上,當善饑餓時,它甚至會在黑暗的洞穴中覓食;
當它口渴時,它甚至會飲死亡之水。
當你們心神合一時,你們是善的。
但當你們心神不一時,你們也不因此而為惡。
因為一間隔離的房屋並不是賊窩,它只是一間隔離的房屋。
沒有舵的船也只是在艱險的島嶼邊沿漂浮不定,而不會沉入海底。
當你們努力地奉獻自己時,你們是善的。
但當你們奔波於自己的所求時,你們也不是惡的。
因為當你們奔波於自己的所求時,你們只不過是緊緊纏繞著大地吮吸其乳汁的根而已。
當然,果實不會對根說:「像我一樣,成熟而飽滿,而且樂於將自己的豐盈貢獻出來。」
因為對果實來說,貢獻是必需的,就如接受吮吸對於根也是必需的。
當你們在談話中保持絕對清醒時,你們是善的。
但當你們在夢中口齒不清地囈語時,你們也不是惡的。
即使是結結巴巴地講話,也會使孱弱的舌頭強健起來。
當你們堅定地向目標昂首闊步時,你們是善的。
但當你們踉蹌而行時,你們也不是惡的。
因為踉踉蹌蹌的人並沒有後退。
然而強壯而敏捷的人,你們不要認為在跛者面前跛行就是善。
你們的善表現在許多方面,你們不善時也不是惡的,
你們只是慵懶怠惰罷了。
遺憾的是麋鹿無法讓烏龜變得迅速。
當你們渴望自己的「大我」時,你們的善便已存在,而且你們每個人都有這種渴望。
但你們中有些人的渴望是洶湧入海的激流,載著山峰的秘密和森林的樂曲。
而其他人的渴望是平緩的小溪,在抵達海岸前就已在曲折蜿蜒或峰迴路轉中迷失了自我。
渴望頗多的人不要對清心寡欲的人說:「為什麼你們這樣遲鈍呢?」
因為真正的善者不會問赤身裸體的人:「你的衣裳呢?」不會問無家可歸的人:「你的房子怎樣了?」
作者簡介
卡里‧紀伯倫(Kahil Gibran)
(1883年——1931年), 生於黎巴嫩北部臨海的貝什里村(Besharri)一個宗教氣息濃厚的家庭。童年時期,母親教他阿拉伯文和法文,又專門請家庭教師教他英文。
1888年,紀伯倫隨母親和同母異父的哥哥及兩個妹妹離開家鄉,移居美國波士頓。全家在唐人街過著清貧的日子,紀伯倫則被送進美國公立學校學習英語,在那裏奠定了他扎實的英文基礎。
1897年紀伯倫返回黎巴嫩繼續學習阿拉伯文和法文,同時選修了醫學、國際法、宗教史和音樂等課程。暑假期間紀伯倫隨父親遊歷中東各地,心靈豁然開朗,開始以豐富的思維和充沛的情感架構自己的生命。
15歲時,他以阿拉伯文寫下《先知》的初稿,16歲發表第一篇散文詩,並主編一份文學與哲學刊物——《真理》,以筆撻伐統治者對人民的壓迫,批判教會墮落,同時,他的文章開始在阿拉伯世界大量發表,其中最有名的《叛逆的靈魂》被視為危險、叛逆,含西方思想劇毒。 紀伯倫因此被政府驅逐出境。
1901年他以優異的成績大學畢業後,遊歷了希臘、義大利、西班牙等地,並前往巴黎學習繪畫。1902年後紀伯倫進行了大量的創作,開始了自己的寫作生涯。
1910年,紀伯倫重返波士頓,於同年歲末移居紐約,在這期間他的小妹妹、母親和哥哥相繼離世。失去親人的悲痛給紀伯倫帶來終身的創傷。他專心作畫、寫作,然而都不被重視,生活日漸窘迫,只好替他人設計封面及畫像維生,一直在社會底層艱難地生活著。
1923年,他的英文散文詩集《先知》出版,奠定了他在文學史上不朽的地位。從此,阿拉伯語系和英語系民族都知道有了一個紀伯倫,是詩人兼畫家。羅丹稱讚他為“20世紀的佈雷克”;美國人曾稱譽他為「像從東方吹來橫掃西方的風暴」,並將其作品視為「東方贈給西方的最好禮物」。
1931年4月10日,紀伯倫病逝於美國紐約。他短暫的一生,以深沉的哲學思考和火一般的激情給後人留下了無數在文學史永久不衰的篇章,征服了一代代讀者的心靈。
譯者簡介
徐翰林
哲學博士,對文學和哲學有著濃厚的興趣,曾於報刊上發表大量的現代詩和散文作品。現為自由的撰稿人及專業譯者。
以文學打開心靈之窗、以哲學豐富人生向度是他的重要人生觀。
從小即被文學及哲學所 深深的吸引,喜歡筆觸於字裡行間那種流暢的感覺,喜歡用真摯的情感,喚醒人們心靈深處的不捨與靈性。